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机制
本文选题:褶皱构造 切入点:冲击矿压 出处:《煤炭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实现对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机制的有效分析,基于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方法,在优化震动波远场位移及破裂面产状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对甘肃华亭矿区砚北煤矿250204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矿压震源破裂类型、破裂面产状及视应力等地震学参量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砚北煤矿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扰动影响下,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破裂类型以拉张破裂为主,其矩张量以非双力偶部分占主导,表现为水平挤压构造应力、超前支承压力共同作用下煤岩体的应力释放;震源破裂面产状有明显分化趋势,小倾角(35°)震源破裂面走向多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而大倾角(35°)震源破裂面走向多平行于工作面推进方向且倾向实体煤一侧;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辐射能量和地震矩基本分布在一包络线内,随震源辐射能量增大,其地震矩大小分布更加集中;通过震源视应力计算,得到了回采扰动下工作面及其周边应力演化情况,与冲击矿压震源时空分布及巷道冲击显现结果基本吻合。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focal mechanism of rock burst in folded structural area, based on the inversion method of focal mechanism moment Zhang Liang, the method of solving the far field displacement of seismic wave and the occurrence of fracture surface is optimized. The seism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rupture type of shock source, occurrence of fracture surface and apparent stress during mining of 250204 face of Yanbei Coal Mine in Huating Mining area, Gansu Province,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rock burst source in fold structure area of Yanbei coal mine is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disturbance in working face, the fracture type of rock burst source in fold structure area is tension fracture, and the moment Zhang Liang is dominated by non-double cou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release of coal and rock mass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horizontal compressive structural stress and leading bearing pressure, the occurrence of source fracture surface has a distinct differentiation trend, and the small dip angle is 35 掳) the source fracture surface moves in the direction of multiple vertical working faces. However, the strike of the source fracture surface is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working face and inclines to the side of the solid coal, and the radiation energy and the seismic moment of the shock source in the fold structural area are basically distributed in an envelope line, and the radiation energ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ource radiation energy. By calculating the apparent stress of the source, the stress evolution of the working fac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under the mining disturbance is obtained,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shock source and the impact behavior of the roadway.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D324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庆新;毛德兵;王永秀;;冲击矿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的模拟研究[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2 李德喜;丁强;;煤矿开采冲击矿压灾害动态防治技术[A];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7年
3 胡成忠;;弱冲击矿压工作面的安全管理技术[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窦林名;陆菜平;牟宗龙;秦玉红;姚精明;;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及其应用[A];煤炭资源高效绿色开采与数字矿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思光;;强冲击矿压危险区的钻孔损伤效应的研究[A];煤炭资源高效绿色开采与数字矿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窦林名;陆菜平;牟宗龙;;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及其应用[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窦林名;;冲击矿压案例及近期研究新进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1:岩爆机理探索[C];2010年
8 郭念波;王应启;;济宁三号煤矿冲击矿压发生原因分析与研究[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9 陆菜平;薛俊华;窦林名;丰安祥;闫立章;邵学峰;于显义;;煤岩预卸压防治冲击矿压的机理及其实践[A];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创新与实践——全国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高端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10 高明仕;窦林名;王龙龙;张青山;李玉龙;;冲击矿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进展及展望[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静丽 齐乾屈 金星;在煤海中奏出力学的优美乐章[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记者 陈忠华;同煤集团发生事故11人被困井下[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蔡武;断层型冲击矿压的动静载叠加诱发原理及其监测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李洪;冲击矿压前兆信息的混沌预测及模式识别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3 陈国祥;最大水平应力对冲击矿压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秦昊;巷道围岩失稳机制及冲击矿压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5 徐学锋;煤层巷道底板冲击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振国;胡家河煤矿特厚坚硬煤层煤柱区冲击矿压规律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刘阳;星村煤矿深部1200m采区动静载叠加诱冲原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刘赛;煤巷掘进冲击矿压危险的预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卢昊;分层综放开采全煤巷道冲击矿压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王玉刚;褶皱附近冲击矿压规律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王佳硕;砚北矿特厚煤层冲击矿压规律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7 谢群;兴安煤矿四水平工作面转采处冲击矿压监测及防冲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郭强强;跃进煤矿23130工作面冲击规律及防冲支护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宁;冲击危险煤层巷道防冲锚网索结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丁凌霄;金桥煤矿孤岛综放工作面应力时空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51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5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