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蝶蚌性别相关基因Transformer-2α的分子特征及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本文关键词:池蝶蚌性别相关基因Transformer-2α的分子特征及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池蝶蚌 Tra2α 分子特征 生物信息学 荧光定量
【摘要】: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是日本独特品种,产自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其育珠能力及抗病能力均优于其他淡水珍珠蚌。本课题以池蝶蚌为实验对象,取材于4龄健康成熟个体性腺组织,通过SMART RACE PCR及巢式PCR技术克隆获得性别相关基因Transformer-2α(以下简称:Hs-Tra2α)的ORF(Open reading frame)框序列及上下游非编码区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Hs-Tra2α基因cDNA全长1051bp,其中5’UTR(Untranslated Region)长75bp,3’UTR长139bp,包括加尾信号:AATAAA保守区序列及下游丰富的poly(A)序列;ORF框序列长837bp,编码由278个氨基酸组成的亲水蛋白质,理论等电点为PI=11.42,分子质量约为32715.88Da,经在线预测,Hs-Tra2α蛋白细胞亚定位于细胞核。结构域检测分析表明:Hs-Tra2α蛋白质含有SR蛋白(serine/arginine-rich splicing factor,SRSF)家族的高度保守的精氨酸(R)和丝氨酸(A)二肽富集结构域(RS Domain)和RNA识别基元(RNA recognition motif,RRM),也叫RNA结合结构域(RNA binding domain,RBD),RRM结构域下游含有Tra2家族特异性Linker连接区序列。利用predictprotein在线预测其蛋白二级结构显示Hs-Tra2α蛋白含有大量的无规则卷曲,在RRM结构域区域呈现α螺旋和β折叠交替排列;采用SWISS-MODEL在线预测了Hs-Tra2α蛋白的三维结构模型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在RRM结构域可见α螺旋和β折叠交错排列,可明显看到β1α1β2β3α2β4结构存在;根据氨基酸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利用Mega4.0软中邻位连接法构建了Hs-Tra2α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Hs-Tra2α在进化树上与太平洋牡蛎Tra2α并为一支,在进化地位上相当保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Hs-Tra2α基因在4龄成熟池蝶蚌精巢、卵巢、外套膜、心脏、闭壳肌、肝胰腺、肠、肾、血淋巴、斧足、鳃共11个组织中的mRNA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Hs-Tra2α基因普遍地在各个组织中获得表达,不同组织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精巢和卵巢中表达量最高,表达量分别为血淋巴中的53.67倍和23.47倍,表明Hs-Tra2α基因在池蝶蚌不同组织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由于其在性腺中的高表达,我们重点对Hs-Tra2α基因在精巢和卵巢1~5龄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Hs-Tra2α基因在精巢和卵巢的不同发育阶段均得到表达,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Hs-Tra2在1~5龄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量随着性腺的形成、增殖、生长及成熟呈现规律性变化,Hs-Tra2α在1龄和2龄阶段性腺形成和增殖期有一定量的表达,在2龄和3龄阶段性腺生长、成熟期表达量显著增加,其中在卵巢3龄阶段表达量最高,达1龄阶段的10.66倍,在精巢2龄和3龄阶段的表达量最高,达1龄阶段的30倍,在4龄和5龄即池蝶蚌性成熟后的性腺周年性发育阶段有较低表达量,表明Hs-Tra2α基因参与调控池蝶蚌性腺的雌雄特异性性别分化,对性腺的增殖、发育及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一次性腺成熟后低表达以维持性腺周年性发育。
【关键词】:池蝶蚌 Tra2α 分子特征 生物信息学 荧光定量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本实验所需的器材及试剂7-11
- 第一章 综述11-21
- 1.1 基因型性别决定机制11-14
- 1.2 环境型性别决定机制14-16
- 1.3 贝类性别研究进展16-17
- 1.4 Transformer2基因的研究现状17-20
- 1.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20-21
- 第二章 池蝶蚌Tra2α基因的cDNA全序列克隆及分析21-44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22-28
- 2.1.1 实验材料22
- 2.1.2 池蝶蚌性腺总RNA的提取22
- 2.1.3 RNA的质量检测22-23
- 2.1.4 总RNA的DNase处理23
- 2.1.5 SMART cDNA的合成23-24
- 2.1.6 池蝶蚌Tra2α基因中间片段的获得24-25
- 2.1.7 RACE-PCR方法克隆池蝶蚌Tra2α基因cDNA全长25-26
- 2.1.8 PCR产物检测、目的片段的回收、挑克隆与测序26-28
- 2.1.9.池蝶蚌.Tra2α.基因全长序列拼接及开放阅读框序列分析28
- 2.2 生物信息学分析28-30
- 2.2.1 池蝶蚌Tra2α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28
- 2.2.2 池蝶蚌Tra2α蛋白结构域分析28-29
- 2.2.3 池蝶蚌Tra2α蛋白亲水性、信号肽及蛋白分布检测29
- 2.2.4 池蝶蚌Tra2α蛋白二级结构预测29-30
- 2.2.5 池蝶蚌Tra2α蛋白三级结构预测30
- 2.2.6 池蝶蚌Tra2α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30
- 2.3 结果30-42
- 2.3.1 总RNA的提取30-31
- 2.3.2 池蝶蚌.Tra2α.基因部分序列的获得31
- 2.3.3 池蝶蚌Tra2α基因cDNA全长序列获得31-32
- 2.3.4 池蝶蚌Tra2α基因全长核酸序列分析32-33
- 2.3.5 池蝶蚌Tra2α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33-35
- 2.3.6 池蝶蚌Tra2α蛋白结构域分析35
- 2.3.7 池蝶蚌Tra2α蛋白亲水性及信号肽检测35-37
- 2.3.8 池蝶蚌Tra2α蛋白二级结构预测37-39
- 2.3.9 池蝶蚌Tra2α蛋白三级结构预测39-40
- 2.3.10 池蝶蚌Tra2α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40-42
- 2.4 讨论42-44
- 第三章 池蝶蚌Tra2α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44-56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45-48
- 3.1.1 实验材料45
- 3.1.2 总RNA提取45
- 3.1.3 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45
- 3.1.4 荧光定量cDNA模板的合成45-46
- 3.1.5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46-47
- 3.1.6 池蝶蚌Tra2α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荧光定量检测47
- 3.1.7 池蝶蚌Tra2α基因在不同龄池蝶蚌性腺组织中的荧光定量检测47-48
- 3.2 实验结果48-52
- 3.2.1 池蝶蚌Tra2α基因的组织差异性表达分析48-50
- 3.2.2 池蝶蚌Tra2α基因在不同年龄池蝶蚌性腺中差异表达分析50-52
- 3.3 讨论52-56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56-58
- 4.1 结论56-57
- 4.2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5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莉;夏平安;党占国;王中明;邱璜;卢高峰;李伟娟;;SOE-PCR法检测PRRSV ORF5缺失跨膜区的融合蛋白基因片段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5期
2 许宝红;肖调义;肖真明;苏建明;刘巧林;陈开健;王冬武;徐永福;;大鲵2个Sox基因HMG-box的克隆及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左永忠;李帅英;李坤霞;王桂霞;杨胜勇;何丽英;姜国斌;;芽变毛白杨生根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生物技术;2008年01期
4 刘艳军;蕃茄ACC氧化酶基因的分离[J];天津农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5 刘学芹,龚炎长,喻传洲,沈世学;鸡OVR基因的一个片段PCR扩增克隆与鉴定[J];中国家禽;2000年07期
6 杜启艳,常重杰,王凤羽,华慧颖;鲤鱼中Sox9b基因的克隆和表达[J];实验生物学报;2005年05期
7 陶芳;朱苏文;范军;程备久;;玉米FAD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英文)[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6年06期
8 杜启艳,常重杰,牛红星,李惠;东北虎中SOX基因的检测[J];动物学报;2001年S1期
9 时焦,张连涛,韩锦峰;烟草基因工程安全管理现状与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1年03期
10 芦春斌;;密码子植物化的小鼠ZP3蛋白基因人工合成[J];种子;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瑶;郑光明;;鲮MSTN基因片段的克隆[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晓燕;施定基;贾晓会;田琪琳;黄希文;徐仰仓;何培民;;聚球藻794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修志龙;昌增益;曾安平;;细菌色氨酸操纵子基因开关的数学模拟——阻遏和弱化双重作用的影响[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侯李君;施定基;蔡泽富;宋东辉;王学魁;;蓝藻PEPC基因的克隆与正、反义载体的构建及转化[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东丽;张宗玉;童坦君;;衰老相关新基因的探索和分离[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胡鸢雷;吴韩英;赵锋;陈柏君;申业;林忠平;;厚叶旋蒴苣苔(Boea crassifolia)耐旱、耐寒相关基因的研究与应用[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张欢;唐常杰;余弦;乔少杰;汪锐;左R,
本文编号:708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08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