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非饱和土渗流理论的尾矿库流固耦合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3 14:30

  本文关键词:基于非饱和土渗流理论的尾矿库流固耦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流固耦合 非饱和土渗流 三维有限元 渗流场 应力场 尾矿库


【摘要】:基于非饱和土渗流理论,针对某上游法尾矿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库内尾矿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成果,建立了尾矿库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尾矿的土-水交互特征曲线,分析了尾矿库的渗流场、应力场以及流固耦合效应,总结出了上游法尾矿库流固耦合计算规律。结果表明:(1)与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相比,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尾矿库堆积坝内浸润线平均埋深更符合实际、更趋合理;(2)与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相比,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尾矿库内正孔隙水压力更大,而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尾矿库内负孔隙水压力则更小;(3)与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相比,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尾矿库内最大Von-Mises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均更小;(4)连续流固耦合只需耦合计算1次,完全流固耦合则需多次耦合计算,完全流固耦合作用时的计算精度随耦合计算次数增加而趋于精确,尾矿库流固耦合分析宜采用完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实验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64037,61163061)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1FB010,2012FB117) 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项目(XT412003)资助
【分类号】:TD926.4
【正文快照】: 引言尾矿是矿石经提炼后有用组分含量最低的部分,尾矿库是矿山贮存尾矿的综合构筑物[1],尾矿库失稳溃坝将造成重大环境和灾害问题[2]。湿堆尾矿库内应力场及渗流场是影响尾矿库安全稳定的两个重要因素[3-4],尾矿库流固耦合分析[4-7]是研究尾矿库应力场和渗流场分布规律的重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志军;李亚俊;贺桂成;章求才;韩艳杰;常健;刘玄钊;;某尾矿坝毛细水带内的坝体材料物理力学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6期

2 张铎;刘洋;吴顺川;汪成林;;基于离散 连续耦合的尾矿坝边坡破坏机理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3 于广明;宋传旺;潘永战;李亮;李冉;路世豹;;尾矿坝安全研究的国外新进展及我国的现状和发展态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4 李强;张力霆;齐清兰;周占磊;;基于流固耦合理论某尾矿坝失稳特性及稳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S2期

5 周舒威;李庶林;李青石;陈际经;;基于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的野鸡尾尾矿坝稳定性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6 尹光志;敬小非;魏作安;李小双;蒋长宝;;尾矿坝溃坝相似模拟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7 尹光志;李愿;魏作安;敬小非;张千贵;;洪水工况下尾矿库浸润线变化规律及稳定性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王飞跃;杨铠腾;徐志胜;金永健;;基于浸润线矩阵的尾矿坝稳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03期

9 曹林卫;彭向和;李德;吕振江;高翔;;变形场和渗流场耦合作用下的尾矿坝静力稳定性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马斌;王可娜;;博弈论在尾矿库安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2 张驰;王文松;曹冠森;;不同应力下剪切速率对尾矿砂强度特性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3 隋淑梅;海龙;游志忠;高会春;;提高尾矿库稳定性措施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年12期

4 张卫中;康钦容;曹冠森;张电吉;;云南某铜尾矿库不同堆坝速率稳定性分析[J];金属矿山;2016年11期

5 胡海;陈玉明;普兴林;;尾矿库尾矿沉积特性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钨业;2016年05期

6 王俊;乔登攀;李广涛;孙宏生;童汝彦;;大空区尾砂充填体自重压密模型与应用[J];岩土力学;2016年S2期

7 唐飞;;矿山排土场和尾矿库联合共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6年05期

8 李长洪;卜磊;陈龙根;;尾矿坝致灾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J];工程科学学报;2016年08期

9 邓红卫;李爽;邓uo仁;;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尾矿库稳定性的三维数值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年04期

10 卢玉林;薄景山;陈晓冉;王丽;卢滔;;渗流耦合作用的基坑两级边坡应力场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玄钊;张志军;李亚俊;潘文鑫;;某尾矿坝尾矿砂中毛细系数C的确定方法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2 万柯;李锡夔;;Biot-Cosserat连续体-离散颗粒集合体模型的非饱和土连接尺度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2013年03期

3 李志平;彭振斌;肖尊群;张岳安;;含水率影响下尾矿砂内摩擦角随标贯击数变化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5期

4 周健;黄金;张姣;郭建军;王连欣;;基于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方法的分层介质中桩端刺入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5 魏勇;许开立;;尾矿坝漫顶溃坝机理及过程研究[J];金属矿山;2012年04期

6 孙恩吉;张兴凯;李仲学;裴玉斌;;降雨条件下尾矿坝饱和-半饱和渗流模拟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3期

7 尹光志;张千贵;魏作安;王文松;耿伟乐;;孔隙水运移特性及对尾矿细观结构作用机制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童玲;陈伟胜;郑西来;李梅;;柴油污染土壤中毛细水上升规律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1年06期

9 陈建峰;郑希;李辉利;周健;;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二维离散-连续耦合模拟[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10 张肖峰;张明远;;含水量对粘土抗剪强度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年3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永宝,刘奉银,李宁;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特性的一种新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8期

2 凌华;殷宗泽;;非饱和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3 刘坤;王鑫;;非饱和土三轴仪的实验操作及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4期

4 周建;;非饱和土本构模型中应力变量选择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5 左自波;张璐璐;王建华;;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中污染物迁移的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崔凯,李宝元,李兴斯;非饱和土中镉离子迁移规律的实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6期

7 张士林;邵龙潭;;非饱和土坡的稳定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2期

8 胡冉;陈益峰;周创兵;;考虑变形效应的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9 胡江春,刘继顺,王红芳,周德泉;湿聚力及非饱和土有效应力探索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6期

10 胡波;汪稔;王钊;龚壁卫;;非饱和土强度公式的比较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丙印;王昆泰;;非饱和土污染物抽气清除法及有限元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王成华;李广信;王真;;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简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李向东;罗晓辉;吴瑞麟;;非饱和土损伤模型与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冬 阳雄 郑明朗;陈正汉:厚木板钻二十年[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育青;非饱和黏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李纪伟;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模型理论分析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文化;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影响及非饱和土本构关系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6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7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必雄;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填方路基的渗流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帅;非饱和原状黄土三轴增湿剪切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辉;川西山区崩坡积混合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动本构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蒋振宇;非饱和土中地铁站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小慧;魏家沟滑坡滑带土非饱和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5年

6 霍攀;两种应力路径的非饱和CH_3COOH污染土强度与变形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毛清志;石家庄地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三轴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祁晓翔;杭州典型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9 马璐;重庆地区极端气候对非饱和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沈宏亮;非饱和红壤土降雨入渗与强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48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248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