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土地损毁程度评价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 + 复垦 ; 参考:《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21期
【摘要】:土地损毁程度评价是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和受损农民补偿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该文以东滩煤矿为例,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划分评价单元,采用基于模糊意见集中决策的序关系分析法(G1法)确定指标权重,针对高潜水位矿区的特点,将极限条件法和可拓评价方法相结合,对其2014—2018年开采造成的采煤沉陷区的土地损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拟损毁的土地面积总共为1 675 hm~2,其中轻度损毁面积为968.2 hm~2,中度损毁面积为379.53 hm~2,重度损毁面积为327.27 hm~2。与简单的以积水状况确定损毁程度的经验方法比较表明,经验做法往往低估了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土地的损毁水平。该研究为东滩煤矿科学合理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确定受损农民补偿标准提供了支持,为同类型的其他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土地损毁程度的评价提供了借鉴。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land damage degree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reclamation scheme and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damaged farmers in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Dongtan coal mine ,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land damage degree of mining subsidence area caused by mining subsidence area in 2014 - 2018 by combining the limit condition method and extension evaluation method .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amage degree of the mining subsidence area caused by mining in 2014 - 2018 is 327.27 hm ~ 2 . 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 support for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eparation of land reclamation scheme for Dongtan coal mine ,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land damage degree in the mining subsidence area of other high - diving - level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s of the same type .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637)
【分类号】:TD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舟;;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4期
2 常贵晨;国务院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提出要求[J];中国工程咨询;2003年07期
3 赵欣;对南票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王明立;胡炳南;赵有星;;采煤沉陷区工程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3期
5 谭勇强;;采煤沉陷区治理与棚户区改造中沉陷土地的利用[J];煤矿开采;2008年02期
6 袁静宜;韩科明;;采煤沉陷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研究[J];煤矿开采;2008年04期
7 贾善明;;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8 韩科明;李凤明;;采煤沉陷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J];煤炭学报;2009年12期
9 杨占军;李焕忠;;抚顺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初步设想[J];露天采矿技术;2009年06期
10 江崇国;;探索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的可持续综合治理利用模式[J];四川建筑;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刚;;对淮南采煤沉陷区治理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陈利生;姜升;刘陵;;采煤沉陷区建筑用地复垦工程施工的实践与体会[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明立;张华兴;;采煤沉陷区地表残余移动变形的计算分析[A];全国开采沉陷规律与“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明立;;采煤沉陷区地表残余移动变形及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5 刘学成;韩书才;;靖远矿区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6 刘明;姜志刚;刘金辉;王华国;张峰;魏跃东;杨丽娜;;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与探讨[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贾俊姝;周心澄;高国雄;马海宽;;采煤沉陷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异质性分析——以山西东大煤矿为例[A];GPS在水利行业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渠俊峰;张绍良;李钢;;基于采煤沉陷区复垦的水资源蓄控规划[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贾林刚;;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徐法奎;张凤歧;李凤明;孙岐发;谭勇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效果分析[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永杰;国家省市专家聚集抚顺共商采煤沉陷区整治大计[N];抚顺日报;2006年
2 ;综合治理地方煤矿采煤沉陷区[N];山西政协报;2008年
3 张丽莉;胡冬梅深入采煤沉陷区调研[N];长白山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英姿 实习生 胡牧;亿元投资力挺耒阳采煤沉陷区“升起”[N];衡阳日报;2009年
5 记者 孟银凤 尚慧辉 刘宇;将山西地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列为国家试点[N];山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陈红娟;确保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顺利进行[N];铜川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省政府调研组来淮调研采煤沉陷区情况[N];淮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杨秀勇;全市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完成投资72%[N];六盘水日报;2009年
9 记者 胡京春;采煤沉陷区治理要科学规划统筹管理[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刚;惠农采煤沉陷区再获中央补助资金5600万[N];宁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淼;采煤沉陷区生态演替规律及菌根修复作用与后效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2 黄先栋;高潜水位采煤沉陷耕地报损核减标准与制度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
3 周妍;矿山土地复垦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及信息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郭利刚;我国煤矿、金属矿损毁土地复垦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冬;济宁采煤沉陷区水土资源时空演变及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白蕾;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财政支持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郑佳重;宿州市朱仙庄—芦岭采煤沉陷区蓄滞洪效果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4 白雪雪;县域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赵博;采煤沉陷区河湖连通与水生态模式构建综合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6 张烨;山西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7 宋晓;鹤壁八矿采煤沉陷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复垦方案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高芳芳;采煤沉陷区景观生态再造技术探析[D];山西大学;2013年
9 韩科明;采煤沉陷区稳定性评价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10 杨君;开采中的高潜水位煤矿区土地利用与农业园区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95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89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