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转基因玉米的危害_《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3 17:34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玉米对跳虫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4年

转基因玉米对跳虫的影响

王柏凤  

【摘要】:不同转基因玉米具有抗玉米螟、抗除草剂等性状。随着抗虫转基因玉米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其释放的毒蛋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毒蛋白进入土壤后是否会对土壤生物造成危害,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安全,加强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和风险监测是其商业化生产推广的迫切任务。吉林作为黑土区,是我国玉米种植大省。然而截至目前却鲜有有关黑土区转基因玉米种植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的研究报道。本论文立足于吉林省黑土区,选择三个转基因玉米(Bt38, Mon89034和C63)及其对照品种,通过田间原位调查、半自然模拟控制、室内喂饲等不同尺度实验,系统地研究了转基因玉米种植对跳虫的影响,以期为转基因玉米种植后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转基因玉米大田种植对土壤跳虫的影响 无论是转基因还是对照品种中,棘跳和符跳都是跳虫区系中的绝对优势类群。转基因玉米Bt38种植两年,对土壤跳虫总体多度、类群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这种趋势在不同的玉米生长期中也没有改变,跳虫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不同玉米生长期和土壤有效氮的影响;转基因玉米Mon89034和C63种植一年,对土壤跳虫总体多度、类群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也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生长期Mon89034和C63种植对跳虫也没有显著影响,跳虫群落结构主要受不同玉米生长期和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取样位置对跳虫有显著影响,尤其是玉米生长的苗期,跳虫在根际数量显著多于根周,无论是根际还是根周部位,,转基因玉米和对照玉米数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转基因玉米短期内并未对跳虫优势类群产生不利影响,也没有改变其分布规律。转基因玉米种植对跳虫稀有类群产生了影响,转基因玉米种植使一些敏感物种消失,如符跳物种三Folsomia.sp3、德跳物种一Desoria.sp1、长跳Entomobrya koreana和圆跳Sminthurides sp1。 二、转基因玉米通过根系和凋落物途径对跳虫的影响 与对照品种郑58相比,转基因品种Bt38种植显著降低了白符跳数量。但是与对照品种NC6304相比,转基因品种Mon89034种植并未对白符跳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凋落物在播种前采样时,发现原等跳物种一(Proisotoma minuta)是所有玉米品种中的优势类群。Bt38玉米凋落物中分离出的总体跳虫数量和原等跳物种一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郑58。另一个转基因品种Mon89034与对照NC6304玉米凋落物中分离出的跳虫数量和类群丰富度并无显著差别,转基因品种Mon89034中两个稀有类群棘跳物种一和符跳物种一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NC6304玉米凋落物中。转基因和对照玉米品种短期内都未对跳虫群落结构产生影响。这与前面根际实验的结果趋势相同。 三、室内喂饲转基因凋落物对白符跳适合度的影响 与对照酵母相比,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喂饲白符跳后,存活率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显著降低了白符跳的繁殖率。白符跳喂饲不同玉米老叶和嫩叶后,白符跳繁殖率和存活率也未发生显著变化。 喂饲转基因玉米Bt38玉米叶片后,白符跳存活率和繁殖率并未受到显著影响,而喂饲转基因玉米Mon89034老叶后,白符跳繁殖率显著增加。 与对照酵母相比,喂饲Bt38和郑58玉米花粉后,白符跳存活率产生显著变化,Bt38和对照郑58处理中的花粉喂养后,白符跳数量显著下降。与Bt38花粉对比,喂饲对照品种郑58玉米花粉后,白符跳数量显著增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513;S15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俊杰;陈梅香;张晓丽;;抗虫转基因玉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2 陈鹏;;吉林省东部山地土壤动物系列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3 陈鹏;张一;;长白山北坡冰缘环境与土壤动物[J];地理科学;1983年02期

4 殷秀琴,吴东辉,韩晓梅;小兴安岭森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3期

5 殷秀琴;刘继亮;高明;;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关系及土壤动物的作用[J];地理科学;2007年06期

6 殷秀琴;蒋云峰;陶岩;安静超;辛未冬;;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生态分布[J];地理科学;2011年08期

7 张雪萍;黄丽荣;姜丽秋;;大兴安岭北部森林生态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J];地理研究;2008年03期

8 柯欣,岳巧云,傅荣恕,谢荣栋,翁朝联,杨毅明,尹文英;浦东滩涂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土质酸碱度生物评价分析[J];动物学研究;2002年02期

9 柯欣,赵立军,尹文英;青冈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演替变化[J];动物学研究;1999年03期

10 张荣祖;;地下的动物[J];大自然;198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哲;杨健;邢美燕;;污泥的蚯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四川有色金属;2011年04期

2 袁方曜,王玢;有机磷污染农田中蚯蚓的生物指示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3 付荣恕;解爱华;王德印;;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4 马雪;邱丽娜;弓爱君;郎序菲;王兆龙;;Bt生物农药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5 郭文文;李建勇;诸葛玉平;宗晓庆;;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安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6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7 颜世磊;赵蕾;孙红炜;赵辉;路兴波;;转Bt基因作物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8 吴奇;汪张懿;;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功能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9 李文芳,宴丽,罗庆华,田春莲;土壤动物学发展历史和现代研究的热点领域[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10 袁红霞;秦粉菊;;氯氟氰菊酯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刘旺;;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估[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永杰;;水生动物养殖品种现状与育种研究的进展[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轩;王光鹏;乔敏;;十溴联苯醚(BDE-209)对跳虫Folsomia fimetaria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路献勇;吕丽敏;王春义;雒珺瑜;张帅;崔金杰;;转Bt基因作物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余建平;吕月萍;刘佳莉;刘建国;郭长虹;;GFP叶绿体转化烟草茎叶降解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2010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及其调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虞方伯;何健;管晓进;管莉菠;李顺鹏;;沼气发酵残余物的综合利用及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意义[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7 雷喜红;谢文闻;高灵旺;刘奇志;;腐植酸类物质对温室黄瓜根际线虫营养类群结构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黄红英;章家恩;叶吉龙;苏宽楠;栗方亮;;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菜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立安;曾晓舵;;蚯蚓生态分布研究进展[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凯;赖家业;兰健;招礼军;;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旭宏;抗草甘膦棉花突变体R1098的选育及其抗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吕豪豪;转Bt基因对水稻根际及残茬降解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锋;黄土丘陵沟壑植被恢复区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时空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董锡文;科尔沁沙地沙丘植物恢复进程中土壤肥力变化及线虫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5 许士国;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白树雄;转基因抗虫玉米次生代谢物质的变化及对亚洲玉米螟寄生性天敌腰带长体茧蜂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代平礼;转Bt cry1Ah基因玉米对蜜蜂的安全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张群林;源于地衣的苏云金芽胞杆菌分离及对广州管圆线虫生测和活性因子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夏辉;抗虫转基因对栽培稻和杂草稻适合度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鸽香;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胜波;斜纹夜蛾与转基因棉(Cry1Ac)的互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卢增斌;防治水稻螟虫单项技术措施的评价及储备技术—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生物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郭文文;转基因番茄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树泉;老龄苹果园及连作园不同位置土壤环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尚艳芳;土壤线虫群落对大连石门山森林植被恢复的响应[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琦;水稻OsCOI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慧玲;UV-B辐射对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窦荣鹏;亚热带9种主要森林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及碳循环对全球变暖的响应[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纪喜文;应对化学/生物袭击的紧急预警系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董斌;Bt水稻种植及秸秆还田对土壤酶、呼吸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和结构多样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崇良,路兴波,张君亭;世界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研发及其安全性监管Ⅰ.农业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研发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田晓燕;赵蕾;孙红炜;李凡;赵辉;颜世磊;路兴波;;转Bt基因玉米叶片中Bt蛋白的表达和分泌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3 裘善文,李风华,隋秀兰;长白山冰缘地貌[J];冰川冻土;1981年01期

4 鲁国威,翁炳林,郭东信;中国东北部多年冻土的地理南界[J];冰川冻土;1993年02期

5 陈鹏,文在根,青木淳一,芝(宀夫),石川和男;长春净月潭地区土壤螨类的调查研究[J];动物学报;1988年03期

6 廖崇惠,陈茂乾,陈锦华;两种陆栖等足类的种群及其分解落叶的作用[J];动物学报;1992年01期

7 夏武平;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动物学任务[J];动物学杂志;1979年03期

8 张荣祖;开展土壤动物学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1981年03期

9 陈鹏;谢炳庚;;图们江流域土壤动物初步调查[J];动物学杂志;1986年05期

10 秦秋菊,李国平,杨向东,何运转;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及其天敌发生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岳同卿;转Bt Cry1 Ah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学;苏云金芽胞杆菌新基因的克隆及杀虫蛋白生物活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伍金元;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b22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立光;苏云金杆菌cry7Ab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融合基因和工程菌构建[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明;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的鉴定、克隆与表达[D];河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法美科学家为转基因玉米“平反”[J];种子世界;2002年05期

2 冯俊扬;;墨西哥野生玉米受到转基因玉米威胁[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13期

3 程焉平;转基因玉米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4 王庆祥,吕桂兰;转基因玉米研究现状及其产业化发展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陈颖,徐宝梁,苏宁,葛毅强,王曙光;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基因玉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作物学报;2004年06期

6 龙昕;转基因玉米应谨慎种植[J];农村新技术;2005年08期

7 田地;;为何转基因玉米有利于生物多样性[J];农药市场信息;2005年11期

8 ;美国专家称转基因玉米将是满足乙醇需求的关键[J];北京农业;2007年08期

9 ;巴西批准拜耳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J];农化新世纪;2007年06期

10 ;最新研究证实转基因玉米影响生育能力[J];中国家禽;2008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悦冰;郎志宏;黄大昉;;利用瞬时表达体系检测不同内含子在转基因玉米中的增强效应[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韩庚辰;;我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A];创新生物经济环境,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10海峡两岸重大生物技术产业化论坛会刊[C];2010年

3 张士龙;贺正华;黄益勤;;抗虫、耐渍转基因玉米种质的创制[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4 曹修岭;路银贵;邸垫平;张志燕;刘贺;田兰芝;张爱红;张艳敬;石林丹;徐进;段西飞;韩成贵;苗洪芹;李大伟;于嘉林;;rnc70基因介导的高抗RBSDV转基因玉米新品系的创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陈威;王坤;王学永;刘丽;番兴明;;高赖氨酸转基因玉米的鉴定和检测[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6 张红伟;张红梅;郑祖平;陈刚;王国英;谭振波;;Bt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对玉米螟的抗性分析[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红伟;谭振波;刘欣洁;杨华;;Bt转基因玉米株系T123抗螟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分析[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张红伟;刘欣洁;谭振波;;Bt转基因玉米株系T123的培育及其抗螟性和农艺性状的鉴定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海滨;张晓霞;李芳;王国英;刘允军;;Cry1I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等同性鉴定[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07年第1期[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柴世宽、熊思浩;[N];人民日报;2002年

2 记者 卢苏燕 王艳红;[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卢苏燕;[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本报记者 张桂敏;[N];农资导报;2006年

5 记者 张之简;[N];经济参考报;2008年

6 胡军华;[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禾;[N];科技日报;2008年

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室 孙炜琳;[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李学梅;[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学梅;[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路兴波;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性及其产品成分检测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赫福霞;抗虫/耐草甘膦多价转基因玉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柏凤;转基因玉米对跳虫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4 马金霞;非编码基因zm401对玉米小孢子发育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京;新型转基因抗草甘膦玉米的培育及转基因玉米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孙鹤;连接肽2A和LP4/2A在玉米中的剪切分析及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获得[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白云凤;利用不同策略获得抗SCMV转基因玉米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雨萌;转基因玉米质粒标准分子的构建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燕风;转基因玉米中外源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黄卓;转基因玉米种子生物学特性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4 徐晓露;嗜酸真菌Bispora sp.MEY-1来源甘露聚糖酶和葡聚糖酶转基因玉米的培育[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5 贾俊香;转基因玉米抗旱性鉴定方法、指标与综合评价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6 张志燕;抗病毒转基因玉米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程涛;4种转基因玉米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党辉;抗旱转基因玉米开花期耐旱性鉴定及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安全性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铭;花粉介导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及转基因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董灵艳;玉米转淀粉分支酶反义和干扰基因后代的遗传变异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转基因玉米对跳虫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3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3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f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