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煤层开采覆岩应力场及地表移动特征

发布时间:2018-03-24 09:26

  本文选题:覆岩应力场 切入点:地表移动 出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9期


【摘要】:以大平煤矿S2S9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与邻近工作面实测资料相结合,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模拟研究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覆岩的应力场及地表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层下沉为非对称下沉;开采完成时,地表形成了对称的下沉曲线和反对称的水平移动曲线,最大下沉值位于采空区的正中央,而在开切眼和停采线出现了水平移动峰值;距离煤层顶板越近,煤壁上方覆岩中竖向应力峰值越大,采场前支承压力区一般分布在工作面前方45~90 m内,峰值点距煤壁10 m左右.
[Abstract]:The S2S9 face of Daping Coal Mine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measured data of the adjacent coal face. ADINA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stress field and surfac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overburden rock in the mining process of working f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idence of strata is asymmetric, and when the mining is finished, A symmetrical subsidence curve and an antisymmetric horizontal movement curve a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The maximum subsidence value lies in the positive center of the goaf, while the peak value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ccurs in the open and cut holes and stoppage lines, the closer to the roof of the coal seam, the more close the surface is to the roof of the coal seam. The greater the peak value of vertical stress is in the square overburden rock on the coal wall, the support pressure area before the stope is generally distributed within 4590 m in front of the working face, and the peak value is about 10 m from the coal wall.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辽宁省复杂结构体系灾害预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大连大学辽宁省高校重点岩土与结构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朝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4051)
【分类号】:TD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永华,王济忠,孔凡铭,刘秀娥,靳仁昌,郑景奇;覆岩破坏的钻孔观测方法[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12期

2 任奋华,蔡美峰,来兴平,康永华,刘治国;采空区覆岩破坏高度监测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伟韬 ,武强 ,李献忠 ,陈东印;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与模拟方法研究[J];煤矿现代化;2005年05期

4 刘瑾;张观瑞;;煤矿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赵小平;;煤矿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李伟;;采空区覆岩失稳引发冲击性灾害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连崇;唐春安;梁正召;;考虑岩体碎胀效应的采场覆岩冒落规律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11期

8 徐廷甫;康钦容;张卫中;邓月华;;仰斜开采覆岩移动及对地表坡体稳定性的影响[J];煤炭科技;2011年03期

9 陈佳松;;新集三矿可采煤层的覆岩破坏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10 赵杰;潘乐荀;朱慎刚;杨胜伦;;钻孔并行电法探测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在祁南矿713工作面的应用[J];煤;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洪伟;许家林;朱卫兵;;覆岩移动的拱-梁组合结构模型的初步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孙如华;李文平;李小琴;;叠加开采顶板覆岩变形破坏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庆松;高延法;刘松玉;;覆岩结构破坏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杨逾;范学理;刘文生;赵德深;;覆岩离层注浆中注浆量的确定[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李培现;谭志祥;闫丽丽;邓喀中;;采动覆岩裂隙发育数值模拟力学参数反演[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昆轮;张传玖;;宽沟煤矿覆岩活动及应力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刚;梁冰;;采场覆岩层渗流场形成机理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易德礼;康永华;赵开全;;祁东煤矿高水压裂隙岩体综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杨居友;;覆岩(离层)注浆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10 耿养谋;;矿山开采覆岩应力拱演化规律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本文编号:1657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57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9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