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焙烧—水浸—碳化法处理低品位菱锰矿的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14:08
本文关键词:氯化焙烧—水浸—碳化法处理低品位菱锰矿的工艺研究
【摘要】:我国锰矿主要以贫矿为主,锰的平均品位大约只有20%。随着我国锰系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生产过程对锰品位的需求逐步提高,然而符合要求的中、高品位的锰矿资源比较少,不能满足工业需求。因此,采用适宜的工艺处理低品位锰矿制备出满足工业要求的高品位锰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酸浸法和预焙烧浸出法是处理低品位菱锰矿的常用方法。其中预焙烧浸出法以氯化焙烧-水浸-碳化工艺为主,该工艺的主要原理如下:菱锰矿在氯化焙烧工艺环节中转化为以氯化锰为主的可溶性焙砂,含锰焙砂通过水浸处理使其中的氯化锰溶解到水溶液并与杂质分离,最后采用碳化剂对含锰水浸液进行碳化处理得到碳酸锰精矿。菱锰矿氯化焙烧-水浸-碳化工艺与传统的直接酸浸工艺相比主要优势如下:1)浸出过程采用水浸处理可以避免大量使用HCl或H2SO4,从而减少因直接排放含酸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2)该工艺焙烧环节产生的尾气以及碳化环节得到的滤液均可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原料的消耗。因此,对低品位菱锰矿采用氯化焙烧-水浸-碳化工艺进行研究可为促进绿色富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四川万源某地区菱锰矿成分复杂、锰含量低的特点,本文采用氯化焙烧-水浸-碳化法对其进行工艺研究,系统地探究了氯化焙烧环节、水浸环节以及碳化环节中各工艺参数对锰回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对菱锰矿进行处理,可以使菱锰矿的锰品位从17.83%提高到41.78%,得到的碳酸锰精矿粉达到了化工行业标准。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原矿进行了X-射线荧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菱锰矿属于典型的低品位菱锰矿,主要物相为MnCO_3、CaMg(CO_3)_2、SiO_2和少量FeCO_3。(2)对菱锰矿氯化焙烧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铵作为添加剂对菱锰矿进行焙烧处理是可行的。NH_4Cl和MnCO_3的开始分解温度分别为623K和621K。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温度控制在623K~786K更有利于MnCl2的生成,同时有利于减少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生成。(3)采用氯化铵为添加剂,对菱锰矿氯化焙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氯化铵用量、焙烧温度及时间对焙砂质量(以焙砂水浸后的锰浸出率为指标)的影响规律。在相同的水浸条件下,确立了氯化焙烧工艺过程的优化条件:焙烧温度为459℃,氯化铵用量与菱锰矿粉质量比值为1.59,焙烧时间为83min时,将含锰焙砂通过水浸处理,锰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3.8%。(4)在菱锰矿氯化焙烧过程的优化条件下,对含锰焙砂进行了水浸实验研究,探讨了液固比、水浸温度及时间对锰浸出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固比为4:1,水浸温度为50℃,水浸时间为30min时,对锰的浸出比较适宜。(5)对含锰水浸液通过加入碳酸氢铵溶液的方式进行了碳化实验研究,分析了碳化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锰品位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NH_4HCO_3水溶液的加入浓度为1mol/L,[NH_4HCO_3]:[Mn~(2+)](摩尔比)为2.2:1,水浸液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80min,反应温度为30℃时,制取的碳酸锰精矿锰品位可以提高到41.78%。(6)对氯化焙烧-水浸-碳化工艺过程中浸出渣、滤液和尾气的利用进行了探讨,除浸出渣排放外,滤液和尾气均可再次回收,整个工艺过程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关键词】:菱锰矿 热力学 氯化焙烧 水浸 碳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95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1 绪论10-24
- 1.1 国内外锰矿资源的现状10-13
- 1.1.1 世界锰矿的分布状况10-11
- 1.1.2 我国锰矿的分布状况11-12
- 1.1.3 我国锰矿资源的特点12-13
- 1.2 锰及碳酸锰的性质和用途13-14
- 1.2.1 锰的性质及用途13
- 1.2.2 碳酸锰的性质及用途13-14
- 1.3 锰矿石的选矿方法研究14-16
- 1.3.1 机械选矿14-15
- 1.3.2 特殊选矿15-16
- 1.4 碳酸锰矿浸出工艺研究现状16-22
- 1.4.1 还原浸出法16-17
- 1.4.2 直接酸浸法17-18
- 1.4.3 电化学浸出法18-19
- 1.4.4 细菌浸出法19
- 1.4.5 预焙烧浸出法19-22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2-24
- 1.5.1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22-23
- 1.5.2 主要研究内容23-24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4-32
- 2.1 实验材料24-26
- 2.1.1 原矿性质分析24-25
- 2.1.2 实验试剂25-26
- 2.1.3 实验仪器及设备26
- 2.2 实验方法及流程26-28
- 2.2.1 菱锰矿的氯化焙烧实验27-28
- 2.2.2 焙砂的水浸实验28
- 2.2.3 水浸液的碳化实验28
- 2.3 分析与检测28-32
- 2.3.1 样品的分析28
- 2.3.2 锰的测定方法28-30
- 2.3.3 锰浸出率的计算30-32
- 3 氯化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32-42
- 3.1 热力学计算原理32-33
- 3.2 热力学计算及分析33-40
- 3.2.1 碳酸盐分解和金属氧化物氧化热力学分析35-37
- 3.2.2 碳酸盐和金属氧化物氯化焙烧热力学分析37-40
- 3.3 本章小结40-42
- 4 菱锰矿氯化焙烧过程实验研究42-60
- 4.1 焙烧的主要反应过程42
- 4.2 菱锰矿氯化焙烧热分析42-45
- 4.3 菱锰矿氯化焙烧工艺条件研究45-48
- 4.3.1 焙烧温度的影响46
- 4.3.2 焙烧时间的影响46-47
- 4.3.3 氯化铵用量的影响47-48
- 4.4 氯化焙烧过程优化实验研究48-57
- 4.4.1 响应曲面法介绍48-50
- 4.4.2 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50-53
- 4.4.3 氯化铵用量与焙烧温度的交互影响53-54
- 4.4.4 氯化铵用量与焙烧时间的交互影响54-55
- 4.4.5 焙烧温度与焙烧时间的交互影响55-56
- 4.4.6 优化条件的确定56
- 4.4.7 优化条件验证实验56-57
- 4.5 焙烧过程结块行为探讨57-58
- 4.6 本章小结58-60
- 5 焙砂的水浸实验研究60-68
- 5.1 金属氯化物的溶解度理论分析60-61
- 5.2 浸出过程对锰浸出率的影响61-64
- 5.2.1 浸出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62-63
- 5.2.2 浸出时间对锰浸出率的影响63-64
- 5.2.3 浸出液固比对锰浸出率的影响64
- 5.3 氯化焙烧后浸出渣的物相分析64-65
- 5.4 本章小结65-68
- 6 水浸液的碳化实验研究68-80
- 6.1 碳化原理68-69
- 6.1.1 碳酸锰沉淀的形成68-69
- 6.1.2 碳酸锰沉淀条件的选择69
- 6.2 碳化过程的影响因素69-74
- 6.2.1 NH_4HCO_3加入浓度对锰品位及锰回收率的影响70-71
- 6.2.2 NH_4HCO_3加入量对锰品位及锰回收率的影响71-72
- 6.2.3 反应时间对锰品位及锰回收率的影响72
- 6.2.4 水浸液pH值对锰品位及锰回收率的影响72-73
- 6.2.5 反应温度对锰品位及锰回收率的影响73-74
- 6.3 碳化产物的组成分析74-76
- 6.4 菱锰矿氯化焙烧-水浸-碳化工艺中物质的循环利用76-77
- 6.5 经济成本估算77
- 6.6 本章小结77-80
- 7 结论80-82
- 致谢82-84
- 参考文献84-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家振,郎晓珍,,叶国瑞,贺家齐,苏梨忠,王世维;铁的化合物对铜锌硫化物低温氯化焙烧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5年03期
2 张宗华;张桂芳;高利坤;李先祥;;长江三峡淤砂提钪氯化焙烧工艺试验研究[J];稀土;2006年01期
3 刘汉燕;;湿式磁选取代氯化焙烧降锡[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86年03期
4 刘文中,徐龙,冯士安,胡多朝;煤系高岭岩的应用研究——氯化焙烧及合成4
本文编号:1131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3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