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角接触球轴承刚度计算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2 09:06

  本文关键词:角接触球轴承刚度计算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角接触球轴承 拟静力学模型 静刚度 动刚度 预紧力


【摘要】:基于沟道控制理论的5自由度拟静力学模型对角接触球轴承进行建模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了钢球的离心力及陀螺力矩等因素的影响。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针对轴承静刚度与动刚度采用不同的刚度解析法进行了理论求解,通过与参考值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该模型详细分析了预紧力以及转速对轴承刚度的影响,为角接触球轴承的设计分析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高性能轴承技术重点实验室;滚动轴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安市铁路公安处;
【关键词】角接触球轴承 拟静力学模型 静刚度 动刚度 预紧力
【基金】:国家合作项目(2013DFB70350)
【分类号】:TH133.3
【正文快照】: 符号说明A——内、外沟曲率中心距Dw——钢球直径Dpw——球组节圆直径E——等效弹性模量f——沟道曲率系数Fc——钢球离心力Fx,Fy,Fz——外载荷在x,y,z方向的分量Jw——钢球转动惯量k0——椭圆率参数,接触区长半轴与短半轴之比K——钢球与套圈的接触刚度K0——钢球与套圈的Her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剑莉;影响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旋滚比的因素及分析[J];轴承;2004年12期

2 罗志刚;杜杰;;成对双联角接触球轴承的性能与安装使用方法[J];哈尔滨轴承;2004年01期

3 刘艳华,李志远,张朝煌,何高清;高速角接触球轴承静态刚度的分析与计算[J];轴承;2005年08期

4 田亚欧;李鸿刚;;介绍一种角接触球轴承装配工艺方法[J];哈尔滨轴承;2006年04期

5 姜维;杨咸启;常宗瑜;;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特性参数分析[J];轴承;2008年06期

6 陆弘道;;角接触球轴承磨超加工联线装置的设计[J];轴承;2008年07期

7 姜丽华;;角接触球轴承凸出量测量仪[J];轴承;2008年11期

8 赵春江;葛世东;王建梅;孙连克;;基于矩阵表达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求解方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爱君;;角接触球轴承套圈斜坡测量方法改进[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年21期

10 杨晨光;贾宏光;刘波;郑飞;;微型角接触球轴承特性分析及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香;孙茂文;;关于组配角接触球轴承组配率的研究与分析[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程超;汪久根;;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优化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吴非;燕萍;张浩宇;赵芳;韩超;;精密配对角接触球轴承7207BTN1/P5DB关键技术研究[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丛领;电主轴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学和动力学耦合特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2 程超;角接触球轴承的摩擦学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4年

3 徐立晖;高速电主轴角接触球轴承力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高磊;混合陶瓷角接触球轴承有限元仿真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5 王伟利;混合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的热机耦合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6 张海涛;混合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的有限元分析及其仿真初探[D];天津大学;2006年

7 张家库;高速角接触球轴承静动态参数性能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8 卢宪玖;角接触球轴承的弹流及时变热混合润滑数值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9 李海燕;混合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的有限元动态模拟及旋滚比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陈雄;角接触球轴承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60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660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d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