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爆炸荷载作用下模型介质裂纹扩展试验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31 08:47

  本文选题:爆炸力学 + 裂隙介质 ; 参考:《实验力学》2017年01期


【摘要】:为研究爆炸载荷作用下裂隙介质裂纹扩展规律,以含人工裂隙的有机玻璃薄板为介质,分别以炮孔中心到人工裂隙垂直距离L和人工裂隙长度D为变量,采用单发雷管爆炸加载试验模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爆炸荷载作用将使裂隙介质形成径向裂纹、翼裂纹、层裂裂纹和似层裂裂纹;人工裂隙能够阻隔径向裂纹的扩展,径向裂纹的扩展对距离L比长度D更敏感;翼裂纹是爆炸绕射波或绕射波与压缩应力波共同作用产生的,翼裂纹的长度随距离L增加而降低;入射压缩应力波与反射拉伸应力波叠加形成的净拉伸应力拉裂介质形成层裂效应、引起径向裂纹弯曲形成似层裂效应,层裂裂纹和似层裂裂纹几乎平行于人工裂隙。研究结果可为裂隙岩体爆破设计、冲击矿压防治和结构工程防护等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rack propagation law of fractured medium under explosive loading, the organic glass thin plate with artificial fissures is taken as medium,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ole to the artificial crack L and the length of artificial crack D as variables, respectively. A single detonator explosive loading test model was used to carry out the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radial crack, wing crack, spallation crack and quasi spallation crack can be formed by explosive load, and artificial crack can block the propagation of radial crack, and radial crack propagation is more sensitive to distance L than length D. The wing crack is produ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xplosion diffraction wave or the diffraction wave with the compression stress wave, and the length of the wing crack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L. The net tensile stress crack medium form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incident compressive stress wave and the reflected tensile stress wave forms a spallation effect, which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quasi-spallation effect of the radial crack bending, and the spallation crack and the quasi-spallation crack are almost parallel to the artificial crack.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lasting design, rock burst prevention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rotection of fractured rock mass.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ZB194/11ZD1009)
【分类号】:TD2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改进流钢砖的断面层裂[J];钢铁;1956年13期

2 沈乐天,赵士达,白以龙,赵双录;酚醛玻璃钢层裂准则的实验研究[J];力学学报;1984年06期

3 王泽平,恽寿榕,谢放;层裂问题的数值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4 郑坚,孙成友,黄风雷,黄正平;45钢层裂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5年02期

5 黄弘读,郑哲敏,俞善炳,谈庆明;突然卸载下含气煤的层裂[J];煤炭学报;1999年02期

6 王永刚,贺红亮,陈登平,王礼立,经福谦;延性金属层裂模型比较[J];爆炸与冲击;2005年05期

7 王永刚;贺红亮;;拉伸应变率对20钢层裂特性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07年03期

8 胡刚,周玉伟,于正萍;层裂异常现象分析[J];煤炭技术;1999年04期

9 黄风雷,王泽平,恽寿榕;延性动态增长模型及其在层裂研究中的应用[J];兵工学报;1995年01期

10 曾丹勇,周明,张永康,蔡兰;激光层裂法定量测量薄膜附着力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凤国;秦承森;周洪强;;不同层裂损伤演化方程的分析与比较[A];计算爆炸力学进展[C];2006年

2 陈大年;谭华;俞宇寅;谢书港;王焕然;刘国庆;尹志华;;一种基于空穴聚集的层裂模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陶钢;付源辉;崔艳丽;;紫铜板在爆炸加载下的层裂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4 张凤国;;惯性及弹塑性效应对延性金属材料层裂损伤的影响[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1年版[C];2011年

5 陈永涛;李庆忠;胡海波;;低相变阈值金属高压加载下的相变层裂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陈千一;刘凯欣;;改进的孔洞增长模型及其在层裂问题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凤国;周洪强;洪滔;;晶粒尺度对延性材料层裂损伤影响的数值分析[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8 裴晓阳;贺红亮;李平;彭辉;;延性金属层裂的损伤演化动力学研究[A];第五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裴晓阳;;延性金属层裂的研究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2年版)[C];2012年

10 张磊;陈德兴;张守保;余泽清;刘飞;胡时胜;;混凝土材料层裂机理研究[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世文;复杂应力状态对材料层裂特性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2 张磊;混凝土层裂强度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曹结东;含损伤热粘塑性本构数值算法和铝锂合金动态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俞宇颖;强冲击载荷作用下LY12铝合金的准弹性卸载特性及层裂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5 祁美兰;高纯铝拉伸型动态破坏的临界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董杰;复杂结构在冲击和振动加载下动态响应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帆;强激光加载铝材料动态损伤特性研究及其微介观结构观测[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翟少栋;气炮加载和强激光加载下金属铝层裂行为的对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3 廖礼;混凝土材料动态间接拉伸和层裂试验的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权长青;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层裂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5 周朝阳;2014铝合金层裂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魏波;冲击载荷下材料层裂的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吴青山;渝怀铁路顺层岩质边坡的爆破层裂效应与减震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裴晓阳;损伤度函数模型用于碰撞和内爆加载下钢层裂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9 张灿光;活性粉末混凝土层裂强度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顾文艳;薄膜激光层裂微成形的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9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959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f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