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煤炭地下气化多层热弹性基础梁模型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8-01-19 00:19

  本文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炭地下气化 热弹性基础梁 挠度 覆岩移动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得到条带地下气化开采覆岩移动下沉规律,以华亭煤炭地下气化为例,在气化过程傅里叶传热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含温度场的多层热弹性基础梁模型,分析温度场的存在对岩梁挠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通过引入煤层烧变损伤因子并确定损伤范围,最后求得含损伤弹性基础的热弹性基础梁挠度解析解,并理论分析岩梁挠度、弯矩、剪力和载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场的存在使岩梁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产生附加弯矩和热应力,其随时间在直接顶内呈先增大后减小,在老顶内呈一直增大趋势;岩梁挠度、弯矩、剪力和载荷基本都大于常温状态下的数值,且随覆岩热传导时间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通过与现场实测下沉曲线的对比,说明该模型是合理的和符合实际的。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law of overburden movement and subsidence in strip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mining, taking Huating coal underground gasification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Fourier 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gasification process, a multi-layer thermo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model with temperature field i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temperature field on the deflection of rock beam. By introducing the burning damage factor of coal seam and determining the damage range,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deflection of thermal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with damaged elastic foundation is obtained. The variation of deflection, bending moment, shear force and load with time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ence of temperature field results in additional bending moment and thermal stress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 respectively. It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in the direct top with time, and increases continuously in the main roof. The deflection, bending moment, shear force and load of rock beam are all larger than those of normal temperature state,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on time of overburden rock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It shows that the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4142,51574158) 青岛市博士后研究人员应用研究资助项目(2015204)~~
【分类号】:TD84
【正文快照】: 1引言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UCG)是一种采用人工控制技术实现地下原位煤层气化的开采方法,其技术原理是煤炭在地下原位直接进行有控制的燃烧,经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可燃气体。由于其安全、高效、绿色和低成本的优点,被誉为第二代采煤方法[1],是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Xin Lin;Wang Zuotang;Huang Wengang;Kang Guojun;Lu Xuefeng;Zhang Peng;Wang Jianhua;;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burnt surrounding rock in UCG sto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年04期

2 周长冰;万志军;张源;刘渝;张博;;高温三轴应力下气煤蠕变特征及本构模型[J];煤炭学报;2012年12期

3 辛林;王作棠;黄温钢;赵克孝;鞠远江;贺盛;;条带气化开采覆岩移动与地表沉陷实测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4 辛林;王作棠;黄温钢;李兴泉;张朋;王建华;;华亭煤炭地下气化产气与发电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5期

5 余力;;我国废弃煤炭资源的利用——推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5期

6 陈杰;杜计平;张卫松;张吉雄;;矸石充填采煤覆岩移动的弹性地基梁模型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万志军;冯子军;赵阳升;张源;李根威;周长冰;;高温三轴应力下煤体弹性模量的演化规律[J];煤炭学报;2011年10期

8 赵洪宝;尹光志;李小双;;烧变后粗砂岩抗拉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4期

9 李新元;马念杰;钟亚平;高全臣;;坚硬顶板断裂过程中弹性能量积聚与释放的分布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10 梁杰;张彦春;魏传玉;冯银辉;;昔阳无烟煤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会利;冯彦军;;锦界煤矿综采工作面水力压裂初次放顶矿压显现规律[J];煤炭工程;2017年01期

2 侯得峰;李德海;许国胜;张彦宾;;厚松散层下采高对地表动态沉降特征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12期

3 蔡永乐;杨小彬;陶振翔;李全中;;含瓦斯煤岩蠕变渗流耦合试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6年12期

4 陈磊;;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支架实时工作阻力确定[J];工矿自动化;2016年12期

5 杨桢;代爽;李鑫;齐庆杰;;受载复合煤岩变形破裂力电热耦合模型[J];煤炭学报;2016年11期

6 张树光;孙成鑫;王有涛;林晓楠;;海棠山隧道砂岩变参数蠕变特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6年10期

7 潘岳;顾士坦;李文帅;;煤层弹性、硬化和软化区对顶板弯矩特性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8 尹土兵;王品;李夕兵;舒荣华;叶洲元;;Effects of thermal treatment 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ock[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6年09期

9 李猛;张吉雄;巨峰;刘世伟;曹远威;;充填采煤面收作眼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10 韩荣文;魏晓鹏;徐方;高洪生;;浅谈天津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可行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林;王作棠;黄温钢;李兴泉;张朋;王建华;;华亭煤炭地下气化产气与发电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5期

2 刘瑞雪;茅献彪;张连英;李雁;;温度对泥岩力学性能的影响[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3 陆银龙;王连国;唐芙蓉;贺岩;;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温度-应力耦合作用下燃空区覆岩裂隙演化规律[J];煤炭学报;2012年08期

4 Selivanova Tatiana;Grebenyuk Igor;Belov Alexey;;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us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 for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年03期

5 罗吉安;张新亮;;煤层气化上覆岩层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Vari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rocks overlying a high-temperature cavity during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J];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年05期

7 冯国瑞;任亚峰;王鲜霞;栗继祖;康立勋;;采空区上覆煤层开采层间岩层移动变形实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8 ;A back analysis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combustion volume space during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J];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年04期

9 黄温钢;王作棠;段天宏;辛林;;华亭煤空气、富氧及纯氧地下气化特性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1年03期

10 杨建立;左建平;孙凯;孟冰冰;林轩;;大采高多断层工作面综放诱发地表沉陷观测及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兆响;应当大力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J];中国煤炭;2000年09期

2 杨兰和,余力;煤炭地下气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科技导报;2000年12期

3 采编;新矿煤炭地下气化首开大规模应用先河[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0年04期

4 耿麦香;论煤炭地下气化高新技术的应用──山西省晋中市定点试用开发情况[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0年03期

5 张祖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0年01期

6 初茉,李华民;环保型煤炭开采与利用技术——煤炭地下气化[J];煤矿环境保护;2000年05期

7 杨兰和,余力;煤炭地下气化工业试验[J];化工学报;2001年11期

8 江道罴;对煤炭地下气化的认识与实践[J];煤矿设计;2001年04期

9 于洪军,王成;新汶矿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成功实践与启示[J];中国矿业;2001年01期

10 高仲峰,王红;浅谈煤炭地下气化的综合利用[J];城市煤气;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淑琴;梁杰;余力;张尚军;;低碳清洁煤利用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A];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C];2005年

3 王在泉;华安增;王兴泉;;煤炭地下气化高温煤岩性质及岩层控制研究[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4 刘菁华;田钢;王祝文;;放射性氡气测量动态监测煤炭地下气化燃空区机理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吴超;刘红;;煤炭地下气化钻孔及其水冷系统的应用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6 余力;余学东;;煤炭地下气化应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张祖培;徐会文;刘光华;;双阳煤矿煤炭地下气化的应用研究[A];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石显新;阎述;陈明生;梁爽;侯子和;刘宝银;邱波;;煤炭地下气化火焰工作面及燃空区综合电磁法勘查技术及其应用[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吴莎莎;樊克恭;;绿色开采实现模式[A];全国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害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孟絮屹;桂祥友;;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模式研究[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大成;煤炭地下气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2 中国矿业大学 余力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彭安;煤炭地下气化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05年

3 吴月先;煤炭地下气化开采[N];中国石油报;2006年

4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徐锭明;积极推动煤炭地下气化试验 有序推进新型煤化工业发展[N];中国能源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陈其珏;煤炭地下气化崭露头角[N];上海证券报;2009年

6 李刚;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张以诚;煤炭地下气化:减排的有效之举[N];中国矿业报;2010年

8 记者 阿荣;我盟就东乌旗伊和乌素煤田煤炭地下气化示范项目与相关方座谈[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李琮;煤炭地下气化获产业化技术支撑[N];中国化工报;2010年

10 齐传新;加快煤炭地下气化产业进程[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席建奋;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特征场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张彬;煤炭地下气化调控机理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3 崔勇;煤层逆向燃烧气化机理及工艺过程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贺盛;煤炭地下气化发电技术经济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李庆堂;煤炭地下气化数据中心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叶云娜;煤炭地下气化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建明;煤炭地下气化燃空区扩展及顶板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成闪闪;超临界二氧化碳改造建材和在煤炭地下气化填埋中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丽梅;煤炭地下气化项目现场试验阶段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李明敏;褐煤热解渗透及其微观结构变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徐云龙;地下气化过程中煤层顶板岩石渗透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41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441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b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