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残采条件下竖向空区群动态失稳研究
本文关键词:规模残采条件下竖向空区群动态失稳研究 出处:《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规模残采 竖向空区群 静态失稳 动态失稳 时程响应
【摘要】:随着采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矿山前期开采遗留在采空区周边的低品位残矿,被重新圈定为可采矿体。采空区是地下矿山的基本结构单元,残矿回采作业破坏了采空区的应力平衡,严重影响矿山的日常安全生产。论文以某黄金矿山KT5矿体内竖向空区群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搜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验证等方法,开展了规模残采条件下,竖向空区群的动态失稳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系统分析了影响竖向空区群稳定性的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型金矿进行实地调研、资料搜集等工作,获取了KT5矿体残矿及采空区的分布情况。(2)对竖向空区群内部岩体进行等效简化处理,将空区群转换为平面杆件体系,构建刚架结构失稳模型,提出了基于刚架结构模型的失稳分析方法。采用该理论研究了KT5矿体63~67线竖向空区群顶部中段间柱残矿回采后,空区群的静态失稳状况。(3)对竖向空区群刚架结构模型进行结构离散化处理,将空区群转化为多自由度结构体系,构建时程响应模型,提出了研究岩体时程响应的结构模态分析方法,结合岩体振动速度判据,评估了竖向空区群的动态失稳状况。采用该理论研究了KT5矿体55~57线竖向空区群内部岩体的时程响应特性,评估了顶柱残采过程中空区群的动态失稳状况。(4)以KT5矿体67~69线、59~63线单列和双列竖向空区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刚架结构模型方法与结构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竖向空区群在多顶柱规模残采前后的静态失稳状况及残采过程中的动态失稳状况,为单列和双列竖向空区群多顶柱残采作业提供了理论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3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山;;柯矿残采回收实践[J];新疆有色金属;1993年01期
2 唐红波;李三治;;梳理资源 因地制宜 大胆创新实现残采工作新突破——论上宫金矿Ⅱ号脉残采[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5期
3 柳云龙;;衰老矿井残采块段安全高效回采[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4 贾光胜,李晋平,康立军,李洪武,王建强,胡守平;综放高效回收残采区的试验研究[J];煤矿开采;1999年04期
5 王成东;;下盘脉外工程在残采中的应用[J];黄金科学技术;2006年03期
6 石国荣;;浅谈煤矿残采中的安全措施[J];矿业快报;2007年07期
7 程宏;杨久林;温海民;康志强;;某矿残采边坡应力场分布规律模拟研究[J];现代矿业;2011年07期
8 覃和醒;加强地质和残采工作延长矿山寿命[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4年03期
9 邱俊刚;王卓;王瑞星;刘兆满;赵杰;;残采贫矿回收技术研究[J];中国矿山工程;2011年06期
10 田振清;;煤矿残采采区的开采方案设计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党权;佘昌亚;孙德胜;;湖北三鑫公司残采中段资源的充分回收及利用[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红军;;缓薄矿体残采工艺研究[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谷延玲 钟雪梅;康矿依靠科技破解残采难题[N];邯郸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国瑞;残采区上行开采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建国;残采期抚顺西露天矿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锦文;复合刀柱式残采区中部整层弃煤开采岩层控制基础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肖康;规模残采条件下竖向空区群动态失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游勋;金鑫金矿残矿资源回收方案优选及其安全性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9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1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