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段煤柱尺寸对覆岩运移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段煤柱尺寸对覆岩运移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段煤柱 相似模拟 覆岩运移 导水裂隙带 冲击矿压
【摘要】:针对亭南煤矿二盘区区段煤柱宽度达30m的情况,应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对比模拟区段大煤柱、窄煤柱两种条件下对覆岩运移的影响。模拟实验表明:采用区段大煤柱时,煤柱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矿压显现剧烈、覆岩导水裂隙带较高且不易闭合;采用窄煤柱,当工作面推过一定距离后区段煤柱随即压垮,上覆岩层发生整体下沉,已形成的裂隙易于闭合,有利于隔水层的再生,阻滞了导水裂隙带继续向上发育,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有所降低,同时有效降低了煤柱支承压力,减缓冲击矿压威胁;受煤柱支撑作用影响,覆岩出现扭曲变形,窄煤柱压垮后,扭曲变形大大减弱,有效减轻了覆岩裂缝扩展与破坏。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区段煤柱 相似模拟 覆岩运移 导水裂隙带 冲击矿压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0612111000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S005) 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项目(13JS066)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ZY249)
【分类号】:TD822.3;TD325
【正文快照】: 亭南煤矿主采4号煤,上覆岩层存在巨厚白垩系砂砾岩含水层,地表有泾河和黑河大型水体,拟建的亭口水库和反调节蓄水工程位于井田内的黑河河谷上,覆岩含水层分布如图1所示。对于白垩系砂砾岩含水层和地表水体构成的复合类型水体[1],不允许采动形成的导水裂缝带波及到白垩系洛河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永华,王济忠,孔凡铭,刘秀娥,靳仁昌,郑景奇;覆岩破坏的钻孔观测方法[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12期
2 任奋华,蔡美峰,来兴平,康永华,刘治国;采空区覆岩破坏高度监测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伟韬 ,武强 ,李献忠 ,陈东印;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与模拟方法研究[J];煤矿现代化;2005年05期
4 马占国;黄伟;郭广礼;陈占清;;覆岩失稳破坏的时变边界力学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刘瑾;张观瑞;;煤矿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赵小平;;煤矿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伟;;采空区覆岩失稳引发冲击性灾害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李连崇;唐春安;梁正召;;考虑岩体碎胀效应的采场覆岩冒落规律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11期
9 徐廷甫;康钦容;张卫中;邓月华;;仰斜开采覆岩移动及对地表坡体稳定性的影响[J];煤炭科技;2011年03期
10 陈佳松;;新集三矿可采煤层的覆岩破坏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洪伟;许家林;朱卫兵;;覆岩移动的拱-梁组合结构模型的初步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孙如华;李文平;李小琴;;叠加开采顶板覆岩变形破坏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庆松;高延法;刘松玉;;覆岩结构破坏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杨逾;范学理;刘文生;赵德深;;覆岩离层注浆中注浆量的确定[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李培现;谭志祥;闫丽丽;邓喀中;;采动覆岩裂隙发育数值模拟力学参数反演[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昆轮;张传玖;;宽沟煤矿覆岩活动及应力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刚;梁冰;;采场覆岩层渗流场形成机理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易德礼;康永华;赵开全;;祁东煤矿高水压裂隙岩体综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杨居友;;覆岩(离层)注浆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10 耿养谋;;矿山开采覆岩应力拱演化规律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本文编号:1132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3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