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特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特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角接触球轴承 摩擦力矩 灰色系统理论 NARMAX模型
【摘要】:角接触球轴承是高速电主轴的重要支撑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主轴的精度、工作效率和寿命。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是各种因素对轴承旋转构成的阻力矩,是评价轴承运转灵活性及使用寿命的重要性能指标,也是轴承摩擦发热的外在表现。因此,对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对提高电主轴的工作效率和保证整体机械的性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主要考虑B719系列轴承的内径、转速、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和温度对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关联分析模型,寻出影响摩擦力矩的主次因素。选取几个主要的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建立了多维灰预测模型GM(1,N,D),可对一定工况条件下的摩擦力矩进行预测。基于系统辨识理论,对几个主要因素建立了非线性回归NARMAX模型进行辨识,对轴承摩擦力矩进行动态预测。 灰关联结果表明,在影响摩擦力矩的众多因素中,轴承的内径、温度、转速和轴向载荷对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灰关联度较大,其中尤以轴承的内径的灰关联度最大,也即轴承内径对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最明显。选取四个对摩擦力矩影响最明显的因素建立GM(1,N,D)预测模型,经验证模型的精度达到了97.7%,平均残差为2.3%。非线性NARMAX模型摩擦力矩的辨识结果与实验所得基本吻合,精度达到了87.67%,,平均残差为12.33%。通过对影响轴承摩擦力矩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可为以后精确分析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提供参考。
【关键词】:角接触球轴承 摩擦力矩 灰色系统理论 NARMAX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133.33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插图索引9-10
- 附表索引10-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轴承摩擦力矩概述11-12
- 1.2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研究背景12
- 1.3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14-16
- 1.4.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14-15
- 1.4.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5-16
- 1.5 本章小结16-17
- 第2章 轴承摩擦力矩分析方法17-37
- 2.1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来源17-24
- 2.1.1 弹性滞后引起的摩擦阻力17-19
- 2.1.2 差动滑动引起的摩擦阻力19-20
- 2.1.3 自旋滑动引起的摩擦阻力20-21
- 2.1.4 滚动体打滑引起的摩擦阻力21
- 2.1.5 滚动体陀螺旋转引起的摩擦阻力21-22
- 2.1.6 保持架和滚动体及保持架和套圈之间的滑动引起的摩擦阻力22
- 2.1.7 润滑剂的黏性摩擦引起的摩擦阻力22-23
- 2.1.8 密封圈的摩擦引起的摩擦阻力23
- 2.1.9 油膜中的切向摩擦阻力23-24
- 2.2 角接触球轴承弹性力学基础24-27
- 2.2.1 赫兹接触理论的基本假设24-25
- 2.2.2 接触物体间的几何条件25-26
- 2.2.3 接触物体间的载荷分布26-27
- 2.3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一般计算方法27-28
- 2.3.1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近似计算方法27
- 2.3.2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较准确的计算方法27-28
- 2.3.3 SKF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计算方法28
- 2.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摩擦力矩分析28-33
- 2.4.1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29-30
- 2.4.2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灰关联分析模型30-31
- 2.4.3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GM(1,N,D)模型31-33
- 2.5 基于系统辨识的摩擦力矩的动态建模33-36
- 2.5.1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NARMAX33-34
- 2.5.2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ARX分析模型34-36
- 2.6 本章小结36-37
- 第3章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实验37-47
- 3.1 实验方案37-38
- 3.1.1 实验目的37
- 3.1.2 实验要求37-38
- 3.1.3 实验方法38
- 3.2 实验平台的设计38-44
- 3.2.1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测量原理38-39
- 3.2.2 实验台机械结构方案39-41
- 3.2.3 试验台测控系统41-42
- 3.2.4 水冷系统42-44
- 3.3 实验轴承及润滑剂44-46
- 3.3.1 实验轴承45
- 3.3.2 润滑剂45-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第4章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47-54
- 4.1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灰关联分析及讨论47-49
- 4.2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GM(1,N,D)模型的分析及讨论49-51
- 4.3 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NARMAX模型的分析及讨论51-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结论与展望54-56
- 结论54-55
-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志红;李乔;单德山;唐亮;;影响矩阵法在南京长江三桥状态识别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杨开云;冯卫;王亮;朱峰;;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3 王贵权;朱云鹃;;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杜淑辉;臧德奎;孙居文;;木瓜属观赏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5 丁霁明;王家庆;;基于灰关联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评价的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吴艳蕾;;基于灰理论的居民生活电力消费预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程晋石;裴九芳;;3PL企业物流能力灰色评价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廉同辉;;基于灰色层次决策理论的合芜蚌试验区产业效应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袁根福,尹延国,叶敏;滚动轴承疲劳失效的铁谱监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侯晓亮;;建筑物地基沉降的灰色模型GM(1,1)预测法[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羽;马凤山;魏爱华;赵海军;郭捷;;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黄碧春;;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首彬;李娜;龚威;;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天津市人口与环境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荣成;戴文战;;一种基于残差模型的自调整灰色模糊预测控制器的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莉;沈捷;;基于减法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在水处理过程建模中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7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家辉;李振兴;解仑;孙铁;;基于灰色滑模变结构速度环的轧机扭振抑制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启义;卞世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工程装备保障性评价研究[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正新;党耀国;刘思峰;;幂强化缓冲算子及其在小样本预测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非;基于过程信息融合的旋转机械信息(火用)故障诊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昊;滚动轴承动特性及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姚廷强;球轴承多体接触动力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建军;广东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马子魁;基于拟静力学方法的球轴承动力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义;对抗条件下被动雷达制导技术及效能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方平;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浩锋;新疆包尔图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乐志军;新朝川矿矿井水分布规律研究与防治对策[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段守军;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少华;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孟宪宇;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捷;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若干改进与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顺岩;灰色系统理论在间歇式染色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乔小琴;基于灰理论的土石坝安全监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马利强;烟草打顶机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范修文;玉米收获机主要工作部件试验台的设计与试验[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82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98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