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东南隆起超大型油页岩矿床特征及成因
本文选题:松辽盆地 切入点:东南隆起 出处:《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区内已发现的超大型油页岩矿床位于吉黑地槽褶皱系松辽中断陷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内。研究区主要发育白垩纪地层,属于陆源碎屑岩沉积。经钻井岩心观察和采用"费舍尔"方法对含油率测试分析表明,油页岩层主要赋存在早白垩世青山口组和晚白垩世嫩江组。含油页岩层系整体为一套厚层的暗色泥页岩和油页岩组合。井间油页岩层对比和油页岩平面展布特征显示,该区油页岩呈层状、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矿层稳定、连续性好。研究证实矿石含油率与有机质组分及总有机碳关系密切,矿石灰分大,属低品质油页岩矿石。通过对油页岩特征及成矿环境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于腐泥型页岩-油页岩。
[Abstract]:The super-large oil shale deposits found in the study area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uplift of Songliao Basin, a third-order tectonic unit in the Jihei geosyncline fold system. The Cretaceous strata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study area. It belongs to continental clastic rock deposit. The oil content is measured and analyzed by the observation of drilling core and the use of "Fischer" method. The oil shale bed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 of early Cretaceous and Nenjiang formation of late Cretaceous. The oil shale series consists of a set of dark shale and oil shale assemblages of thick layers. The oil shale in this area is stratified, large in scale, wide in distribution, stable in ore bed and good in continuity. The research proves that the oil content of o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the ash of ore is lar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shale and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origin of the deposit belongs to the saproshale-oil shale.
【作者单位】: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吉林省地质资料馆;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11051)~~
【分类号】:P61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延林;;黑龙江省达连河矿区油页岩资源前景[J];科技资讯;2006年29期
2 刘招君;董清水;叶松青;朱建伟;郭巍;李殿超;柳蓉;张海龙;杜江峰;;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汶锋刚;朱冠芳;高鹏鹏;;世界油页岩生产技术进展[J];国外油田工程;2009年01期
4 朱文鉴;王镇泉;;油页岩性能检测及其结果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9年S1期
5 ;《中国油页岩》出版[J];古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6 衣犀;张昕;曲泽源;王志华;;全球油页岩资源及其开采技术进展[J];石油科技论坛;2010年03期
7 ;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J];青海石油;2010年03期
8 王大锐 ,项敏;有可以燃烧的石头吗[J];化石;2004年01期
9 刘招君,柳蓉;中国油页岩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10 钱家麟;王剑秋;李术元;;世界油页岩资源利用和发展趋势[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君玲;赵占银;王建东;李淑梅;;吉林省油页岩开发利用前景[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2 杨栋;薛晋霞;康志勤;刘中华;;抚顺油页岩干馏渗透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肖平;鹿换龙;;抚顺西露天矿油页岩工业性质的研究与评价[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4 田树华;;中国油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13)[C];1998年
5 陶树;汤达祯;许浩;;全球油页岩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6 梁建龙;汤达祯;许浩;陶树;;准噶尔盆地南缘吉木萨尔矿区二叠系芦草沟组油页岩成矿模式[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7 柳少鹏;周世新;王保忠;李靖;张海坤;巩书华;;烃源岩评价参数与油页岩品质指标内在关系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8 张佳佳;李宏兵;姚逢昌;崔兴福;;地震评价油页岩的方法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永明;郭建军;刘宏;;陕北三叠纪煤田勘探中油页岩的地球物理测井效果[A];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七)中国西部地球物理研究与实践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20周年专集[C];2007年
10 徐进军;刘招君;孟庆涛;孙平昌;程丽娟;宋宇;;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油页岩富集影响因素[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学良;工程进展顺利 辽宁成大有意做大油页岩项目[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晨澜;油页岩:可以点燃的石头[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张家强 常强 丁家 江枫;油页岩开发,多元化能源利用的又一新路径[N];中国矿业报;2010年
4 记者 周强 特约记者 毛文霞;义乌发现最厚达100米可开采油页岩[N];中国矿业报;2007年
5 姜亭 李金超;铜川探获25米厚油页岩层[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杨军昌 崔建平;油页岩资源勘查进展顺利[N];中煤地质报;2008年
7 蒋万全;油页岩开发展示出诱人前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蒋万全;油页岩:勘查开发还要再快些[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张家强;“石头变石油”渐行渐近[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10 周强 毛文霞;义马等地发现可采厚油页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本文编号:1578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7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