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煤岩应力监测的深井沿空掘巷煤柱宽留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7 08:08

  本文选题:深部矿井 切入点:沿空掘巷 出处:《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确定合理的区段小煤柱宽度,保证深部矿井沿空巷道的稳定性和实现工作面安全回采,以高家堡煤矿101工作面为例,采用钻孔应力监测方法,对101工作面推过前后的侧向煤体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实测研究,为沿空掘巷小煤柱留设提供实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侧向煤体应力峰值至煤壁13~17 m,至煤壁9 m之内属于应力降低区,在该范围区内沿空掘巷,可避免受较高支承压力的影响,有利于巷道维护。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分析得到103工作面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为6~7 m,103回风巷(沿空掘巷)实际小煤柱宽度为7 m,通过对103沿空巷道围岩变形及锚杆锚固力现场监测,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量不大,顶板、小煤柱帮及工作面帮巷道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12、88、75 mm,锚杆锚固力变化相对较小,巷道维护状况较好,能够满足工作面安全回采。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width of small coal pillar in section,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roadway along the goaf in deep mine and to realize the safe mining of coal face, taking the 101 face of Gaojiapu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 of borehole stress monitoring is adop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ral co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101 face before and after pushing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value of the lateral coal stress in the face reaches 1317 m in the coal wall, and it belongs to the reduced stress area within 9 m of the coal wall, in which the roadway is driven along the goaf. It can avoid the influence of high supporting pressure and is beneficial to roadway maintenance. On this basi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adopted. The optimum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asonable width of the small pillar is 6 ~ 7 m and the actual width of the small pillar is 7 m. Through monitoring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and anchor force of the 103 gob roadway, the optimum analysis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reasonable width of the coal pillar is 6 ~ 7 m and the actual width of the coal pillar is 7 m in the return air roadway along the goaf.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is not large,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roof, small coal pillar and working face is 1128875mm, the change of anchor force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condition of roadway maintenance is better, which can meet the safety of mining face.
【作者单位】: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分类号】:TD8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忠浩;张峰;;石台煤矿沿空掘巷煤锚支护技术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1年05期

2 于守财;;浅析沿空掘巷技术及其发展[J];民营科技;2012年02期

3 黄帅;;探讨沿空掘巷的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J];科技资讯;2014年02期

4 李成银,张彬,王公忠;沿空掘巷技术的应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4期

5 石永奎,宋振骐,王崇革;软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支护设计[J];岩土力学;2001年04期

6 涂敏,徐华成;综放沿空掘巷位置的分析[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唐远游,马正兰;陈四楼矿井沿空掘巷支护问题探讨[J];中州煤炭;2002年01期

8 马昌格,王迁,王建强,郭民俭,曾金元;短壁残采轻放工作面沿空掘巷的实践与认识[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3期

9 司利军,王军;浅谈推广沿空掘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煤炭工程;2003年10期

10 匡孝杰;张双楼煤矿沿空掘巷的实践及思考[J];煤矿开采;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华;侯朝炯;姚强岭;梁顺;;综放沿空掘巷大、小结构稳定性原理及其应用[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2 曹忠;李秀山;常显东;陈绍杰;;复采条带煤柱沿空掘巷稳定性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恩强;;锚杆两侧加固窄煤柱沿空掘巷的矿压分析[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4 靖洪文;许国安;曲天智;张春雨;;深井综放沿空掘巷合理支护形式研究[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5 蒋世杰;;大倾角动压影响下的沿空掘巷技术[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6 孙利辉;杨本生;王桂明;王书刚;;孤岛煤柱轻放面“下原位”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舒生;李秋林;;中岭矿中厚煤层沿空掘巷瓦斯防治技术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部分)[C];2009年

8 王艳斌;;顾桥矿深部高应力沿空掘巷围岩强化控制技术[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9 侯宇刚;江兆利;吕卫东;;较薄厚煤层孤岛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房桂来;;沿空掘巷锚杆锚网支护[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德超;千米深井综放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破坏演化机理及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宋平;斜沟矿厚煤层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与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3 李敬佩;许疃矿无煤柱沿空掘巷的围压特征及关键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温克珩;深井综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破坏规律及其控制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5 彭林军;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失稳机理及其控制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胡学军;王庄矿大断面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及快速成巷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曲天智;深井综放沿空巷道围岩变形演化规律及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哲豪;开滦林西矿复杂地质条件下沿空掘巷技术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2 凌涛;基本顶破断位置对煤柱稳定性影响及沿空掘巷支护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沈顺平;三软煤层沿空掘巷窄煤柱稳定性分析及围岩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许永祥;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面沿空掘巷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佳伟;非均匀弹性地基薄板变形的半解析解及在沿空掘巷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双海清;综放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军;龙马煤业3305工作面运输巷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及支护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何团;大隆煤矿沿空掘巷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9 潘继良;破碎围岩条件下沿空掘巷围岩结构及变形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10 戚福周;极松散煤层完全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78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78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