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磨机—基础与传动系统的有限元动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3 18:38
本文关键词:大型磨机—基础与传动系统的有限元动力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球磨机 基础振动 有限元分析 传动系统 扭转振动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型磨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却还只是停留在做静力计算上,无法满足大型磨机对基础的要求,易带来基础振动超出允许极限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运用有限元仿真技术,从动力学的角度对动力机器基础进行了分析,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球磨机基础振动的原因和机理,为更好地设计动力机器基础和减小已有基础的振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为避免磨机的传动系统发生共振,本文还对磨机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了球磨机 基础系统中各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建立了球磨机 基础系统的有限元模型;为判断振动较大是否由共振引起,对球磨机 基础系统进行了实特征值分析,,求出了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并进行了共振判断,结果表明,基础的较大振动可能是由共振引起的;然后对球磨机 基础系统进行了瞬态响应分析,通过瞬态响应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的比较可知,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有效的;提出了球磨机基础的加固方案,对加固后的球磨机 基础系统又进行了有限元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加固方案是合理的、有效的。 分别对加固前后的球磨机基础进行了振动测试试验,得到了基础和轴承的响应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前的基础振动水平超出了球磨机可长期运行的条件,加固后的基础振动有所减小,满足要求,证明了所提加固方案的有效性。 研究了球磨机传动系统的特点,建立了球磨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瞬态响应分析,为判断是否会发生共振,绘制了坎贝尔图,并求出了可能发生共振处激励下的扭矩放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球磨机的传动系统的设计是合理的,不会引起球磨机的共振。
【关键词】:球磨机 基础振动 有限元分析 传动系统 扭转振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1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12-14
- 1.2 有限元法的发展概述14-15
- 1.3 动力机器基础的研究现状15-17
- 1.3.1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计算理论15-16
- 1.3.2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发展16-17
- 1.4 传动系统的研究现状17
- 1.5 本文的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17
-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7-19
- 第二章 机器基础振动计算原理及试验19-28
- 2.1 引言19
- 2.2 机器、基础类型与一般要求19-21
- 2.2.1 动力机器与动力机器基础类型19-20
- 2.2.2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20-21
- 2.3 动力机器基础振动计算原理21-24
- 2.3.1 质-阻-弹计算模式21-23
- 2.3.2 弹性半空间算模式23-24
- 2.4 磨机基础的振动测试试验24-26
- 2.4.1 振动测试试验方案24-25
- 2.4.2 振动测试试验结果25-26
- 2.5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球磨机 基础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8-39
- 3.1 引言28
- 3.2 球磨机的工作原理及有限元模型28-34
- 3.2.1 球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8-30
- 3.2.2 球磨机的有限元模型30-34
- 3.3 主轴承的工作原理及有限元模型34-36
- 3.3.1 主轴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4-35
- 3.3.2 主轴承的有限元模型35-36
- 3.4 基础和地基土的有限元模型36-37
- 3.4.1 基础的有限元模型36-37
- 3.4.2 地基土的有限元模型37
- 3.5 球磨机磨机 基础系统的有限元模型37-38
- 3.6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磨机 基础的有限元动力分析39-53
- 4.1 引言39
- 4.2 有限元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39-42
- 4.2.1 实特征值分析的基本理论39-40
- 4.2.2 瞬态响应分析的基本理论40-42
- 4.3 实特征值分析结果及评价42-45
- 4.3.1 实特征值分析结果42-45
- 4.3.2 实特征值分析结果评价45
- 4.4 瞬态响应分析结果与评价45-49
- 4.4.1 瞬态响应分析结果46-49
- 4.4.2 瞬态响应分析结果评价49
- 4.5 基础的改进方案49-50
- 4.6 基础改进后的有限元动力分析及评价50-51
- 4.6.1 基础改进后的模态分析结果及评价50-51
- 4.6.2 基础改进后的瞬态分析结果及评价51
- 4.7 本章小结51-53
- 第五章 球磨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分析53-66
- 5.1 引言53
- 5.2 传动系统扭转振动力学模型53-55
- 5.3 系统参数的计算55-59
- 5.3.1 转动惯量的计算55
- 5.3.2 刚度的计算55-59
- 5.4 传统系统扭转振动模态分析及评价59-62
- 5.5 传统系统扭转振动瞬态响应分析及评价62-65
- 5.6 本章小结65-6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6-68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66
- 6.2 后续研究及工作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7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3-74
- 附录74-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勤;王庆;严兴春;胡孟君;蒲明虎;;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计算解析法和有限元法的对比[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周克良;胡子健;;大型球磨机发展综述[J];世界有色金属;2009年09期
3 崔凤奎;赵魏;杨建玺;;球磨机静压轴承静态压力场及流场仿真分析[J];轴承;2009年01期
4 刘晶波,王振宇,张克峰,裴欲晓;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大型动力机器基础三维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2年03期
5 蒋东旗,项民生,谢定义;数值方法在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1年06期
6 王宇;;磨机系统的计算方法[J];矿业工程;2012年02期
7 韩燕;陈文戈;门清毅;程广伟;;Φ3.8m×13m球磨机回转部件的模态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年06期
8 于向军;王国强;王继新;刘小光;;基于接触边界条件的球磨机应力分析及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2期
9 司奎壮,蒋润科,刘俊凤;球磨机的三种滑动轴承比较[J];矿山机械;2004年08期
10 李文亮;杨涛;于向军;杜齐喜;李志波;李春然;;国外大型球磨机发展现状[J];矿山机械;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726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72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