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可重构精密微加工系统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20:04

  本文关键词:可重构精密微加工系统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制造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比较现有机械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范围,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设计出一套针对微小型零件加工的可重构精密微加工系统。通过可重构机床模块的更换,可以实现高速铣削单元及高速车削单元的重构转换。 本文根据对零件的工序族划分和工艺规划,研究了可重构机床设计的理论方法,对机床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提出了机床的技术指标。运用三维软件进行可重构机床的建模与装配,对龙门架横梁进行仿真,针对仿真结果,对横梁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有限元法对重构前后的机床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对机床的静态和动态结构特性进行验证。 为了研究微小型零件的加工工艺,通过铣削实验分析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分析在加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再通过车削实验证明双刀切削微细轴具有更高的加工性能,为可重构机床能够完成微小型零件的精密加工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可重构 微小型零件 仿真与优化 加工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14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3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3-14
  • 第二章 可重构机床的理论研究14-24
  • 2.1 可重构机床的基本概念14-15
  • 2.2 可重构机床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5-16
  • 2.3 可重构机床设计的过程16-21
  • 2.4 误差分析21-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系统结构设计24-38
  • 3.1 系统总体初步设计24-26
  • 3.2 主轴系统选型26-30
  • 3.3 滑台的选型30-36
  • 3.4 辅助系统设计36-37
  • 3.5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可重构精密微加工系统的有限元分析38-48
  • 4.1 有限元法与优化设计方法介绍38-40
  • 4.2 静力结构分析与优化40-42
  • 4.3 动力学结构分析42-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微细铣削和微车削实验研究48-53
  • 5.1 铣削实验研究48-50
  • 5.2 车削实验研究50-52
  • 5.3 本章小结52-53
  • 总结与展望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书和,张奕群,张国雄;多轴机床几何误差的一般模型[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6年03期

2 王世军,黄玉美;机床整机特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5年03期

3 石文天;刘玉德;丁悦;韩宝安;;PCD刀具微细车削硬铝合金的表面质量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1年17期

4 袁建亭;崔瑞强;李震;吴伏家;;可重构机床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2期

5 陈曼龙;;滚珠丝杠副选型设计中的热变形问题[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12期

6 祁卓娅;王建正;韩新民;;模块柔性划分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7 沈晓庆;翁泽宇;杨托;袁卫华;梅金虎;朱甫宏;;数控机床滚动导轨结合面参数的特性分析[J];机械制造;2009年02期

8 杨占凯;董文满;谌祖辉;张鹏;;微结构的精密微细铣削加工技术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1年01期

9 张根保;可重构机床及其关键技术[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2年01期

10 赵中敏;;可重构机床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虹;可重构机床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张佐营;高速滚珠丝杠副动力学性能分析及其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伟;微制造平台隔振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黄新;滚动直线导轨副性能分析及工程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易湘斌;可重构制造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4 谢莉;计算机辅助可重构机床运动功能方案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可重构精密微加工系统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3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403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1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