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装载机电子定位系统研究与开发

发布时间:2021-10-19 11:26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门新技术,广泛的应用在工程机械上,成为工程机械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装载机通常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作业。操纵人员为完成施工任务,一方面要频繁调节作业装置,劳动强度增大,一方面又要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技术难度增大;而且铲斗所受的作业阻力是随机变化的,操作者只能根据实时观察及工作经验进行铲装作业,效率较低。为了缓解操作者的劳动负担,提高作业效率,本文提出将电子控制技术应用于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工作过程。通过铲斗在工作过程中所受的工作阻力决定动臂和铲斗的动作,采用模糊控制技术控制动臂和铲斗动作角度的大小,从而使铲斗按照一定的工作轨迹运动,实现对装载机工作过程的自动控制。根据这一方法,本文在分析装载机原工作装置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后的电液比例控制液压系统,并对装载机铲斗作业阻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为模糊控制提供条件。通过对工作装置控制过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单片机模糊控制系统。本文设计的单片机模糊控制系统,即可达到控制装载机工作过程的目的,又增强了控制系统的柔性、鲁棒性和控制规律的灵活性,本系统性能稳定,能够胜任对装载机工作过...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装载机电子定位系统研究与开发


装载机的工作装置

特性曲线,特性曲线,预压缩量,比例方向阀


18dA2P2Q2缸流量图F力 F 成比例,其电磁力 F 与输入电图 2-7 给出比例方向阀的 Q-I 特性曲弹簧预压缩量 x0而形成的。和阀体间的相对运动,来变换油液流压力输出推动油缸活塞克服负载阻度。假定油进入无杆腔,设液压缸的压力为 p1(进油腔)、p2(出油腔),

工作装置,受力分析


工作装置工作过程控制算法板的受力相等。同时,不考虑铲斗及支承横梁对动臂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则可对工作装置结构的一侧进行受力分析,并将其上作用的外载荷取为相应工况外载荷的一半进行计算。2、假设动臂轴线与连杆—摇臂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则所有的作用力都通过构件(除铲斗外)断面的弯曲中心,即略去了由于安装铰座而产生的附加扭矩,计算时可以用构件的中心线来代替实际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装载机铲装过程电子控制模型研究[J]. 宋占伟,闻邦椿,于秀敏,诸文农.  机械工程学报. 2001(08)
[2]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机构分析[J]. 于硕,闫涵.  工程机械. 2001(08)
[3]一种实现单片机模糊控制器的新方法[J]. 李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1(06)
[4]装载机的微机控制系统[J]. 张建明,范进桢,吴炳胜,于治福,陈菲莉.  建筑机械. 2000(10)
[5]装载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 宋占伟,闻邦椿.  工程机械. 2000(10)
[6]基于单片机-电液比例阀的工作装置控制系统[J]. 曾孟雄,陈冬生,禹中文.  矿山机械. 2000(02)
[7]挖掘机液压系统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J]. 郑春歧,高风阳,张国忠.  工程机械. 1999(11)
[8]利用单片机实现模糊控制[J]. 吴红艳.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9(03)
[9]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与发展[J]. 梁国文.  建筑机械. 1999(08)
[10]装载机液压系统的神经模糊控制方法[J]. 李俊明,付维坊,单德福,裴永生.  农业机械学报. 1999(03)



本文编号:3444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444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3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