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面间歇式开采注氮对采空区氧化自燃区域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煤自燃 切入点:注氮 出处:《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解决杨村矿间歇式开采且工作面推进速度慢而导致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性大的问题,探讨了杨村矿采用注氮方式预防煤自燃的可行性,并采用数值模拟确定了杨村矿采空区注氮参数以及注氮后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结果表明:未注氮时杨村矿316工作面采空区氧化升温带在进风侧40~110 m范围内,回风侧在10~40 m范围内。采取注氮措施后采空区氧化升温带起始位置向工作面移动,氧化升温带终止位置向采空区浅部方向大幅移动,氧化升温带宽度显著减小,进风侧最大减少80%,回风侧最大减少27%.正常开采期间采空区的最佳注氮量为400 m~3/h,最佳注氮位置为进风侧采空区深度40 m处,注氮后采空区氧化升温带范围为25~73 m,宽度为48 m.在停采期间,采取在上下隅角建密闭墙的方式,在采空区内深度30 m处连续注入400m~3/h的氮气,可将氧化升温带宽度缩小到32 m,有效的抑制了采空区煤自燃。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mittent mining in Yangcun Mine and the slow speed of working face, which leads to the danger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the feasibility of preventing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by nitrogen injection in Yangcun Mine is discussed. The parameters of nitrogen injection in goaf of Yangcun Mine and the danger area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after nitrogen injection are determ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xidation heating zone of goaf of Yangcun Mine 316 working face is within 40110m of inlet wind when nitrogen is not injected. The return wind side is within 10 ~ 40 m. After nitrogen injection, the initial position of the oxidation heating zone in the goaf moves to the face, the end position of the oxidation heating zone moves significantly to the shallow part of the goaf, and the width of the oxidation heating zone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The maximum amount of nitrogen injection in goaf during normal mining is 400 mm3 / h, and the best position of nitrogen injection is at 40 m depth of goaf on the inlet side. After nitrogen injection, the range of oxidized heating zone in goaf is 257m and the width is 48m.In the period of stoppage, the closed wall is built in the upper and lower corner of the goaf, and the nitrogen gas is continuously injected into the goaf at the depth of 30m. The width of oxidation heating zone can be reduced to 32 m, which effectively inhibits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in goaf.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4193,512041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504187)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15JK1479)
【分类号】:TD75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雅文;王江;朱大志;李本学;徐刚;;拖管注氮工艺在大兴煤矿的成功应用[J];煤矿安全;2010年06期
2 朱红青;李峰;张振羽;左东方;李丹;;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装置动力参数[J];煤炭学报;2012年07期
3 朱红青;李峰;潘凤龙;王文海;孙基隆;;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工艺管路压力载荷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S2期
4 王长元 ,灵宽和 ,张丑宏;模拟火灾注氮灭火试验[J];煤炭工程师;1993年04期
5 马明;综采放顶煤注氮防火合理参数的确定方法[J];煤矿安全;1994年11期
6 何宗礼;;注氮及其添加剂技术在防灭火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07年01期
7 黄相明;;综放面注氮防灭火综合技术应用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0年01期
8 梁树平;周西华;张宏伟;齐庆杰;;液氮降温防灭火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朱红青;李峰;张悦;王文海;冯世梁;;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工艺的设计与惰化效果分析[J];煤矿安全;2013年02期
10 徐承林;工作面防火合理注氮时机的探讨[J];煤炭工程师;199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云峰;;淮南丁集矿注氮防火孔施工技术[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金龙;;应用注氮技术防治煤矿井下煤炭自然发火[A];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7年
3 孙永亮;王军;;朱家店二坑采空区注氮前后CH_4分布规律分析[A];2012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涛;刘起余;李玉明;;注氮技术在林南仓矿井下防治自然发火中的应用[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5 曾繁平;;33_下01面(北)防灭火处理[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宝振;;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火灾事故的分析与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峰;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理论及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颐纯;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艾绍武;杨村矿综放面间歇式开采自燃危险区域判定及注氮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3 陆卫东;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注氮防火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4 贾艳武;采空区注氮惰化抑爆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5 张发亮;注氮对采空区煤炭自燃“三带”影响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6 贾化成;九道岭煤矿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7 彭举;平朔矿区厚煤层综放开采注氮对采空区气体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史磊;注氮条件下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东坡;易自燃特厚煤层综放面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尚帅超;电厂烟气预防自燃与封存的可行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69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6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