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脚式稀土矿山原地浸矿渗流过程及边坡变形
本文关键词: 稀土矿山 原地浸矿 渗流规律 边坡变形 注液强度 出处:《稀土》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原地浸矿回收稀土资源时,因注液不当等原因,容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选择陡坡开采矿块,现场实验研究裸脚式稀土矿山的原地浸矿渗流过程及其引起的边坡变形规律,得到如下结论。实验矿块的浸润面接近临界水位时,仍有26.5%的矿层处于非饱和状态,因而影响了离子交换效率和资源回收率,是造成"复灌"回收龙南类型离子型稀土资源的一个主要原因。实验矿块矿层饱和体积比为65.0%时,原地浸矿的渗流场进入平衡期,在平衡期之前,注液强度增加6天后裂缝宽度才有明显变化;进入平衡期之后,裂缝宽度变化滞后注液强度增加3天,滞后注液强度减小2天。对于坡度均一的陡坡,如果原地浸矿前期注液强度过大,易引发推移式滑坡,剪出口出现在半山腰以上,后期注液强度过大,易引发牵引式滑坡,剪出口出现在山脚下;对于上陡下缓的陡坡,原地浸矿易引发推移式滑坡。
[Abstract]:In situ leaching and recovery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due to improper liquid injection and other reasons, it is easy to cause ge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landslides. The steep slope mining block is chosen.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seepage process in situ leaching and slope deformation in bare foot rare earth mine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when the infiltrating surface of the experimental ore block is close to the critical water level. 26.5% of the ore beds are still in unsaturated state, which affects ion exchange efficiency and resource recovery. When the saturation volume ratio of ore bed of experimental ore block is 65.0, the seepage field of in-situ leaching is in equilibrium period, before the equilibrium period. The width of the fracture only changed obviously after the increase of the injection strength for 6 days. After entering the equilibrium period, the lag injection intensity increases by 3 days, and the lag injection intensity decreases by 2 days. For steep slopes with uniform slope, if the in-situ leaching early injection intensity is too large, it is easy to cause the bedded landslide. The clipping exit appears above the hillside, and the liquid injection intensity is too large in the later stage,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the traction type landslide, and the shear exit appears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For steep steep slopes, in-situ leaching can easily lead to bedside landslides.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工程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02311;51264008)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1BAB206023;20133ACB20003)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项目(03904)
【分类号】:TD854.6;TD865
【正文快照】: 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采经历了池浸工艺和堆浸工艺,目前,正在推广应用原地浸矿工艺[1]。原地浸矿开采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工艺是:采用洛阳铲在稀土矿块内按照一定的孔网参数钻注液孔,通过注液孔向矿体注入硫酸铵溶液,使其与稀土离子发生交换反应,稀土离子进入溶液中形成母液,母液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茂瑗;;首届全国浸矿技术研讨会[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92年04期
2 ;《’94浸矿技术学术交流报告会》纪要[J];湿法冶金;1995年01期
3 聂立;税刘杨;王建英;;包头泉山金矿浸矿酸性微生物群落优势度变化的比较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4年01期
4 傅建华,邱冠周 ,胡岳华;浸矿微生物的鉴定和计数的分子方法[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3年01期
5 武名麟,阮仁满,姚国成,翟永功;浸矿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J];金属矿山;2004年03期
6 陈勃伟;温建康;刘文彦;;浸矿微生物鉴定研究进展[J];中国矿业;2007年09期
7 刘文彦;温建康;陈勃伟;阮仁满;武名麟;;浸矿微生物研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进展[J];金属矿山;2007年11期
8 王昌汉;积极推广和应用就地破碎浸矿法[J];江西有色金属;1996年02期
9 张在海,邱冠周,胡岳华,柳建设;不同富集菌种的浸矿比较研究[J];有色矿冶;2000年04期
10 徐晓春,孙雪南,阮仁满,车小奎;高温浸矿微生物的选育探索[J];稀有金属;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红玉;;中国浸矿微生物资源的调查、保护与应用[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陈勃伟;李文娟;刘兴宇;周桂英;温建康;;萃取剂对浸矿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研究[A];低碳经济条件下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发展研讨会——暨重冶学委会第六届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邵亿生;;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新工艺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工艺地表水预测方法及探讨[A];2014年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大会报告集[C];2014年
5 李永绣;何小彬;辜子英;胡平贵;焦小燕;;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及酸性浸矿液中杂质的去除与碳酸盐结晶方法[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美;翰墨书香浸矿山[N];中国矿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毅;土著浸矿微生物群落引种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恋;原地浸矿改变稀土矿石工程性质及诱发滑坡机理初步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涂志刚;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边坡稳定性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黄金;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及工艺优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4 马彩云;基于GIS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尾矿区稀土和浸取剂分布规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小玲;浸矿对离子型稀土矿体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丽;高浓度氯化物废水制备复合硫酸盐及其对离子型稀土的浸取[D];南昌大学;2015年
7 邓旭;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的渗流规律及其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旭;赣南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对边坡的稳定影响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9 朱平;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区边坡土体对原地浸矿的响应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10 洪本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中孔径变化和渗流规律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79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479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