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Z分量横波噪音特征分析及衰减方法
本文选题:海底电缆 切入点:Z分量 出处:《中国海上油气》2017年03期
【摘要】:在海底电缆(OBC)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处理中,陆检Z分量中除面波干扰外,还存在一种难消除的横波侧漏干扰噪音,这种横波噪音具有矢量性、振幅强、频带窄、相速度低的特点,并且在十字交叉排列的共检波点道集上表现为三维锥形特征。针对这种横波噪音特征,结合地震采集施工特点,提出在十字交叉域共检波点道集上的三维小波变换锥形滤波去噪方法。该方法通过小波变换,采用局部模拟噪声,仅针对干绕波存在区域内进行,回避了传统方法如F-K滤波等所带来的有效信息丢失问题,而且进行自适应的减法运算消除干扰,增强了去噪的保真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针对性去噪处理。该方法在渤海某区块实际资料的处理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噪音衰减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
[Abstract]:In the processing of multi-component seismic data of submarine cable OBC, besides surface wave interference, there is also a kind of S-wave side leakage interference noise which is difficult to eliminate in the Z componen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vector, strong amplitude, narrow frequency band and low phase velocity.And the cross-arranged cross-arranged common detection point gathers show three-dimensional conical feature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 wave noise and seismic acquisition construction, a three-dimensional wavelet transform conical filtering method for de-noising in cross cross region is proposed.In this method, wavelet transform and local simulated noise are used to avoid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loss brought by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F-K filter, and adaptive subtraction is used to eliminate interference.The fidelity of denoising is enhanced, and the real targeted denoising is realized.The method has achieved a good noise attenuation effect and greatly improved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of a certain block in Bohai Sea.
【作者单位】: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深水高精度地震勘探系统成套化研制(编号:2012AA09A21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十二五”科技重大项目“海上开发地震技术集成及应用研究(编号:CNOOC-KJ125 ZDXM06 LTD-10-KFSC-14)”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P63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国;刘效国;曹志阳;;海底电缆修复工艺及方法[J];电工技术;2010年06期
2 韩志军;陈光;;海底电缆登陆点及路径选择研究[J];吉林电力;2013年02期
3 张必成;机器人将参加修复日中海底电缆的调查[J];东海海洋;1984年01期
4 张国光;;海底电缆安全及其施工埋设技术研究[J];海洋技术;1992年01期
5 ;国内最长的110kV海底电缆敷设成功[J];华东电力;1995年12期
6 胡广华;世界上最长的海底电缆将在马来西亚修建[J];水力发电;1995年03期
7 ;我国最长的110kV海底电缆敷设成功[J];农村电气化;1996年02期
8 齐苇,李晓飞;填海造地中海底电缆的保护[J];广东水利水电;2004年04期
9 戴加彬;胜利油田海底电缆敷设工程安全对策浅谈[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年09期
10 Rick Donoghue;赵剑敏;;返回4D——新的海底电缆系统将使时移地震迅速发展[J];油气地球物理;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玉娟;;海底电缆的安全性探讨[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雷;;海底电缆故障点检测定位技术的研究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史增园;周滨;徐强;;海底电缆与拖缆二维资料深层成像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许江;刘天佑;李海东;;海底电缆磁场模型及磁异常探测[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奉虎;马洪新;;海底电缆带电状态埋设方法[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史令彬;卢志飞;林晓波;刘东露;章正国;陈国志;;海底电缆一体化监控架构研究[A];海洋经济与电力发展——第十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孙科沸;;海底电缆探测技术研究现状[A];中国通信学会201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永祥;;深水平台间海底电缆铺设中的ROV选型[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姜兆公;罗迪雷;任尚今;邹琪琳;;海底电缆在线综合监测新技术应用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201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石建敏;顾玉娟;;海缆工程概要[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涟浩邋赖刚;国产110千伏海底电缆在甬面世[N];宁波日报;2007年
2 ;海底电缆宽带之争[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3 王协云;220千伏海底电缆在厦门入海[N];国家电网报;2010年
4 黄银凤 朱斌斌;舟山:海底电缆保护引入智能语音装置[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5 记者 郭嘉轩 通讯员 张耀乾;我省海底电缆保护联席机制运行高效[N];海南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何英;新能源开发促海底电缆业繁荣[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栗清振;海底电缆将成为电缆产业升级新方向[N];中国电力报;2014年
8 徐博龙;渔区海底电缆该如何铺设和维护[N];浙江日报;2001年
9 董立万邋通讯员 朱守荣;依法管好海底电缆管道服务海区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海洋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秦羽 北仑记者站 李孟龙 顾霄扬;用技术创新破产业升级难题[N];宁波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安强;基于分布式光纤应变和温度传感的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状态监测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方守川;海底电缆地震勘探导航定位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Mаriа Kаlаshnikоvа(玛丽);中俄联合通信项目的经济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毅;复合海底电缆在线状态监测系统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陈行滨;基于GPMS的高压电缆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D];福州大学;2013年
4 刘征;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5 俞宙;一种海缆巡检ROV的机械结构设计与控制系统开发[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郭彤;海底电缆受船舶锚害风险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石玲;海底电缆铺设转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蒋俊杰;琼州海峡海底电缆铺设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苑光辉;高压海底电缆金属护套和铠装层损耗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10 宗继科;万达集团海底电缆项目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7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71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