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煤矿乏风瓦斯流入特性对填充床内置换热器取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09 11:23

  本文选题:乏风瓦斯 切入点:流入特性 出处:《煤炭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在实验验证数学模型有效基础上,研究了气体流入特性对煤矿乏风氧化床内置换热器取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床内置换热器取热率随床层入口气体质量流速均匀性指数的下降而减小,蜂窝陶瓷的存在导致气体流动单向导通、增大床层物理流速及辐射面积,使床层入口气体质量流速均匀性指数减幅相同时填充床内置换热器取热率减小幅度要比空床换热器大;床层入口气体平均质量流速不变时,内置热器取热率随床层入口气体温度均匀性变差而减小,温度分布不均同时引起流速分布不均,温度分布不均引起的取热率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相同平均质量流速、温度下床层入口气体流速不均引起的取热率下降幅度;对于立式氧化床,各部分气体由于温度不同导致的浮力大小不同以及气体所受浮力由于进风方式不同导致的对流动影响差异,换热器取热率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床层入口气体平均温度逐步升高,进风方式对取热率影响越来越明显。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 effect of gas inflow characteristics on the heat recovery of the inner heat exchanger of the spent air oxidation bed in coal mine i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removal rate de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uniformity index of mass flow velocity at the inlet of the bed, and the existence of honeycomb ceramics leads to the unidirectional conduction of gas flow and increases the physical velocity and radiation area of the bed.When the uniformity index of inlet gas velocity is reduced by the same amplitude, the heat removal rate of the packed bed inner heat exchange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empty bed heat exchanger, and when the average mass velocity of the inlet gas in the bed layer is constant,The heat removal rate of the inner calorizer decreases with the uniformity of the gas temperature at the inlet of the bed, and the uneve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leads to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velocity of flow,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heat removal rate caused by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ame average mass velocity.The decrease of heat removal rate caused by the uneven flow rate of inlet gas at the bed temperature; for vertical oxidation bed,The heat removal rate of heat exchanger changes with the difference of buoyancy caused by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the effect of buoyancy on flow caused by different inlet air.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inlet gas in the b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ir intake mode on the heat recovery rate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5EL035) 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9AA063202)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增丽;刘永启;高振强;刘小倩;;基于煤矿乏风热氧化的填充床内置换热器取热特性[J];煤炭学报;2015年06期

2 刘永启;杜德娟;毛明明;陈帅;郑斌;孟建;;预热催化氧化反应器导流系统的数值模拟与优化[J];煤炭学报;2013年10期

3 高增丽;刘永启;苏庆泉;高振强;;取热区蜂窝陶瓷几何特性对换热器取热率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2年04期

4 唐帅;刘永启;毛明明;高振强;;乏风氧化装置进气导流的流动均匀性研究[J];煤炭工程;2012年01期

5 毛明明;刘永启;高振强;唐帅;尤彦彦;;热逆流反应器的流动均匀性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8期

6 郑斌;刘永启;刘瑞祥;高振强;孟建;;煤矿乏风的蓄热逆流氧化[J];煤炭学报;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增丽;刘永启;高振强;;煤矿乏风瓦斯流入特性对填充床内置换热器取热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7年03期

2 赵斌;赵利杰;高明非;李文;吕俊复;;不同布置H型鳍片管束传热流动准则关联式[J];煤炭学报;2017年03期

3 李徐佳;王华山;李楠;;一维流场均匀性评价指标的修正系数及其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0期

4 张玉明;;低浓度瓦斯掺混技术在乏风氧化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4期

5 刘永启;毛明明;彭丽娟;郑斌;刘瑞祥;孟建;;工况参数对乏风瓦斯热氧化阻力特性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6 张迎;刘瑞祥;刘永启;郑斌;孟建;毛明明;;煤矿乏风瓦斯预热催化氧化装置数学模型[J];陶瓷学报;2015年03期

7 高增丽;刘永启;高振强;刘小倩;;基于煤矿乏风热氧化的填充床内置换热器取热特性[J];煤炭学报;2015年06期

8 王鹏飞;冯涛;陈丽娟;贾真真;;进气预热温度对煤矿乏风热逆流氧化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5年05期

9 毛明明;刘永启;郑斌;刘瑞祥;孟建;;煤矿乏风预热催化氧化床温度均匀性的研究[J];煤炭学报;2015年01期

10 萧琦;王建学;张建新;孟杰;索金莉;;通风瓦斯氧化装置在煤矿供热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4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晓霓;刘永启;孟建;尤彦彦;;煤矿乏风瓦斯热逆流氧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和试验[J];煤炭学报;2013年09期

2 高增丽;刘永启;苏庆泉;高振强;;取热区蜂窝陶瓷几何特性对换热器取热率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2年04期

3 唐帅;刘永启;毛明明;高振强;;乏风氧化装置进气导流的流动均匀性研究[J];煤炭工程;2012年01期

4 毛明明;刘永启;高振强;唐帅;尤彦彦;;热逆流反应器的流动均匀性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8期

5 孙继平;;基于物联网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防范措施及典型事故分析[J];煤炭学报;2011年07期

6 贾兴豪;彭向和;龙血松;;导流板改善弯管流场的数值模拟与优化[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刘永启;张振兴;高振强;刘瑞祥;郑斌;;乏风瓦斯蓄热氧化床阻力特性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10年06期

8 张振兴;刘永启;高振强;刘瑞祥;;陶瓷蓄热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模拟研究[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0年02期

9 桑逢云;赵国泉;;通风瓦斯利用技术比较与设备选择[J];中国煤层气;2010年02期

10 蒲舸;李文俊;闫云飞;;超低浓度甲烷气体催化燃烧数值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邸长友;外取热器取热管断裂失效原因分析[J];压力容器;2002年03期

2 尹冬梅 ,杨占波,孙新红;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外取热器的制造[J];压力容器;2002年08期

3 张勤;浅谈外取热器的使用与管理[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年11期

4 赵玉香;;外取热器取热管内壁裂纹成因分析[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9年03期

5 王春峰;万德斌;王宁;孙惠山;;催化外取热器换热分析[J];当代化工;2010年05期

6 赖周平;取热器[J];石油化工设备;1986年01期

7 刘锦州,张勤,,曲国君,初凤兰;怎样提高外取热器管束的使用寿命[J];石油化工设备;1995年04期

8 吴永昌,张保华,程述声;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外取热管束损坏原因分析[J];节能技术;1999年04期

9 杨开岩;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外取热器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年01期

10 丁全福;;气控串联式外取热器在庆阳石化催化改造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会雄;林英;牛天文;孙树翁;郭斌;;35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外取热器水动力特性计算方法[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家辉;;外取热器取热管裂纹成因分析[A];压力管道技术研究进展精选集——第四届全国管道技术学术会议[C];2010年

3 杨锦明;聂白球;杨湘伟;;外取热器取热套管开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4 潮道明;;外取热器取热管破口及缺陷分析[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傅世昭;张建民;;RFCC装置外取热器管束失效分析与预防[A];石油和化工设备管道防腐技术与对策专题研讨会文集[C];2010年

6 葛元义;曹凤齐;姜日元;;吉化炼油厂重油催化装置内取热器换热管束泄漏分析及对策[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2年

7 冀海燕;王恩宇;何耀东;;高含水率土壤蓄热及取热特性试验研究[A];绿色设计 创新 实践——第5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文集[C];2013年

8 刘显成;卢春喜;时铭显;;两段气升式气固环流取热器导流筒壁与床层间的传热特性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9 欧阳坤泽;邹道忠;;利用冷却塔取热的气源热泵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运行实践[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章盛莉;土壤调温,冬取热夏释热[N];长沙晚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彦;低温余热的取热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26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726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4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