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图双系数法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 五图双系数法 寒灰水 底板突水 分区评估 出处:《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准确预测煤层底板突水的危险性,以平煤八矿为例,利用五图双系数法对二1煤层底板寒武系灰岩水发生突水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通过分析隔水层与水压的关系,计算了带压系数和突水系数;利用Surfer绘图软件,绘制了底板水压、水头分布、突水系数的等值线图和突水危险性分区图。该方法比突水系数法更为全面;与脆弱性指数法相比,不需要太多的相关资料。结果显示,突水危险性较大的区域分布在矿区的西北和东北部,面积较小;南部和中部有2个小的区域属于基本安全区;其他区域属于突水危险性较小的区域。整体而言,平煤八矿二1煤层底板寒武系灰岩水发生突水的危险性小。
[Abstract]:In order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risk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the water inrush risk of Cambrian limestone on the floor of coal seam 21 is forecasted and evalu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ive maps and double coefficients, taking the eighth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barrier layer and water pressure is analyzed.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and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are calculated, and the isoline diagram of bottom water pressure, water head distribution,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and water inrush risk zoning map are drawn by using Surfer software. The method is more comprehensive than the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method, and compared with the vulnerability index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s with higher risk of water inrush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and northeast of the mining area with small area, and there are two small areas in the south and middle of the area that belong to the basic security zone. As a whole, the water inrush of Cambrian limestone on the floor of coal seam No. 2 in No. 8 Coal Mine is small.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炼焦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2250)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A170010)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15IRTSTHN027)
【分类号】:TD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德武,马培智,王延福;华北煤层底板突水的随机—信息模拟及预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年06期
2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3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组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4 靳德武;我国煤层底板突水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06期
5 王连国,宋扬,缪协兴;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6 靳德武;华北型煤田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信息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J];中国岩溶;2003年01期
7 王凯,位爱竹,陈彦飞,俞启香;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8 于喜东;地质构造与煤层底板突水[J];煤炭工程;2004年12期
9 王吉松;关英斌;;煤层底板突水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煤炭技术;2006年01期
10 武强;张志龙;马积福;;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Ⅰ——主控指标体系的建设[J];煤炭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郭全龙;;影响潘西矿19号煤层底板突水主要因素分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2 关永强;;煤层底板突水可预测性分析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3 张向东;韩大为;刘世君;;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下三带”分布特征[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4 靳德武;郑纲;樊娟;张雁;;煤层底板突水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基础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何均伟;;河南永夏矿区特高压水上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守强;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边凯;赵各庄矿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与断裂滞后突水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3 刘雪艳;半监督学习和数值模拟的煤层底板突水预警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博;基于变权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朱宗奎;基于风险评估及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刘再斌;岩体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及煤层底板突水效应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7 李子林;大采深条件下徐、奥灰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云龙;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姚桥矿水害防治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翟维茂;太原东山煤矿15~#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刘再斌;基于数据挖掘分类技术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4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颖;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方法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6 刘士强;登封煤田白坪井田二_1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周卫;朝川矿水文地质规律及己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茂流;朱庄煤矿六煤层底板突水防治技术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9 吕春峰;煤层底板突水的数值模拟试验及其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10 孙晓光;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9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2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