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兴城—河北青龙地区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辽宁兴城—河北青龙地区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球化学 U-Pb测年 U-Pb同位素 铀含量
【摘要】:华北地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大中型火山热液型铀、金、银等多金属矿床密集分布区。辽宁省兴城-河北省青龙地区是华北地区重要热液型铀成矿带之一,但对区内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铀、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薄弱。因此,开展区内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岩浆活动与铀成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研究区出露的基底似斑状钾质混合花岗岩、细粒钾长花岗岩,中生代细粒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斑状花岗闪长岩进行岩石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似斑状钾质混合花岗岩、细粒钾长花岗岩属于碱性-钙碱性、钾质-高钾质、弱过铝质-过铝质岩浆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偏低,轻稀土强烈富集,亏损重稀土特征,Eu正负异常不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K、U、Th不同程度富集的类似特征。锆石U-Pb测年结果:经计算拟合获得较好不一致线性,与谐和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细粒钾长花岗岩)2454Ma和(似斑状钾质混合花岗岩)2540Ma。细粒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斑状花岗闪长岩属于碱性-钙碱性、钾质-高钾质、弱过铝质-过铝质岩浆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偏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正负异常不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Rb、Cs、Li、Be及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等丰度也偏低;相容元素Cr、Co、Ni及过渡元素V、Mn、Fe等丰度稍高。
【关键词】:地球化学 U-Pb测年 U-Pb同位素 铀含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88.1;P619.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前言9-12
- 1.1 选题依据9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9-10
- 1.3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问题10
- 1.3.1 研究思路10
- 1.3.2 完成工作量10
- 1.4 研究区交通位置10-12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12-19
- 2.1 大地构造位置12
- 2.2 区域地层12-17
- 2.2.1 新太古代15
- 2.2.2 元古宙15-16
- 2.2.3 古生代16
- 2.2.4 中生代16-17
- 2.3 区域岩浆岩17-18
- 2.3.1 火山岩17-18
- 2.3.2 侵入岩18
- 2.4 区域构造18-19
- 2.4.1 区域断裂构造18-19
- 第三章 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19-47
- 3.1 基底钾质混合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19-25
- 3.1.1 岩石学特征19-20
- 3.1.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20-25
- 3.2 中生代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25-37
- 3.2.1 岩石学特征25-28
- 3.2.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28-30
- 3.2.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0-32
- 3.2.4 微量元素特征32-34
- 3.2.5 锆石矿物学特征及U-Pb年代学讨论34-37
- 附表37-47
- 第四章 岩浆岩成因类型及铀成矿关系讨论47-57
- 4.1 成因分析47
- 4.2 岩浆岩与铀成矿关系探讨47-57
- 4.2.1 岭头矿床成矿地质特征47-51
- 4.2.2 岭头矿床矿床铀矿化特征51-55
- 4.2.3 岭头矿床成矿机理55-57
- 第五章 结论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件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双洪;浙江199地区铀成矿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12期
2 李子颖;;华南热点铀成矿作用[J];铀矿地质;2006年02期
3 郑作环;李妩巍;;中国东南部深源铀成矿与找矿:南岭铀成矿带讨论[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7年02期
4 陈其平;;甘肃北祁连中段北缘铀成矿带钠交代与铀成矿关系探讨[J];甘肃科技;2010年17期
5 钟启龙;;赣南区域铀成矿特征[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1年03期
6 舒孝敬;范立亭;梁永东;邹明亮;梁太平;;广西北部摩天岭地区铀成矿特征浅析[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2年03期
7 谢建新;;郴州—钦州铀成矿带南西段铀成矿基本规律[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3年03期
8 姚振凯,朱蓉斌,李德平,刘远厚;地洼区铀成矿的时间分布规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0年01期
9 胥德恩;;康滇地轴地壳演化与铀成矿作用探讨[J];铀矿地质;1992年06期
10 谢红接,,何建国;放射性-遥感技术在鞍本地区铀成矿环境分析及远景预测中的应用[J];铀矿地质;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强;李国宽;赵忠华;张景训;;松辽盆地南部第三系可地浸铀成矿条件研究[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2 张维海;赵建社;苗建宇;刘池洋;;腐殖酸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作用[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彭志东;赵忠华;蔡昌华;;中国北东部火山岩型铀成矿规律及远景预测[A];第四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必红;张琪;赵丹;;铀成矿伽玛谱信息探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5 李子颖;;华南热点铀成矿作用[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6 商朋强;胡瑞忠;张国全;田建吉;刘q
本文编号:1071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7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