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StNAC7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本文关键词:马铃薯StNAC7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马铃薯 StNAC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摘要】:NAC转录因子在应答非生物胁迫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宁薯4号叶为材料,应用RT-PCR技术从已建立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获得了马铃薯StNAC72基因全长序列,对其序列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干旱和干旱后复水处理下根、匍匐茎和叶中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表明,StNAC7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含有典型的NAM结构域。进化树聚类分析显示,该基因与拟南芥AtNAC072/RD26亲缘关系最近,属于NAC蛋白的SNAC(stressassociated NAC)组成员。转录水平表达分析显示,StNAC72基因表达量存在组织表达差异;干旱处理致使匍匐茎和叶中StNAC72均表现出上调表达模式,干旱处理后匍匐茎中StNAC72表达量较无处理的匍匐茎中上调近10倍;根中该基因对胁迫应答变化不明显,但表达量相较对照根中上调近1倍。干旱后复水处理促使StNAC72表达量下调,且以匍匐茎中该基因对胁迫应答最为显著,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干旱及水分刺激信号传导过程。研究结果为应用StNAC72改良马铃薯抗逆能力提供了基础理论数据。
【作者单位】: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
【关键词】: 马铃薯 StNAC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2014NYYZ01) 宁夏农林科学院十三五重大科研项目;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NKYQ-14-07;NKYG-15-06;NKYJ-15-32;NKYJ-15-36;NKYG-16-12)共同资助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13098;NZ14210;NZ14269)
【分类号】:S532
【正文快照】: *通讯作者,songyx666@163.com;nxguozhiqian@126.comCloning and 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St NAC72 Gene from Potato(Solanumtuberosum)Gong Lei1Gan Xiaoyan1Zhang Li1Chen Yuchao1Nie Fengjie1Shi Lei1Guo Zhiqian2*Song Yuxia1*1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entre,Ni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纳添仓;马铃薯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种业;2001年06期
2 卞春松,Ewa Zimnoch Gizowska;波兰马铃薯的生产概况和主要研究机构简介[J];中国马铃薯;2001年02期
3 隋启君;中国马铃薯育种对策浅见[J];中国马铃薯;2001年05期
4 张艳萍;;影响马铃薯杂交结实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1期
5 蒲正斌;郑敏;张百忍;刘继瑞;;安康市马铃薯育种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6 陈亚兰;张健;王会蓉;李定;;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及应用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07期
7 ;全国马铃薯科研工作会议纪要[J];中国马铃薯;1989年01期
8 张洪乃;;从波兰马铃薯育种工作考察中得到的几点启示[J];中国马铃薯;1989年03期
9 王岫芳;;印度马铃薯育种动态[J];中国马铃薯;1989年04期
10 王岫芳;;印度马铃薯育种成就与未来[J];中国马铃薯;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敏;蒋继志;;马铃薯抗病性诱导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2003年
2 叶广继;周云;杨永智;王舰;;当前我国马铃薯育种建议[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3 段绍光;卞春松;刘杰;徐建飞;庞万福;金黎平;;马铃薯育性与杂交结实研究进展[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4 金黎平;屈冬玉;谢开云;庞万福;卞春松;段绍光;;马铃薯及其近缘种的利用[A];2005年全国马铃薯产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介民;;浅论西南山区马铃薯育种[A];2005年全国马铃薯产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柳俊;谢从华;吴承金;宋伯符;;我国马铃薯育种研究浅析[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7 金顺福;康哲秀;姜成模;玄春吉;;几个马铃薯花粉孕性鉴定方法的效果评价[A];2006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谢开云;孙慧生;王毅;;我国马铃薯品种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及问题[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王舰;王芳;;马铃薯品种资源的评价、改良和利用[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10 张希近;尹江;抗艳红;姚瑞;高永龙;马恢;王晓明;;河北省马铃薯育种现状与商业化育种方向探讨[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新华社记者 王志恒;甘肃重奖马铃薯育种功臣[N];农民日报;2010年
2 卢禹豪 李韦柳 记者 洪泉;广西彩色马铃薯育种取得新突破[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3 记者 董芳;提高效益 助农增收[N];大同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云芬;马铃薯育种跻身全国先进[N];云南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何彦雄;马铃薯育种之父王一航来西和县传经送宝[N];陇南日报;2010年
6 张利锋;青海马铃薯育种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N];中国特产报;2008年
7 张利锋;青海马铃薯育种四代内不退化[N];农民日报;2008年
8 梁宝忠;马铃薯基因组序列框架图日前公布[N];粮油市场报;2009年
9 记者 姜雪松;“超级土豆”扎根黑土地亩产万斤[N];哈尔滨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其能;马铃薯花色苷及其生物合成的主要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喻艳;马铃薯与茄子原生质体融合创制新资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迎春;马铃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2 田振东;提高马铃薯体细胞电融合成对融合频率的技术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3 孙雪梅;二倍体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融合技术研究[D];青海大学;2007年
4 栗亮;菠菜胆碱单加氧酶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5 蒋敏华;农杆菌介导hrap基因的马铃薯遗传转化及抗病性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罗源;马铃薯再生体系的建立及HAL1基因遗传转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延红;马铃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变异鉴定及RAPD稳定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8 黄超;马铃薯资源DM1-3和40-3差异性状评价及PVY抗性转移[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9 张淑红;马铃薯野生二倍体与双单倍体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及融合[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10 吴明阳;转AtCIPK23基因马铃薯耐旱性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6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3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