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金川铜镍矿区构造岩相填图、应力场分析和深部成矿预测

发布时间:2017-12-04 13:34

  本文关键词:金川铜镍矿区构造岩相填图、应力场分析和深部成矿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金川 铜镍矿 构造岩相 应力场 韧脆性变形 深部预测


【摘要】:金川铜镍矿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是我国最大的Ni-Cu-PGE矿床和这类矿床理论的研究基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矿田构造研究水平,在研究区开展“金川铜镍矿区构造岩相填图、应力场分析和深部成矿预测”,本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科学意义及指导找矿价值。作者参加了导师的“新疆罗布泊镍(铜)矿整装勘查区矿田构造研究”和“金川铜镍矿田构造岩相观测”等项目。以矿田构造理论为研究支撑,在10条总长约6.5千米的构造岩相分带剖面实测基础上,编制了“金川铜镍矿区的构造岩相成矿图”,结合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测试的分析资料,通过开展构造应力场分析、韧脆性变形特征和成岩构造环境的研究,依此提出成矿深度5-6Km的构造校正新数据,为深部成岩成矿规律和深部预测,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和进展:1.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二次开发,可知原始岩浆来自大陆边缘裂谷的苦橄拉斑玄武岩,属高镁玄武质岩浆。众多样品中的δEu=0.38~0.99,显示矿区整体有一定负铕异常,且稀土配分模式中,Nb含量亏损,这说明成矿过程同时经历了分离结晶与地壳混染作用。PGE标准化蜘蛛网中,呈现PPGE左倾的富集特征,也暗示了成矿过程的熔离结晶作用。硫同位素结果表明硫源主要来自于上地幔,可能经历了弱的分馏或地壳混染。2.编制了1:1万“金川Ⅱ矿区构造岩相成矿图”,为揭示矿区的构造与成岩成矿规律,建立的构造岩相图例和识别标志,探讨了新的研究思路,提出了新的资料成果。3.开展主要岩石矿物的韧-脆性变形的观测,获得橄榄石、石英的定量化分析数据:蚀变二辉橄榄岩、含辉橄榄岩、弱钾化花岗岩和未蚀变混合花岗岩的矿物变形总量及韧/脆性变形比率分别为35~55%、0.43~0.57(脆-韧性变形构造带),45~55%、1.88(韧性变形构造带),55~70%、2.12(韧性变形构造带)及30~45%、2.75(韧性变形构造带)。4.本文简要总结了区内构造应力场特征,且对橄榄石、石英进行了古应力差大小和岩石应变测算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应变比值与古应力差测算结果分别为1.57、51.58-68.35Mpa,2.56、43.23-65.21Mpa。5.应用地质温度计及构造校正的方法,获得橄榄岩的成岩成矿深度值:在岩石成岩资料研究基础上,通过构造研究估测成岩深度为11.93~28.44Km;且在前人流体包裹体测试估算的成矿压力和岩石变形测量基础上,采用构造应力校正法估算了金川成矿深度值=-5192.98~-6214.96m。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41;P618.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岳男;康永尚;岳来群;魏彦志;齐雪峰;马素敏;;东亚地区区域构造演化与构造域划分[J];地质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2 李文渊;张照伟;高永宝;谭文娟;姜寒冰;郭周平;;秦祁昆造山带重要成矿事件与构造响应[J];中国地质;2011年05期

3 燕守勋,蔺启忠,黄晓霞,王志刚,孟宪刚;谈调整构造逑[J];地质科学;1997年02期

4 芮柏,李家彪;中国东部濒太平洋构造域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初探[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7年01期

5 钟康惠,刘肇昌,舒良树,李凡友,施央申;云南永胜宝坪滑覆构造聚矿[J];矿床地质;2003年03期

6 王五力;郭胜哲;;中国东北古亚洲与古太平洋构造域演化与转换[J];地质与资源;2012年01期

7 李荣社;计文化;何世平;刘银;张海迪;;中国西部古亚洲与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划分问题讨论[J];新疆地质;2011年03期

8 周庆德,张湖;江西铁砂街地区变质构造初步研究[J];江西地质;1995年04期

9 雷新民;聚矿构造及其控矿特征——祝贺《矿产与地质》双月刊发行[J];矿产与地质;1991年01期

10 刘增乾;刘宝田;郑海翔;姜春发;;对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再认识[J];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春发;朱松年;;构造迁移论概述[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5)[C];1992年

2 芮柏;李家彪;;中国东部濒太平洋构造域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初探[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5)[C];1987年

3 刘增乾;刘宝田;郑海翔;姜春发;;对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再认识[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5)——岩石、构造地质[C];1983年

4 刘池阳;杨兴科;王定一;任战利;陈赫;;羌塘旋回——青藏构造域形成演化的新模式[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许志琴;张巧大;赵民;;郯庐断裂中段古裂谷的基本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4)[C];1982年

6 齐有强;胡瑞忠;刘q,

本文编号:1251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251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