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近浅埋大采高工作面关键层破断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3 03:25

  本文关键词:近浅埋大采高工作面关键层破断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近浅埋煤层 大采高综采 主、亚关键层 相似材料模型实验 矿压显现


【摘要】:以三道沟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为原型,进行了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实验研究.通过百分表、全站仪以及底板压力传感器构建实验的覆岩移动的监测系统和方法.结果表明:主关键层破断距与亚关键层破断距不成整数倍关系时,主关键层破断前,采场矿压显现较为平均,相邻周期来压间动载系数基本在1.40左右;主关键层破断后,由于主、亚关键层周期性协同破断的影响,矿压显现呈现大小交替变化,且来压步距与矿压显现强度呈现相反的规律,具体表现为:大周期来压时动载系数平均为1.61,来压步距集中在12~20 m;小周期来压时动载系数平均为1.39,来压步距集中在20~28m.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2012YQ240127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4148) 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项目(2015DFA61250) “十二五”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项目(2014EG122193) 神华集团创新基金项目(SHGF-13-07)
【分类号】:TD323
【正文快照】: strata;similar material model test;underground behavior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前者称为“亚关键层”,后者称为“主关键层”[1].关键层理论的提出为采动岩层移动破坏规律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平台.文献[2-4]基于陕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伟健;王卫军;;矸石整体置换“三下”煤柱后关键层移动与等价采高的关系及其移动特征[J];矿冶工程;2011年04期

2 张沛;黄庆享;;单一关键层结构与上覆厚沙土层耦合作用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杜文龙;谢裕江;;基于关键层理论的岩层变形数值模拟[J];甘肃科技;2012年06期

4 徐超;程远平;王亮;刘清泉;蔡春城;;巨厚关键层对远程下保护层开采卸压效果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2年08期

5 吴仁伦;;关键层对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运移“三带”范围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3年06期

6 缪协兴,钱鸣高;采动岩体的关键层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刘开云,乔春生,周辉,滕文彦;覆岩组合运动特征及关键层位置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8期

8 陈荣华,浦海,缪协兴,钱鸣高;相邻亚关键层破断对采场来压的影响分析[J];煤炭学报;2004年03期

9 姜华;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研究的理论新平台——评《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缪协兴,茅献彪,孙振武,浦海;采场覆岩中复合关键层的形成条件与判别方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家林;钱鸣高;;层状岩体移动与控制的关键层理论研究与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及其应用[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佃平;代进;;区域性关键层运动规律及其对采场矿压的影响[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缪协兴;茅献彪;许家林;钱鸣高;;用关键层理论确定离层注浆的合理层位[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5 陈法兵;;关键层与煤层垂距对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影响以及回向摩擦力的初步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立勋;《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出版[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卫兵;浅埋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关键层结构失稳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伊茂森;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关键层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于保华;高水压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关键层复合破断致灾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李福胜;浅埋薄基岩上下层同步开采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王志强;厚煤层错层位相互搭接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王勇;柴沟煤矿不同煤柱条件下的矿压显现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栋;关键层理论在黄土覆盖矿区开采沉陷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2 曹洋;连续采煤机块段式开采覆岩关键层破断规律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郭杰凯;覆岩主关键层对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王志刚;覆岩主关键层对导水裂隙演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5 何昌春;采动覆岩隔离注浆充填对关键层支撑作用的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潘太成;基于关键层理论的采空区残余沉降研究及工程实例分析[D];燕山大学;2014年

7 刘培培;露井联采矿山边界参数优化及覆岩关键层破断特征分析[D];燕山大学;2010年

8 周安伟;复合顶板采场关键层结构力学分析与支架工作阻力确定[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9 杜文龙;基于关键层理论的岩层破断数值模拟[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李志梁;采高及关键层层位对覆岩裂隙演化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17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217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