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地区与花岗岩有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预测
本文选题: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 花岗岩 ; 参考:《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中南地区与花岗岩有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风化壳结构、矿物组合特征和成矿机理等研究情况。基于中南地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和海南五省区的地质背景对该区与花岗岩有关的稀土矿床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采用已知矿床(化)点或矿集区、花岗岩出露条件、地形因素结合气候等因素作为预测依据,对中南地区与花岗岩有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区带进行了预测,划分出5个Ⅰ级成矿区带、6个Ⅱ级成矿区带和9个Ⅲ级成矿区带。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weathering crust structure, mineral assemblag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the ion adsorbent rare earth deposits related to granite in central and South China are summarized.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five provinces, Hunan, Hubei, Guangxi, Guangdong and Hainan, is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rare earth deposits related to granite in the middle and South regions. By using the known deposit (chemical) point or ore area, granite outcropping conditions, topographic factors and climate factors as the prediction basis, the ore-forming zone of the ion adsorptive rare earth deposit in the middle and south areas is predicted, and 5 grade I mineralization zones, 6 second grade metallogenic zones and 9 grade III metallogenic belts are divided.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354)
【分类号】:P61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一敢;方科;卢见昆;周文达;;广西龙江矿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规律对比[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2 苑鸿庆;李社宏;程飞;裴秋明;张有军;孙明行;张海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风化壳地球化学与风化物粒度研究——以姑婆山养民冲稀土矿床为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3 王登红;王瑞江;李建康;赵芝;于扬;代晶晶;陈郑辉;李德先;屈文俊;邓茂春;付小方;孙艳;郑国栋;;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地质;2013年02期
4 池汝安;田君;罗仙平;徐志高;何正艳;;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基础研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04期
5 赵淑权;李福生;谈明光;陈英民;许家昂;张辉;胡和平;朱国英;;离子吸附型稀土富集物分析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辐射卫生;2012年01期
6 杨大欢;肖光铭;;广东省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J];地质与资源;2011年06期
7 李社宏;潘新奎;缪秉魁;姚明;皮乔辉;刘祥;张青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以广西姑婆山和广东新丰地区为例[J];矿物学报;2011年S1期
8 周喜;韩晓英;;我国稀土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上)[J];稀土;2010年05期
9 程建忠;车丽萍;;中国稀土资源开采现状及发展趋势[J];稀土;2010年02期
10 池汝安;田君;;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评述[J];中国稀土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伍红强;离子型稀土矿抑杂浸出工艺及机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汀;范振婷;王登红;李晓妹;郑国栋;;国内外主要稀土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成本收益对比分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2 刘超;赵汀;王登红;李建康;;中国锶矿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战略思考[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3 刘丽君;王登红;杨岳清;付小方;郝雪峰;潘蒙;唐屹;陈振宇;;四川甲基卡新三号稀有金属矿脉成矿特征的初步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4 李社宏;严松;缪秉魁;苑鸿庆;丁安军;粟阳扬;黄会平;;中南地区与花岗岩有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预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5 赵汀;王登红;黄文斌;李晓妹;郑国栋;孙艳;于扬;;三稀战略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与应用[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6 王登红;赵汀;何晗晗;刘新星;刘祥;黄华谷;;中南地区三稀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进展综述[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7 王登红;刘丽君;刘新星;赵芝;何晗晗;;我国能源金属矿产的主要类型及发展趋势探讨[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8 苑鸿庆;李社宏;缪秉魁;姚明;严松;粟阳扬;;姑婆山与大宁岩体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尾砂中稀土及重金属对比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9 张佳莉;张青伟;阳纯龙;高攀;缪秉魁;皮桥辉;李社宏;;桂西铝土矿中稀有和稀散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10 章涛;缪秉魁;姚明;王婵;高杨;杨文;;广西栗木钨锡多金属矿区铷矿床地质特征及其资源评估[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建峰;抑杂剂与离子型稀土矿中铝杂质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红;赵芝;于扬;赵汀;李建康;代晶晶;刘新星;何晗晗;;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J];岩矿测试;2013年05期
2 邓茂春;王登红;曾载淋;张永忠;赵芝;邹新勇;陈斌锋;;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圈矿方法评价[J];岩矿测试;2013年05期
3 谭德兴;;皖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特征[J];安徽地质;2013年01期
4 陈宏毅;张波;何辉;杨扬;;华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初探[J];南方国土资源;2012年12期
5 王成辉;王登红;黄凡;徐珏;陈郑辉;应立娟;刘善宝;;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J];中国地质;2012年05期
6 吴晶;冯秀娟;;稀土元素对植物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年04期
7 李慧;徐志高;余军霞;张越非;池汝安;;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矿石性质及稀土在各粒级上的分布[J];稀土;2012年02期
8 杨大欢;肖光铭;;广东省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J];地质与资源;2011年06期
9 唐专红;李玉坤;张能;魏巧仙;吴年冬;唐娟红;荣红;彭展;;广西姑婆山地区矿产远景调查主要成果与进展[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1年04期
10 罗小亚;;湖南省稀土矿成矿条件及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形成机制[J];矿物学报;2011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贺欢;攀西稀土矿开采中气载放射性污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小军;攀西稀土生产中固体废物放射性污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武平;我国稀土产业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赵志丹,王立全,江新胜;西藏过铝花岗岩研究近况[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2 王德滋;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高校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3 洪大卫;王涛;童英;;中国花岗岩概述[J];地质论评;2007年S1期
4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J];岩石学报;2008年10期
5 邵其东;钱元明;吴登晨;;花岗岩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对一些问题的认识[J];西部探矿工程;2012年10期
6 王宠;;关于福建后侏罗纪的两种花岗岩相的简介[J];地质学报;1956年01期
7 Л.В.Таусон ,田华振;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类型[J];地质地球化学;1975年01期
8 张之平;;陕西秦岭地槽区花岗岩成因及成矿问题浅见[J];西北地质;1978年05期
9 S.Suensilpong;P.Putthapiban;N.Mantagit;王志泰;;含锡花岗岩的某些特征及其与构造条件的关系[J];云南地质;1982年02期
10 ;陕西省花岗岩类研究成果评审验收[J];陕西地质;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旗;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贾秀勤;;21世纪的花岗岩研究,路在何方?——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六[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2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赵志丹;江新胜;;西藏过铝花岗岩的初步研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聂凤军;裴荣富;吴良士;张洪涛;;内蒙古中南部古陆边缘花岗岩类及其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5)[C];1992年
4 权恒;;内蒙古东部黄岗地区花岗岩类型及锡矿[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6)[C];1983年
5 王玉太;史明魁;谭运金;张传荣;;南岭地区含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演化特点[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6 ;中国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2008年出版专著)[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7 张旗;王元龙;金惟俊;贾秀勤;李承东;;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旗;王焰;潘国强;李承东;金惟俊;;花岗岩源岩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四[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杨树锋;陈汉林;陈芙蓉;竺国强;姜继双;;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磁性特征及地质意义[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杨树锋;陈汉林;姜继双;竺国强;;高温高压下华南两类花岗岩的波速特征及构造意义[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殿华;袁奎荣把名字刻在花岗岩上的地质学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2 博雅;花岗岩类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有本质差别[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科强;浙西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施彬;东昆仑黑海地区加里东期过铝质花岗岩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周洁;江南造山带东段含钨花岗岩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郭春丽;赣南崇义—上犹地区与成矿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类的研究及对南岭地区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5 李永军;花岗岩类地质信息的采集与集成[D];长安大学;2005年
6 庞振山;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白宪洲;滇西龙陵地区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成矿作用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8 李鹏春;湘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吴锁平;柴北缘古生代花岗岩类成因及其造山响应[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10 张少兵;扬子陆核古老地壳及其深熔产物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志才;滇西龙陵象达—平达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罗刚;赣西北花山洞钨矿隐伏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定年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安永龙;中祁连中段丹德尔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隆隆;内蒙古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区花岗岩类岩体时空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刘跃;胶东早白垩世早期新城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贡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李世民;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过程:西羌塘地块晚侏罗世岩浆岩约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陈虹;内蒙古阿拉善巴音诺尔公一带二叠纪侵入岩地质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魏娟娟;北武夷龙头岗—王坞铜多金属矿田花岗岩类岩浆作用与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王U,
本文编号:1854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85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