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大采高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和裂隙演化规律

发布时间:2018-03-21 04:48

  本文选题:采矿工程 切入点:覆岩破坏 出处:《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覆岩破坏特征对于煤矿水灾害和瓦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特征。以山西某矿5.82m大采高工作面为试验面,采用分段注水、钻孔电视、地质雷达、微震监测探测覆岩破坏高度,对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裂隙演化进行了相似模拟试验,同时对传统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表明:综放开采垮落带发育高度为43.1m,断裂带发育高度为86.7m;垮落带、断裂带、导水断裂带各测试方法之间相差分别小于4.5%、7.1%、9.0%;工作面采动前,裂隙发育度低,而采动后,裂隙数量明显增多,发育度增加;近煤壁区域为裂隙聚集区,密度曲线呈"蛇"型分布;得到新的适合该矿地质条件下的覆岩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经验公式。
[Abstract]:In the mining process of mining fa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burden rock failur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water disaster and ga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al mine.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burden rock failure in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a 5.82m high mining face of a certain mine in Shanxi Province is taken as the test surface and water injection by stages is adopted. Borehole television,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an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re used to detect the failure height of overburden rock. The failure process is simulated numerically, and the fracture evolution is simulated similarly, and the traditional empirical formula is mod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height of caving zone in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is 43.1 m and that of fault zone is 86.7 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st methods of caving zone, fault zone and water-conducting fault zone is less than 4.57.1and 9.0.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degree is low before mining face, but after mining. The area near the coal wall is a fissure accumulation area, the density curve is "snake" type distribution, and a new experiential formul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verburden water-conducting fault zone suitable for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mine is obtained.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
【分类号】:TD8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ills K.W.;Garratt O.;Blacka B.G.;Daigle L.C.;Rippon A.C.;Walker R.J.;;Measurement of shear movements in the overburden strata ahead of longwall mi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年01期

2 张军胜;;基于钻孔电视探测技术的冒落带发育高度确定[J];煤炭技术;2015年03期

3 熊祖强;王晓蕾;;复合顶板综放面覆岩破坏及裂隙演化相似模拟试验[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10期

4 王启庆;李文平;李涛;;陕北生态脆弱区保水采煤地质条件分区类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4年03期

5 李波;陈广平;于正兴;;基于因果模糊聚类法预测覆岩裂隙带高度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11期

6 梁世伟;;榆阳煤矿2301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数值模拟[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03期

7 高保彬;王晓蕾;朱明礼;周建伟;;复合顶板高瓦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覆岩“两带”动态发育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8 张红鸽;张钊;张伟;;上覆岩层瓦斯卸压范围及流动规律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1期

9 张玉军;;钻孔电视探测技术在煤层覆岩裂隙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1年03期

10 赵忠理;张明;胡川;刘志仲;;高头窑煤矿河流下浅埋煤层综放开采安全限采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晓蕾;秦启荣;苏培东;熊祖强;;综放开采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研究[A];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一:采矿与井巷工程[C];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蕾;秦启荣;熊祖强;;破碎围岩注浆加固扩散机理及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7期

2 乔小龙;;大采高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和裂隙演化规律[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3 陈亮;吴兵;许小凯;商荣亚;;泥、砂岩交互地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的确定[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4 王国强;成建林;刘洋;;南凹寺煤矿采空区垂向“三带”分布范围数值模拟研究[J];煤;2017年02期

5 王晓蕾;秦启荣;熊祖强;苏培东;范存晖;;层次注浆工艺在松软巷道破碎围岩加固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6 王创业;王秀元;;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下动载矿压监测分析[J];现代矿业;2017年01期

7 孙学阳;梁倩文;苗霖田;;保水采煤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1期

8 罗斌玉;叶义成;罗甲渊;李江华;;缓倾斜矿层覆岩卸压带高度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技术;2017年01期

9 李东发;宋业杰;李磊;;沙吉海煤矿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特征研究[J];煤矿开采;2016年05期

10 董震雨;王双明;侯恩科;;基于数值模拟的厚黄土煤炭开采区冒裂带高度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利民;张得现;黄玉东;镐振;杨胜利;;薄基岩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相似模拟研究[J];煤炭技术;2014年07期

2 肖鹏;李树刚;林海飞;赵鹏翔;;基于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的覆岩采动裂隙演化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04期

3 李波;陈广平;于正兴;;基于因果模糊聚类法预测覆岩裂隙带高度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11期

4 梁世伟;;榆阳煤矿2301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数值模拟[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03期

5 李树刚;魏宗勇;潘红宇;王琳华;张少龙;;上保护层开采相似模拟实验台的研发及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03期

6 伍永平;于水;高喜才;张艳丽;;综放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J];煤炭工程;2012年10期

7 高保彬;王晓蕾;朱明礼;周建伟;;复合顶板高瓦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覆岩“两带”动态发育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8 王英伟;;远距离保护层开采覆岩破裂规律的相似模拟研究[J];煤炭技术;2012年03期

9 张红鸽;张钊;张伟;;上覆岩层瓦斯卸压范围及流动规律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1期

10 常金源;李文平;李涛;都平平;;神南矿区煤炭开采水资源漏失量评价分区[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先杰;特殊推覆体下开采覆岩破坏特性浅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S1期

2 傅先杰;特殊推覆体下开采覆岩破坏及其地表沉降特征浅析[J];煤炭科技;2001年03期

3 石文球;特殊推覆体下开采覆岩破坏及其地表沉降特征浅析[J];煤炭技术;2005年08期

4 张华兴,张刚艳,许延春;覆岩破坏裂缝探测技术的新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05年09期

5 檀双英;康永华;刘治国;张玉军;张刚艳;;祁东煤矿综采覆岩破坏特征[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9期

6 葛英豪;肖建辉;刘文中;冯士安;;许疃煤矿8223工作面开采覆岩破坏特征的研究[J];煤矿安全;2009年03期

7 王金安;纪洪广;张燕;;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移动变异性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08期

8 张玉军;;钻孔电视探测技术在煤层覆岩裂隙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1年03期

9 刘凯;;地面电磁法探测覆岩破坏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年02期

10 沈永炬;黄远;;不同间距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的数值模拟[J];中国矿业;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洪伟;许家林;朱卫兵;;覆岩移动的拱-梁组合结构模型的初步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孙如华;李文平;李小琴;;叠加开采顶板覆岩变形破坏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庆松;高延法;刘松玉;;覆岩结构破坏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杨逾;范学理;刘文生;赵德深;;覆岩离层注浆中注浆量的确定[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李培现;谭志祥;闫丽丽;邓喀中;;采动覆岩裂隙发育数值模拟力学参数反演[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昆轮;张传玖;;宽沟煤矿覆岩活动及应力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刚;梁冰;;采场覆岩层渗流场形成机理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易德礼;康永华;赵开全;;祁东煤矿高水压裂隙岩体综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杨居友;;覆岩(离层)注浆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10 耿养谋;;矿山开采覆岩应力拱演化规律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辉;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结构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金志远;浅埋近距煤层重复扰动区覆岩导水裂隙发育规律及其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贾凯军;超高水材料袋式充填开采覆岩活动规律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黄刚;罗河铁矿充填开采覆岩稳定性及地表沉降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5 尹士献;构造应力场与采动应力场协同作用下对覆岩变形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安百富;固体密实充填回收房式煤柱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李西蒙;快速推进长壁工作面覆岩失稳运动的动态时空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冯美生;浅埋煤层采动覆岩破断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9 刘世奇;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及粘土隔水层采动失稳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10 王金东;综放开采覆岩高位结构稳定性及强矿压形成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雷;深部采煤采动阶段覆岩运动规律及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周璇;采动条件下覆岩地电场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陈现辉;大同矿区双系煤层开采覆岩大范围运动规律及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郭金帅;大倾角综采面覆岩活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程晋国;停采线侧村庄压煤采动覆岩隔离注浆充填钻孔布置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刘星辉;覆岩结构大面积异常来压规律及岩石声发射预测机理探讨[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韩佩博;三维采动应力条件下煤层覆岩及底板裂隙场演化规律与瓦斯运移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刘家云;深部仰斜开采工作面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9 王凯;厚黄土地区煤矿开采对上覆松散含水层影响的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邓康宇;孙疃矿1026孤岛采场覆岩运动规律及矿压显现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42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42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