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对甜玉米种子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本文关键词:低温对甜玉米种子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摘要】:为了探究低温对甜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抗寒性的差异机制,本研究以1组甜玉米自交系的种子为材料,通过低温胁迫下的萌发试验,筛选出耐寒性较强的1132和对低温敏感的国区T12,分别研究了其在10℃和26℃条件下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抗氧化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耐寒自交系1132的抗氧化酶活性整体高于敏感系国区T12。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1132吸胀萌发的种子中SOD、POD和CAT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中间有波动,在胁迫后24h,3种酶的活性均高于常温对照;而国区T12在低温胁迫后SOD和POD大体为增加趋势,CAT则持续降低,在胁迫后24h只有SOD的活性高于常温对照。1132的SOD3、SOD9、CAT1相对表达量较国区T12高,虽未表现出与其酶活变化趋势严格一致,但低温胁迫使其整体表达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2个品种的相对表达量均低,可能是POD3并非表达POD的关键基因,因此在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方面可能造成了两者抗寒性和发芽率的差异。综上,玉米种子萌发期的耐寒性与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则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表达调控过程。本研究结果不仅为鉴定和筛选耐低温种质资源、培育高发芽势种子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同时为防御玉米低温引起的冷害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甜玉米 低温 萌发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2B091100467)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14B07070601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0021003)
【分类号】:S513
【正文快照】: 玉米(Zea mays L.)是喜温植物,在10~12℃以下便会遭受冷害[1]。广东近5年来的春季最低气温维持在4~5℃左右,平均气温在13℃左右,低温已成为影响本地春季甜玉米出苗和生长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低温冷害常导致甜玉米出苗不畅、死苗、散粉和吐丝困难、结实率下降,从而引起大规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俊杰,冯风琴,包志毅,夏晓峰;甜玉米辐照保鲜研究[J];核农学报;2002年03期
2 邵振中;甜玉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王青峰,李小琴,张国运,宫庆友;甜玉米的加工利用和营销策略[J];作物杂志;2005年04期
4 胡建广;王子明;;广东省甜玉米科研现状与发展趋势[J];玉米科学;2007年01期
5 徐秀兰;李健强;;甜玉米种子健康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7年02期
6 邵金良;刘家富;黎其万;袁唯;汪禄祥;和丽忠;束继红;;甜玉米鲜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2007年05期
7 刘立岩;;甜玉米的研究进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王德伟;;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钟元和;曾海泉;江新晓;贺远东;;甜玉米新品种田蜜2号生产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10 赫明涛;王军;张明;吴承东;;盐城地区发展甜玉米产业探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安红卫;苏云林;;甜玉米的选育和利用[A];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高科;胡建广;郑锦荣;刘建华;韩福光;文天祥;;甜玉米单倍体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及形态鉴定指标筛选[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3 张建国;刘秦华;范传广;;甜玉米加工副产物的营养及青贮特性研究[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耿大伟;耿蔷;田家波;宋杰;;气象因素与金龟子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气象因素与金龟子的发生对优质鲜食甜玉米的危害及防治)[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5 李余良;胡建广;刘建华;赵楠;张丽华;;高温诱导甜玉米雌穗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6 陆大雷;陆卫平;刘小兵;;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陆大雷;陆卫平;刘小兵;;甜玉米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基因型差异[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福成;甜玉米籽粒品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环境的响应[D];扬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远荣;甜玉米的冰温贮藏保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友刚;甜玉米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D];延边大学;2007年
3 赵军华;浙江省甜玉米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龚淑敏;甜玉米种子活力相关microRNA的鉴定与分析[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5 俞平高;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现状及其推广模式的探讨[D];浙江大学;2006年
6 王春辉;微波预处理对甜玉米自发气调保鲜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夫国;甜玉米脂氧合酶的分离纯化及与风味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红芳;夏播甜玉米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形成及调控[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孙海燕;甜玉米种子引发及其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10 周晓舟;氮、镁、硼对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50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65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