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粒赤铁矿絮凝浮选行为及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细粒赤铁矿絮凝浮选行为及机理研究
【摘要】:通过对不同粒度赤铁矿可浮性影响因素和絮凝浮选过程的研究,确定了赤铁矿絮凝的最佳有效粒径;考察了不同淀粉对赤铁矿的絮凝特性,以糯玉米淀粉对其进行了絮凝浮选试验研究。通过多种检测手段研究了絮凝浮选过程中药剂与赤铁矿的作用机理。絮凝粒径的确定研究表明,矿物平均粒径小于35μm时,粒度效应明显增强,赤铁矿回收率大幅度降低,因此需将微细赤铁矿颗粒聚集成有效粒径35μm左右的絮团。有效碰撞概率低是导致其浮选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絮凝-浮选试验研究表明,糯玉米淀粉对赤铁矿的絮凝效果较好,在p H=6左右,糯玉米淀粉用量120mg/L,剪切力3.534Pa(1000r/min)的条件下,可将微细赤铁矿颗粒絮凝为平均粒径35μm左右的絮团。人工混合矿经分散脱泥-絮凝,在浮选浓度为20%,p H=6左右,抑制剂CMC 20mg/L,活化剂Y 40mg/L,捕收剂YSB 200mg/L的条件下浮选分离,最终获得TFe品位为59.30%,回收率为80.03%的精矿。相同条件下形成絮团的分形维数大小顺序:糯玉米淀粉马铃薯醋酸酯淀粉氧化淀粉木薯羟丙基淀粉。搅拌转速加快可使剪切力增大,其对絮团分形维数和平均粒径的影响存在负相关性。显微镜观测表明,微细赤铁矿颗粒黏附在一起,形成了有效粒径较大的絮团,且各絮团独立性较强。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四种淀粉均使赤铁矿的等电点降低,最大吸附发生在p H值5~7范围内。使等电点降幅最大的是糯玉米淀粉,其与赤铁矿之间存在作用力较强的化学吸附,此外两者之间还存在氢键的作用。添加活化剂Y可增强捕收剂YSB与赤铁矿间的吸附作用,改善絮凝浮选的效果,同时降低了捕收剂YSB的用量。
【关键词】:赤铁矿 絮凝浮选 絮团 分形维数 淀粉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9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第1章 文献综述11-22
- 1.1 铁矿石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1-13
- 1.1.1 国外铁矿石资源现状11-12
- 1.1.2 我国铁矿石资源现状12-13
- 1.2 微细粒矿物选矿技术现状13-15
- 1.2.1 传统分选技术13-14
- 1.2.2 微生物选矿技术14
- 1.2.3 选择性团聚分选技术14-15
- 1.3 微细粒赤铁矿絮凝浮选机理研究15-20
- 1.3.1 微细粒赤铁矿的分散与凝聚16-18
- 1.3.2 微细粒赤铁矿的絮凝浮选18-19
- 1.3.3 絮凝剂性能强化研究19-20
-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20-22
- 第2章 试验物料及研究测试方法22-31
- 2.1 纯矿物制备及表征22-26
- 2.1.1 赤铁矿纯矿物22-23
- 2.1.2 石英纯矿物23-25
- 2.1.3 绿泥石纯矿物25
- 2.1.4 高岭土纯矿物25-26
-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26-28
- 2.2.1 试验药剂26-27
- 2.2.2 试验仪器27-28
- 2.3 研究方法28
- 2.3.1 纯矿物浮选试验28
- 2.3.2 分散脱泥试验28
- 2.3.3 絮凝过程试验28
- 2.4 分析与检测方法28-31
- 2.4.1 分散率测定28-29
- 2.4.2 样品粒度及絮凝体表观粒径测定29
- 2.4.3 絮凝体分形维数分析29
- 2.4.4 红外光谱(FTIR)分析29
- 2.4.5 动电位测定29-30
- 2.4.6 吸附量的测定30
- 2.4.7 扫描电镜分析和显微镜观测30-31
- 第3章 微细粒赤铁矿絮凝粒径的确定研究31-47
- 3.1 -75μm+50μm粒级赤铁矿可浮性影响因素研究31-34
- 3.1.1 搅拌强度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1-32
- 3.1.2 捕收剂用量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2-33
- 3.1.3 矿浆pH值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3
- 3.1.4 浮选浓度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3-34
- 3.2 -50μm+38μm粒级赤铁矿可浮性影响因素研究34-37
- 3.2.1 搅拌强度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4-35
- 3.2.2 捕收剂用量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5
- 3.2.3 矿浆pH值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5-36
- 3.2.4 浮选浓度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6-37
- 3.3 -38μm+15μm粒级赤铁矿可浮性影响因素研究37-39
- 3.3.1 搅拌强度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7
- 3.3.2 捕收剂用量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7-38
- 3.3.3 矿浆pH值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8-39
- 3.3.4 浮选浓度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9
- 3.4 -15μm粒级赤铁矿可浮性影响因素研究39-42
- 3.4.1 搅拌强度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39-40
- 3.4.2 捕收剂用量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40-41
- 3.4.3 矿浆pH值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41
- 3.4.4 浮选浓度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41-42
- 3.5 赤铁矿浮选过程中的粒度效应42-45
- 3.5.1 粒度对吸附量和吸附率的影响42-43
- 3.5.2 不同粒度矿物颗粒浮选动力学计算43-45
- 3.6 本章小结45-47
- 第4章 微细粒赤铁矿絮凝过程研究47-63
- 4.1 矿物分散脱泥试验研究47-52
- 4.1.1 矿泥含量对赤铁矿浮选效果的影响47-48
- 4.1.2 单矿物分散行为影响因素研究48-52
- 4.2 人工混合矿分散脱泥试验52-53
- 4.3 微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研究53-56
- 4.3.1 矿浆pH值对不同淀粉絮凝效果的影响53-54
- 4.3.2 药剂用量对不同淀粉絮凝效果的影响54-55
- 4.3.3 剪切力对不同淀粉絮凝效果的影响55-56
- 4.4 赤铁矿絮体分形维数分析及微观表征56-60
- 4.4.1 不同淀粉形成的絮体分形维数分析57-58
- 4.4.2 不同搅拌速度形成的絮体分形维数分析58-59
- 4.4.3 赤铁矿絮团的微观表征59-60
- 4.5 絮凝过程的验证试验60-61
- 4.6 本章小结61-63
- 第5章 微细粒赤铁絮凝浮选行为研究63-71
- 5.1 赤铁矿絮团和石英的浮选行为研究63-67
- 5.1.1 捕收剂对赤铁矿絮团和石英回收率的影响63-64
- 5.1.2 活化剂对赤铁矿絮团和石英回收率的影响64-65
- 5.1.3 矿浆pH值对赤铁矿絮团和石英回收率的影响65-66
- 5.1.4 抑制剂对赤铁矿絮团和石英回收率的影响66-67
- 5.2 人工混合矿的絮凝浮选分离试验研究67-69
- 5.2.1 捕收剂对絮凝浮选效果的影响67-68
- 5.2.2 抑制剂对絮凝浮选效果的影响68
- 5.2.3 活化剂对絮凝浮选效果的影响68-69
- 5.3 絮凝浮选过程验证试验69-70
- 5.4 本章小结70-71
- 第6章 絮凝浮选药剂作用机理71-76
- 6.1 淀粉与赤铁矿作用机理分析71-74
- 6.1.1 不同淀粉对赤铁矿表面电位的影响71-72
- 6.1.2 不同淀粉与赤铁矿作用的红外光谱72-74
- 6.2 活化剂与赤铁矿作用机理分析74-75
- 6.2.1 活化剂对赤铁矿表面电位的影响74
- 6.2.2 活化剂与赤铁矿作用的红外光谱74-75
- 6.3 本章小结75-76
- 结论76-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82
- 学校导师简介82-83
- 作者简介83-84
- 学位论文数据集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洪波;王晓宇;李艳平;董四清;;疏水微孔糯玉米淀粉的制备工艺[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5期
2 唐洪波;吴虹阳;李艳平;董四清;;双氧水氧化糯玉米淀粉工艺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2年07期
3 祁国栋;;糯玉米淀粉的加工[J];农业知识;2002年17期
4 张钟,王善飞;糯玉米淀粉提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2年05期
5 侯汉学,张锦丽,董海洲,刘传富,宋晓庆;羟丙基磷酸交联糯玉米淀粉对钙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11期
6 祁国栋;张炳文;张桂香;张宁;;超微细处理对糯玉米淀粉加工特性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0年03期
7 王琴;冯颖竹;温其标;;糯玉米淀粉的改性及其在轻工业中的应用[J];玉米科学;2006年02期
8 唐洪波;王晓宇;李艳平;;复合酶酶解制备微孔糯玉米淀粉[J];中国粮油学报;2011年07期
9 唐洪波,马冰洁;交联糯玉米淀粉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年02期
10 唐洪波;吴虹阳;李长春;;高取代度阳离子糯玉米淀粉的制备及脱色性能研究[J];粮油加工;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大雷;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基因型差异及其调控效应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晓亮;微细粒赤铁矿絮凝浮选行为及机理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2 吴虹阳;氧化阳离子糯玉米淀粉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代娟娟;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对高吸水性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冷雪;茶多酚对改性糯玉米淀粉消化性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3年
5 王继丰;糯玉米淀粉粘度差异及栽培措施调控效应[D];扬州大学;2006年
6 张运艳;冻融稳定型糯玉米淀粉制备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陆芳芳;糯玉米淀粉粘度的杂种优势及其与主要性状的相关性[D];扬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15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1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