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中国能源沉积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29 18:38

  本文选题:能源沉积学 + 细粒沉积成因模式 ; 参考:《沉积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沉积学发展与石油、天然气、煤炭、砂岩型铀矿等矿产资源工业化开采紧密相关,能源沉积学作为沉积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学科,在资源勘探发现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有效发现资源、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能源沉积学在技术方法上建立了遥感、雷达、地震、纳米CT等六个级别尺度研究方法,为沉积储层学科发展提供支撑。在理论认识上取得了五方面重要进展:1)建立了克拉通台地沉积储层新模式,为古老含油气系统提供理论指导;2)建立海陆相细粒沉积成因模式,揭示富有机质页岩分布规律,为烃源岩评价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3)发现非常规致密储集层微纳米级孔喉系统,指导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储层评价;4)研究含煤沉积体系和聚煤作用,指导煤炭资源评价;5)揭示砂岩型铀矿富集机理,指导铀矿资源评价与开采。展望能源沉积学发展,源—渠—汇沉积体系、海陆相细粒沉积学、古老小克拉通碳酸盐岩沉积学等将成为能源沉积学的重要内容;储层非均质性、非常规储层全面表征与深部储层极限将是储层沉积学发展的热点,砂岩型铀矿、煤系等沉积系统是固体矿产沉积研究的重点领域;气、液、固不同能源矿藏空间有序沉积与共生规律研究是资源勘探重点方向;大数据与沉积学方法创新将为能源沉积学发展提供新机遇。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ediment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dustrial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oil, natural gas, coal and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As an important applied branch of sedimentology, energy sedimentology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find resources and reduce cost effectively. In recent years, energy sedimentology has established six scal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remote sensing, radar, earthquake, nano-CT and so on, which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dimentary reservoir. A new model of craton platform sedimentary reservoir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ancient oil-bearing systems. (2) A genetic model of marine and continental fine grain deposi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organic matter rich shale is revealed.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source rock evaluation and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finds out the micro-nano pore throat system of unconventional dense reservoir, which can guide the evaluation of tight oil and gas and shal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4) to study the coal-bearing sedimentary system and coal accumulation. (5) to reveal the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and to guide the evaluation and mining of uraniu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edimentology, source-channel-sink sedimentary system, marine and continental fine grain sedimentology, ancient small craton carbonate sedimentology and so on will become important contents of energy sedimentology,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etc.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and the limit of deep reservoirs will be the hot spots of reservoir sedimentology. The sedimentary systems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and coal measures are the key areas in the study of solid mineral deposits. The research on spatial orderly deposition and symbiosis of solid mineral deposits with different energy sources is the key direction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big data and sedimentology methods will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ediment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中国石油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239000)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7ZX05001)~~
【分类号】:P618.1;P61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成龙;;从一个实例看西方地勘者在蒙古寻找砂岩型铀矿[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7年04期

2 杨明霞;孙占学;刘亚洁;史维浚;;适应于某砂岩型铀矿的嗜酸性微生物的驯化研究[J];矿业工程;2009年05期

3 刘杰;陈路路;李晓东;杨冰彬;;砂岩型铀矿的发展现状及分类方案研究[J];科技广场;2013年02期

4 谈成龙;美国4种卷状砂岩型铀矿[J];国外铀金地质;1996年03期

5 刘建军;努和廷地区古河道砂岩型铀矿遥感信息提取[J];铀矿地质;2000年01期

6 谈成龙;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几种勘查方法[J];铀矿地质;2000年03期

7 罗梅;赵杰;;松辽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J];矿床地质;2002年S1期

8 张金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工作阶段划分及其目的任务[J];国外铀金地质;2002年03期

9 王正邦;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J];铀矿地质;2002年01期

10 陈祖伊;亚洲砂岩型铀矿区域分布规律和中国砂岩型铀矿找矿对策[J];铀矿地质;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德长;崔焕敏;赵英俊;;论砂岩型铀矿断隆成矿的观点[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2 刘德长;崔焕敏;赵英俊;;论砂岩型铀矿断隆成矿的观点[A];全国成矿理论与深部找矿新方法及勘查开发关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希刚;;物探资料整理在水成砂岩型铀矿预测中的应用[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夏毓亮;刘汉彬;;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夏毓亮;刘汉彬;;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6 孙玉壮;刘池阳;代世峰;秦鹏;孟志强;;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的地球化学性质[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邓小卫;王国庆;贺建国;陈秋;;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物化探方法技术研究应用[A];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七)中国西部地球物理研究与实践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20周年专集[C];2007年

8 侯惠群;韩绍阳;柯丹;胡水清;;砂岩型铀矿弱信息提取软件的研制及应用[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尹金双;刘汉彬;张建锋;郭虹;薛丽丽;;地球气与砂岩型铀矿的元素分量化探勘查[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石桂;伍显红;王利民;;地震相分析在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少华;发现我国首个万吨级地浸砂岩型铀矿田[N];中国矿业报;2008年

2 毛咏;新疆 发现第一个万吨级地浸砂岩型铀矿田[N];西部时报;2008年

3 记者 吴岗 通讯员 刘洁;全国砂岩型铀矿远景调查部署研讨会召开[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4 于利;地大学者打开砂岩型铀矿宝库门[N];中国矿业报;2007年

5 本报通讯员 张海淼 刘学努 本报记者 李伟锋;草原找铀人[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6 宁薇 李彦军;铀矿勘探有了新思路[N];中国矿业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王一娟;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取得重大突破[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记者 吴岗;煤铀兼探技术方法渐趋成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通讯员 宁薇 李彦军;焦养泉提出找铀新思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10 记者 胡其峰;我科学家建立地球化学基准值[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帮杰;准噶尔盆地东缘铀及多金属勘查高光谱遥感应用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6年

2 吴柏林;中国西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地质与成矿作用[D];西北大学;2005年

3 刘晓阳;地浸砂岩型铀矿松散岩层取心钻进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4 许强;尼日尔阿泽里克地区砂岩型铀矿控矿因素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3年

5 孙泽轩;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振强;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7 郭庆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凯;砂岩型铀矿活性炭测氡数据处理及远景预测[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2 谭思源;准噶尔盆地东缘中下侏罗统沉积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成矿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陈虎;新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区磁异常处理与解释[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4 寸小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纳岭沟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D];西北大学;2016年

5 马小雷;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球物理场特征与砂岩型铀矿关系[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6 孙莉;鄂尔多斯盆地大营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西北大学;2016年

7 蔡中超;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在砂岩型铀矿测井数据解释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8 宋子升;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D];西北大学;2013年

9 胡大春;十红滩砂岩型铀矿中参与硫循环相关细菌多样性初探[D];西北大学;2013年

10 吴国东;鄂尔多斯盆地隐伏砂岩型铀矿勘查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951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951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5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