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级尾砂絮凝沉降特性研究
本文选题:细尾砂 + 絮凝沉降 ; 参考:《矿业研究与开发》2017年09期
【摘要】:尾砂沉降是充填采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选矿技术的发展,尾砂粒径越来越细,细粒级尾砂沉降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矿山充填效率。为研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细粒级尾砂的沉降特性,采用正交试验法开展细粒级尾砂静态絮凝沉降试验,探讨沉降速度和底流浓度最佳时各影响因素的最优值。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后认为,尾砂沉降效果最优的絮凝剂是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尾砂浆入料浓度是影响沉降速度最显著的因素,其次是絮凝剂溶液浓度和絮凝剂单耗,影响底流浓度的显著性顺序为尾砂浆入料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推荐细粒级尾砂沉降参数为尾砂入料浓度20%,絮凝剂单耗140g/t,絮凝剂溶液浓度0.1%。
[Abstract]:Tailing settl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illing mining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particle size of tailings i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and the slow settling rate of fine tailing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filling efficiency of min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tailing under multi-factor coupling, the static flocculation settlement test of fine tailing was carried out by orthogonal test, and the optimum value of each factor was discussed when the settling velocity and the bottom flow concentration were optimal. The results of range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best flocculant for tailings settlement is anionic polyacrylamid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ail-mortar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ettling rate. The second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flocculant solution and the consumption of flocculant. The significant order of influencing the bottom flow concentration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tail-mortar, the unit consumption of flocculan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flocculant solu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settling parameters of fine grain tailing sand are the concentration of 20% tailings, the unit consumption of flocculant 140 g / 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0.1 g / t of flocculant solution.
【作者单位】: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CXZZSS2017070、2017S0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16209220)
【分类号】:TD92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林应;锥形底尾砂仓的使用与改进[J];矿山机械;2000年07期
2 汪顺才;张春雷;朱伟;王方汉;曹维勤;;尾砂浓度对固化尾砂初始流动性和强度的影响[J];金属矿山;2008年02期
3 马恩荣;立式砂仓中尾砂的流动规律[J];黄金;1981年01期
4 赵云录;利用尾砂制砖[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88年04期
5 汪良栋;依法治理开矿尾砂危害的体会[J];江西水利科技;1994年01期
6 屈创治;七宝山铜锌矿新建尾砂处理线投产[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0年11期
7 余健,戴兴国,黄仁东;帷幕隔离尾砂充填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0年01期
8 刘文永,孙恒虎;含粘土尾砂固化的研究[J];中国矿业;2000年02期
9 罗来和,孙立仁;麻阳铜矿重大安全隐患——尾砂液化区的预防与治理[J];世界采矿快报;2000年09期
10 韩诗章;大庄子金矿充填尾砂量不足的解决途径[J];采矿技术;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中友;;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石英尾砂综合利用[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王洪毅;房青松;;尾砂分离资源综合利用的探索[A];冀晋琼粤川鲁六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茂林;郑文达;许毓海;王跃林;;提高凡口铅锌矿尾砂利用率的工业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晓文;黄雪梅;华燕丽;;三角潭钨矿尾砂工艺矿物学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申文周;刘林会;;尾砂充填采空区在石村铁矿的实践与探讨[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6 崔路成;卢耀军;;金川二矿区废石、尾砂及粉煤灰充填利用[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下册)[C];2010年
7 周光亮;;尾砂滤饼搅拌破碎造浆系统设计[A];鲁冀晋琼粤川六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桥;;矿山尾砂充填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0全国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赵结斌;;章家谷尾矿库尾砂综合利用研究[A];复杂难处理矿石选矿技术——全国选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魏秀泉;孙恒虎;易忠来;冯向鹏;;复合热活化铁尾砂胶凝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余万芳邋实习生 王琼;尾砂废弃物变绿色建材[N];绍兴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陈晨 通讯员 刘双发;“吃”进尾砂产出精品[N];郴州日报;2010年
3 刘成飞 高仁会;兴隆县引资2300万实施尾砂治理项目[N];承德日报;2009年
4 李鹰 王志明 赵大庆;1~9月马钢桃冲矿尾砂增效超百万元[N];中国冶金报;2006年
5 夏富青;废砂库变成“聚宝盆”[N];中国矿业报;2008年
6 记者 余齐斌 通讯员 杨明才;矿院一项目获科技部立项[N];马鞍山日报;2013年
7 桃宣 郑长河;桃冲矿:尾砂变成“金娃娃”[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孙忠义;铜绿山矿环保与生产同步发展[N];黄石日报;2011年
9 苏思苹;华锡凤凰公司尾砂矿选别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10 ;金属矿山高浓度及膏体细尾砂充填技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勃;尾砂固结排放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2 魏书祥;尾砂固结排放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鑫;南方离子型稀土尾砂的高岭土分选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年
2 韩新开;以铁尾砂为主的植生基质的稳定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3 赵玉容;水口山柏坊铜矿尾砂应用于建筑材料的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杜向红;铅锌矿尾砂综合回收与利用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梅娟;铅锌矿尾砂污染农田的修复治理与利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6 冯岩;卧式砂仓高浓度分级尾砂充填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郑伯坤;尾砂充填料流变特性和高浓度料浆输送性能研究[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1年
8 郑栩锋;矿尾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曹春蕾;超细尾砂充填胶固料与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的合理顺序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旭;一种用于难凝尾砂的水淬渣基胶结材料研究[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1987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98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