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单元物联感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7-01 22:00
本文关键词:制造单元物联感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自动识别技术、泛在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相关先进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嵌入式系统、RFID和传感网络等应用于产品及生产制造过程,以此提升产品智能化程度以及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在此物联网技术得到广泛研究和运用的大背景下,面对企业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增强制造与服务过程的管控能力、融合高度信息化程度下的先进制造模式等需求,依然有产品制造服务过程中的信息综合感知、智能处理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 论文首先对于制造单元的各实体及其感知属性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对制造单元感知实体属性及感知设备方面的分析,建立起感知对象—感知量—感知识别设备—传感网络四者的映射关系;构建了以感知成本、传感延时、感知稳定性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感知映射关系模型,给出了具体求解步骤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应用验证。 为提升制造单元感知过程的物联化、智能化处理程度,重点研究了物联环境下制造单元感知信息过程的特点,利用Multi-Agent技术设计了感知模式结构、给出了感知Agent的各功能模型并进行了详细描述。最后针对于该结构特点提出了有效地Agent间通信机制。 通过重点研究物联感知下制造单元信息数据结构特点。针对数据的动静态特性、数据内容以及结构化程度构建数据的关系型描述及XML描述,完成了感知基础信息部分数据表的设计以及实时感知数据的标准XML结构设计。为实现数据的互用与转换,设计了数据库与XML文档信息的交换方法。 最后在Windows平台下,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开发工具,以C#作为开发语言,以Microsoft SQL Server2008作为数据库,开发了汽车发电机总装自动线感知信息原型系统。系统已在重庆某汽车零部件公司进行实施,实施后,实现对生产装配线制造过程的实时跟踪、精确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资源使用成本。
【关键词】:制造单元 映射关系模型、感知模式、感知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P18;TH1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0-12
- 1.2.1 物联感知技术研究现状10-11
- 1.2.2 制造单元技术及制造信息感知研究11-12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12-13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13-14
- 1.5 本章小结14-15
- 第2章 制造单元物联感知多目标优化映射模型15-32
- 2.1 制造单元实体感知特性分析15-22
- 2.1.1 制造单元实体感知属性分类15-18
- 2.1.2 制造单元感知技术分析18-21
- 2.1.3 制造单元感知信息特点21-22
- 2.2 感知映射关系模型定性描述22-25
- 2.3 多目标优化的感知映射关系建模25-31
- 2.3.1 多目标优化问题25-26
- 2.3.2 感知映射模型优化及求解方法26-28
- 2.3.3 实例验证28-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基于MAS的制造单元信息感知模式32-42
- 3.1 Agent的基本概念32-33
- 3.1.1 Agent定义及特性32-33
- 3.1.2 Multi-Agent系统33
- 3.2 制造单元感知Agent模式结构33-37
- 3.2.1 感知模式Agent结构设计33-35
- 3.2.2 感知模式Agent功能模型35-37
- 3.3 感知模式Agent间通讯方式37-41
- 3.3.1 Agent基本通讯方式37-38
- 3.3.2 感知模式Agent通讯机制38-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物联感知数据描述及交换42-57
- 4.1 XML技术42-43
- 4.2 感知数据的描述43-50
- 4.2.1 感知数据结构分析43-44
- 4.2.2 关系型数据结构描述44-47
- 4.2.3 XML结构数据描述47-50
- 4.3 XML—关系结构数据交换50-56
- 4.3.1 数据交换框架50-52
- 4.3.2 XML—关系数据交换设计52-56
- 4.4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汽车发电机总装线感知信息原型系统实现57-67
- 5.1 系统总体框架57-60
- 5.1.1 发电机总装线介绍57-58
- 5.1.2 功能分析与架构设计58-59
- 5.1.3 开发平台及运行环境59-60
- 5.2 主要功能模块示例60-66
- 5.2.1 感知设备管理60-62
- 5.2.2 感知信息显示62-64
- 5.2.3 感知信息查询64-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6.1 全文总结67-68
- 6.2 研究展望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3-74
- 附录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其博;刘杰;黎,
本文编号:507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50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