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彬长矿区胡家河、小庄井田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16:32

  本文关键词:彬长矿区胡家河、小庄井田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 出处:《长安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煤层气 地质特征 赋存规律 胡家河-小庄井田


【摘要】:胡家河-小庄井田是新建矿井,且为高瓦斯矿井。在该区进行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很有必要。为此,根据煤田及煤层气勘探井资料,对研究区的煤层气赋存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延安组煤系含水层处于地下水径流区,煤层气的保存条件较差;主采4#煤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性好、储层压力小和吸附、解吸能力较强的特征;煤层变质程度低,为低阶煤,生气能力较低,含气量低;井田煤层构造总体为东南高、西北低的波状单斜构造。构造较为简单,但由于煤系沉积之后,发生了多次的构造升降运动,使含煤地层多次被抬升到浅部,遭受风化剥蚀,造成煤层气大部分逸散及风化,同时,由于井田内及其周边煤系基底古隆起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煤层气沿古风化壳的逸散。相对而言,向斜区比背斜区更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井田煤系地层以上共发育七层含水层,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较弱,区域上与煤层气紧密接壤的延安组含水层处于地下水弱径流区,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根据对影响煤层气赋存有关地质因素的分析,得出4煤顶面至安定组范围内泥岩和粉砂岩的厚度与4煤厚度是影响研究区煤层甲烷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得出,影响井田煤层气开发的主控地质因素为煤层厚度及煤层气含量,次控因素为煤层气资源丰度、储层渗透率、含气饱和度、构造发育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成果对指导研究区煤层气抽采与矿井瓦斯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磊;;国内煤层气赋存规律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10期

2 波波;;煤层性质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3年02期

3 梁奉奎,马立军,王文化,阎伟;鹤岗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J];煤炭技术;2001年04期

4 张锦鹏,郁钟铭;区间数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煤层气赋存评价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1期

5 赵克荣;刘庆献;;禹州煤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煤层气;2007年04期

6 陈润;秦勇;陈良立;;梁北二井煤层气赋存特征[J];中国煤层气;2009年03期

7 吴联钱;;云南大河中深部9号煤煤层气赋存特征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01期

8 叶建平,武强,王子和;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J];煤炭学报;2001年05期

9 许建平,袁莉;峰峰矿区地质特征及煤层气赋存[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苏泽奎;;影响煤层气赋存条件的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宝文;秦勇;申建;杨松;赵丽娟;;水城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控气因素[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国伟;王麒翔;覃木广;黄长国;;黔西地区水城矿区煤层气赋存主控因素分析[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唐巨鹏;潘一山;李成全;;深部煤层气赋存运移规律的NMRI实验[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徐晓燕;徐文军;顾娇杨;王赞惟;张兵;徐峤;;沁水盆地南部潘庄区块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控气地质因素[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巨鹏;煤层气赋存运移的核磁共振成像理论和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天天;彬长矿区胡家河、小庄井田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孟彦如;山东省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20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20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