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mz3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本文关键词: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mz3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摘要】: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中花1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多分蘖突变体mz3。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并利用mz3与籼稻品种南京11杂交建立的F2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第6染色体长臂上的SSR标记RM19353与RM510之间约747kb范围内。由于该区间包含控制水稻株高和分蘖的D3基因,结合表型分析,推测突变基因与D3可能为一对等位基因。设计7对引物分别对中花11与突变体mz3的基因进行测序,结果显示,与中花11相比,D3基因在mz3中第636位核苷酸由G突变为A,使得编码色氨酸的密码子TG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导致翻译提前终止。进一步对定位群体中10个隐性极端个体测序,结果显示所有极端个体都带有该突变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突变体编码的D3蛋白与野生型一样定位在细胞核中,荧光双分子互补试验结果表明,突变体D3蛋白不能与D14蛋白发生互作,推测突变体编码的D3截短蛋白缺少了与D14互作的氨基酸序列,从而阻碍了独脚金内酯信号传递。因此,mz3表型很可能由D3基因突变引起。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多分蘖 D 基因定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0103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30706)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资助项目[(CX(14)500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X(15)4015)]
【分类号】:S511;Q943.2
【正文快照】: 20世纪60年代,半矮秆基因sd1的成功应用了矮秆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掀起了水稻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第一次实现20%[~30%1]。目前,已经发现和鉴定的水稻矮秆 突变体超过60个[2],其中30多个水稻矮秆基因被水稻株型的分子机理,为株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Williamson B;高翼之;杨焕明;;基因克隆与人类遗传——第六届国际“人类基因定位”专题讨论会简介[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2年04期
2 高而威;韩济生;;老年性痴呆基因定位获得成功所带来的启示[J];生理科学进展;1987年04期
3 王小凤;尤特支持作物基因定位计划[J];生物工程进展;1990年02期
4 王晓鸣,金奇,赵小侠,侯云德;一种简便高效的寡核苷酸指导的基因定位突变技术[J];病毒学报;1991年01期
5 丁岳明,,陈宜峰,朱洪生;猪基因定位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1994年05期
6 ;多基因复杂性状与疾病的基因定位和鉴定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长沙召开[J];遗传;2001年02期
7 高法恬 ,李申德;在癌基因研究中的人类基因定位[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3年06期
8 程在玉;人类基因图及基因定位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87年01期
9 徐宁志,邓国仁;人类基因定位的进展及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9年03期
10 嵇庆;原位杂交技术在两栖类基因定位中的应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启军;廖慧敏;秦海龙;夏士健;宗寿余;吕川根;严文贵;;一个籼稻叶夹角新基因的激素敏感性分析与基因定位[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2 王妍;郑文静;刘志恒;何瑞s
本文编号:744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74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