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基因分型及同源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0 13:03
目的采用一种快速,准确的基因分型方法,针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导致的医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市某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样本,并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获得指纹图谱,并利用SAS9.2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株根据其DNA条带聚类分析,可分为A、B、C、D、E、F和G 7个型,A、B、D、E均有2个亚型,其中A型为优势型别。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神经内科与呼吸内科,ICU与呼吸内科分别有同一克隆株的传播,科室之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结论 RAPD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基因分型方法,适合临床病原菌的分型及医院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30(2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RAPD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
聚类分析结果中确定分类个数的指标有CCC(立方聚类准则值)、PSF (伪F统计量)和PST2 (伪t2统计量)。CCC的峰值表示建议聚类数,本例中,当分为7类时,CCC达到峰值;伪F值描述的是当前情况下,类与类之间的分离程度,该值越大则聚类效果越好,在聚类数1~7,当伪F值最大,聚类数为7;伪t2越大,说明本次聚类效果不好,应返回上一次合并,当聚类数为7时,伪t2较小。综合分析,用average法,给3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为7类时比较合适(图2),即A、B、C、D、E、F和G型,其中A、B、D、E型均有2个亚型。A型14株,包括A18株,A26株,B型11株,包括B19株,B22株,C型3株,D型4株,包括D12株,D22株,E型3株,包括E12株,E21株,F型2株,G型2株。3 讨论
本文编号:3580766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30(2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RAPD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
聚类分析结果中确定分类个数的指标有CCC(立方聚类准则值)、PSF (伪F统计量)和PST2 (伪t2统计量)。CCC的峰值表示建议聚类数,本例中,当分为7类时,CCC达到峰值;伪F值描述的是当前情况下,类与类之间的分离程度,该值越大则聚类效果越好,在聚类数1~7,当伪F值最大,聚类数为7;伪t2越大,说明本次聚类效果不好,应返回上一次合并,当聚类数为7时,伪t2较小。综合分析,用average法,给3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为7类时比较合适(图2),即A、B、C、D、E、F和G型,其中A、B、D、E型均有2个亚型。A型14株,包括A18株,A26株,B型11株,包括B19株,B22株,C型3株,D型4株,包括D12株,D22株,E型3株,包括E12株,E21株,F型2株,G型2株。3 讨论
本文编号:3580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5807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