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缝合带东段超基性岩块含矿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丁青缝合带东段超基性岩块含矿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超镁铁质-镁铁质岩 地球化学 含矿性评价 丁青缝合带
【摘要】:丁青缝合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结合地带的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该区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石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广泛展布。该超基性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深大断裂与澜沧江深大断裂之间,成矿地质条件较好,Cu、Ni、Cr及铂族元素异常明显发育。近年来,随着班怒西段硫化镍矿的发现,相继在东段地区发现多处铜镍矿点均分布于该岩带内,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本文选择研究区内的尼尼拉卡岩体、拉桑卡岩体、谢穷弄岩体、勒银卡岩体和谢嘎拉岩体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含矿性评价方面的研究。对区内各岩体进行分析总结,并初步评价了各岩体的成矿潜力。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尼尼拉卡岩体、拉桑卡岩体和谢穷弄岩体,岩石整体蚀变强烈,发育蛇纹石化,偶见碳酸盐化;表现出富镁、贫碱、贫铝、特贫钙和钛的特点;岩石的m/f比值9.0,属于镁质超基性岩;岩石的Mg#值0.90,属于残留地幔岩浆;稀土元素表现为亏损地幔,普遍具Eu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宽缓平坦的右倾型;勒银卡岩体和谢嘎拉岩体,岩石蚀变强烈,发育钠黝帘石化和绢云母化;表现出富镁、较贫碱、贫铝和钙的特点;属富铁质超基性岩;岩石的Mg#平均值为0.58,为原生岩浆经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明显的右倾型,稀土元素含量整体偏低,基本不显Eu异常。尼尼拉卡、谢穷弄和拉桑卡岩体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为强烈的亏损地幔特征;勒银卡和谢嘎拉岩体也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模式,与典型的MORB相比较,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反映出他们来自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Th明显富集,显示了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通过有利岩相分带、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的m/f比值、野外矿化线索、微量元素特征及岩浆分异结晶程度等)含矿性指标研究,对研究区内的拉桑卡岩体、谢穷弄岩体、尼尼拉卡岩体、勒银卡岩体和谢嘎拉岩体的含矿性进行了初步的评价。通过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方辉橄榄岩岩相为铬铁矿成矿有利岩相,该岩相带包含尼尼拉卡岩体和拉桑卡岩体,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橄辉岩岩相带(谢穷弄岩体)成矿潜力一般;辉长岩岩相带(勒银卡岩体)和辉绿岩脉(谢嘎拉岩体)从岩相分带和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成矿潜力相对不大。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88.125;P6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芳;夏庆霖;肖凡;汪新庆;杨武胜;姜楚灵;;新疆东天山土墩铜镍硫化物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和铂族元素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J];矿床地质;2012年06期
2 王方国;杨君雅;陈莉;;青藏高原的蛇绿岩与铬铁矿[J];地质通报;2009年12期
3 曲晓明;赵元艺;王瑞江;李佑国;辛洪波;代晶晶;江军华;陈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硫化镍矿[J];矿床地质;2009年06期
4 蒋光武;谢尧武;白珍平;西诺朗杰;强巴扎西;彭兴阶;;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丁青-碧土段大地构造演化[J];地质通报;2009年09期
5 张志强;曹书武;宋雷鹰;王荣全;葛之亮;王国政;;两类岩体含矿性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J];地质与勘探;2008年03期
6 陈列锰;宋谢炎;聂晓勇;周国富;刘世荣;郑文勤;李士彬;;甘肃金川Ⅱ号岩体辉石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2008年01期
7 李才;翟庆国;陈文;董永胜;于介江;;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闭合的年代学证据——来自果干加年山蛇绿岩与流纹岩Ar-Ar和SHRIMP年龄制约[J];岩石学报;2007年05期
8 韦振权;夏斌;周国庆;钟立峰;王冉;胡敬仁;陈国结;;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J];地质论评;2007年02期
9 孙赫;秦克章;徐兴旺;李金祥;丁奎首;许英霞;三金柱;;东天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岩石特征及铜镍成矿作用[J];矿床地质;2007年01期
10 王成;孙宝生;张建;唐兰兰;;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1216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21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