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露天煤矿复垦区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0 16:00
本文关键词:平朔露天煤矿复垦区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风险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态风险 山西省 生态重建 工矿废弃地
【摘要】:原煤的开采、储存、运输及其加工利用过程是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缺乏相关系统调查数据,其对煤矿复垦区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平朔煤矿复垦土地主要作为耕地利用,了解其PAHs污染状况直接关系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开展了平朔煤矿复垦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毒性风险分析研究。在整个平朔煤矿45km2范围内,以500m×500m间距为基准,按照不同用地类型,采集了0~20cm深度土壤样品179个,再按照1km×1km单元格组合后分析。使用安捷伦高分辨气相色谱-低分辨质谱进行目标物的检测。加入代用标准2-氟联苯(2-FBP)以进行回收率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16种EPA-PAHs的含量范围为213.60~2 513.20ng·g-1,均值为717.09ng·g-1。PAHs成分特征显示主要以3~4环为主(52%),5~6环次之(42%),2环所占比例最低(6%)。使用相关分析法判定,主要污染来源为原煤。毒性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平朔煤矿土壤PAHs存在一定生态风险,当土地重新作为农田加以利用时,需要加以关注。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02600)
【分类号】:X752;X53
【正文快照】: 杨柯1,2,3,姜建军4,刘飞2,3,白中科5,6,彭敏1,2,3,赵传冬2,3,李括1,2,3,刘应汉2,3,薄玮3,李兴红7,成杭新2,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珠,刘永庆,陈文琳;中国煤中多环芳烃的测定[J];岩矿测试;199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晶;淮南矿区环境中多环芳烃分布赋存规律及环境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杨亚丽;实验模拟煤矸石自燃和不同因素对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75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27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