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基因型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CD4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基因型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CD4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基因型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everse transcription-PCR技术及DNA测序法对经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201例患者(病例组)及健康体检中未发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198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检测分析,比较CD40基因rs1883832C/T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基因型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与健康对照组CD40基因rs1883832C/T位点中CC基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0,P=0.007);通过等位基因频率的危险性评估发现,C基因携带者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风险是T基因携带者的1.304倍(OR=1.304)。结论CD40基因多态性位点rs1883832C/T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显著相关,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单位】: 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关键词】: 基因 等位基因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金】:辽宁省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F14-158-9-03)
【分类号】:R543.5
【正文快照】: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动脉的表现,是反应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中,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1],常因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间歇性跛行、患肢皮温低、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肢体坏死[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向华;刘小友;孙煦勇;赵明;;CD40阻断剂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2 张安兴;;CD40分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3 姚军霞;崔国慧;宋善俊;;CD40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关系的初步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年05期
4 张敏;CD40系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年06期
5 蔡伦安,魏经汉,赵洛沙;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与CD40信号传导[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年04期
6 涂光辉;尹凯;周志刚;孟军;熊紫薇;涂剑;罗招阳;;氨氯地平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年10期
7 梁晶;宿克昌;郑鑫;;CD40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年01期
8 刘燕南,朱继业,栗光明,朱凤雪,王东,冷希圣;供体肝脏转染CD40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J];腹部外科;2004年01期
9 田彩霞;李艳;夏尊恩;潘小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CD40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7年03期
10 周莉;CD40—CD40配体的功能与肾脏疾病[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戚春建;时宏珍;郑璐;於葛华;古涛;梅升平;张学光;;CD40激发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汪明;李艳;田彩霞;夏尊恩;汤勇飞;李晓艳;;CD40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3 王静华;丁素菊;邓本强;吴涛;陈欢;张生生;焦炳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D40、MMP9的表达及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刘永;汤月霞;梁春;吴宗贵;;通心络抑制兔血管外膜损伤致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CD40表达的研究[A];首届中西医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汤琳;郑璐;庄羽美;戚春建;马泓冰;周璇;张学光;;鼠抗人CD40突变体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云芳;阳晓;邹循亮;伍军;王雅宁;张锐;刘眉;郭群英;董秀清;余学清;;罗格列酮对LPS诱导的急性大鼠腹膜炎模型腹膜CD40、ICAM-Ⅰ表达及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7 汤贤英;孙万邦;罗军敏;宋明英;杜联峰;;伤寒Ty21a-CpG佐剂疫苗诱导的MHC-Ⅱ、CD40分子的表达[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德庆;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CD40基因疫苗对实验性大肠癌生长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2 戚春建;CD40L/CD40及CD40突变体在人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3 赵毅;CD40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王化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调节及异常克隆负荷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戚春建;CD40信号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苏州大学;2003年
2 赫建帅;CD4~+CD25~+调节T细胞、CD40~+细胞和CD40L~+T细胞在肝移植受者免疫调控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10年
3 文丽君;携带抗CD40单链抗体的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作用及CD4~+T细胞表面CD40的表达及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闫立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40高表达的机制的研究及其卡托普利的干预作用[D];吉林大学;2005年
5 赵伟庆;CD40分子突变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6 贾德安;白藜芦醇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基因表达及CD40途径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7 周桓;激发型CD40单抗联合CTL对人源化SCID小鼠B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王金蕊;CD40在牙髓炎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宋翠珠;MiR-145介导动脉粥样硬化中CD40表达变化及姜黄素的保护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CD4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基因型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47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