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多元化、产业协同与企业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5:38
本文关键词:煤炭企业多元化、产业协同与企业绩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煤炭企业 多元化 产业协同 企业绩效 产业最优规模
【摘要】:“十二五”以来,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国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出现较大波动。同时,受产能过剩、进口煤冲击、环保压力加大、下游需求疲软等影响,自2012年以来,中国煤炭企业出现了较大范围的亏损。煤炭企业对煤炭主业的过度依赖,导致其发展受到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及煤炭市场和煤炭下游产业市场的限制。同时,在政策层面上,煤炭消费的“天花板”要求煤炭企业改变“一煤独大”、单一经营的发展模式。在新的能源革命的形势下,中国煤炭企业结合自身煤炭主业优势,积极发展煤炭产业的关联产业,如电力、煤化工、煤装备等,实现多元化发展。本文在企业多元化经营、企业经营绩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实际,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煤炭企业多元化、产业协同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构建中国上市煤炭企业多元化测度模型。主要采用经营行业数目法、赫芬达尔指数法和熵指数法,从企业经营数目、产业分布均匀度、产业关联度三个方面对10家上市煤炭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进行测度。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上市煤炭企业的多元化水平总体较低,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协同学、产业协同理论,提出煤炭产业协同的概念。煤炭产业协同是指煤炭企业为了获取协同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借助煤炭产业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管理优势等发展其他相关产业,通过产业内外部的合理分工和相互协作,实现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序运行、良性循环和共同进步,并能促进煤炭企业整体目标实现的状态和过程。根据中国上市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现状,构建以煤炭产业为中心,煤-电产业协同模式、煤-化工产业协同模式、煤-建材产业协同模式、煤-运产业协同模式、煤-钢产业协同模式和煤-装备产业协同模式等六种典型协同模式。以中煤能源为例,选取规模协同、市场协同和管理协同三个序参量指标,采用序参量功效函数法,构建产业协同测度模型。结果显示其煤-装备子系统的有序度最高,煤-电子系统次之,煤-化工子系统相对较低。上市煤炭企业多元化、产业协同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选取10家多元化程度较高的煤炭企业,通过对企业多元化熵指数、企业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研究多元化与绩效的相关关系。通过总结上市煤炭企业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多元化对绩效的传导路径。企业多元化主要通过协同作用对绩效进行溢价传导。选取中煤能源作为案例,研究了企业多元化经营下,产业协同与绩效关系。中煤能源企业协同度与财务绩效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线性方程、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14、0.05和0.048,均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中线性方程的显著性水平最高。建立了基于协同理论的多元化经营产业最优规模界定模型。考虑企业资本、人力投入限制,产业协同(主要考虑规模协同)约束,结合政策影响,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构建了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下,各个产业最优规模的界定模型。以中煤能源为例,选取企业2010~2014年数据,界定了化工、煤炭、装备制造、电力四大产业的最优规模。(1)煤-化工子系统有序度呈下降趋势,化工产业受煤炭市场的约束较小,利润率持续上升,结合产业协同、政策环境等因素,建议大力发展化工产业,扩大生产规模;(2)煤炭产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加之产业本身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利润率持续下降,综合考虑政策因素,建议压缩煤炭板块的生产规模;(3)煤-装备子系统的有序度最高,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受煤炭产业的影响较大,二者的利润变化率趋于一致,呈下降趋势,建议压缩装备制造板块的生产规模;(4)煤-电力子系统的有序度居于煤-化工和煤-装备之间,电力产业的生产规模主要受煤炭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在企业总投入确定的情况下,由于建议化工产业生产规模大幅上调,建议适当压缩或者保持产业规模。通过研究煤炭企业多元化、产业协同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煤炭企业、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企业 多元化 产业协同 企业绩效 产业最优规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1;F406.7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Extended Abstract11-26
- 变量注释表26-28
- 1 绪论28-37
- 1.1 研究背景28-33
- 1.2 研究意义33-34
- 1.3 研究内容34-35
- 1.4 研究方法35-36
- 1.5 技术路线36-37
- 2 文献综述37-73
- 2.1 企业多元化研究现状37-51
- 2.2 企业协同效应研究现状51-53
- 2.3 企业绩效研究现状53-69
- 2.4 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研究综述69-71
- 2.5 本章小结71-73
- 3 煤炭企业多元化、产业协同与绩效关系理论分析73-83
- 3.1 煤炭企业多元化与绩效关系73-79
- 3.2 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产业协同与绩效关系79-82
- 3.3 本章小结82-83
- 4 煤炭企业多元化测度与绩效评价方法83-102
- 4.1 煤炭企业多元化测度方法83-92
- 4.2 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国资委评价标准92-99
- 4.3 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方法——ROE99-100
- 4.4 本章小结100-102
- 5 煤炭产业协同理论与测度102-139
- 5.1 煤炭产业协同理论102-104
- 5.2 煤炭产业协同模式104-118
- 5.3 煤炭企业产业协同度测量模型118-127
- 5.4 中煤能源产业协同测度127-137
- 5.5 本章小结137-139
- 6 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139-168
- 6.1 研究假设139-140
- 6.2 变量选取140-142
- 6.3 样本选择142-149
- 6.4 多元化、绩效描述性统计149-154
- 6.5 多元化与绩效相关性分析154-155
- 6.6 多元化与绩效回归分析155-161
- 6.7 研究结果161-166
- 6.8 本章小结166-168
- 7 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产业协同与绩效关系案例研究168-182
- 7.1 产业协同与绩效关系的假设与检验168-175
- 7.2 基于协同理论的多元化经营产业最优规模界定175-180
- 7.3 本章小结180-182
- 8 研究结论182-188
- 8.1 结论与对策182-186
- 8.2 创新与展望186-188
- 参考文献188-198
- 附录198-209
- 作者简历209-211
- 学位论文数据集211
本文编号:1071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7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