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豫西崤山老里湾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发布时间:2018-06-16 04:49

  本文选题:老里湾岩体 + Rb-Sr年代学 ; 参考:《地质通报》2017年07期


【摘要】:豫西崤山老里湾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崤山地区东部,是河南省地矿局地矿一院近年新发现的二长花岗岩体。岩体内部已发现多个矿体,为探寻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对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体内部矿化特征研究,揭示其形成机制及成矿作用。全岩Rb-Sr定年结果显示,老里湾岩体的侵位时间是149±11Ma。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为高硅、高铝、富碱、低镁的钾玄质、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δ Eu=0.62~0.66,具有中等的负Eu异常,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岩体具有中等含量Sr,低Yb、Y,揭示源区除石榴子石外还有斜长石残留;岩体形成于加厚地壳向正常地壳减薄的环境。岩体内部矿化特征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成矿时代属晚侏罗世,老里湾岩体成矿是豫西地区晚侏罗世成矿事件在崤山东部地区的地质响应。老里湾岩体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找矿前景较好,岩体周边地区应被视为崤山东部重点找矿靶区之一。
[Abstract]:The Laoliwan rock body of Xiaoshan Mountain in western Hen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Xiaoshan area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ontinental Block. It is a newly discovered monzomorphic granite body recently discovered by the Geology and Mining Bureau of Henan Province. Several orebodi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rock mas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rock mas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ineralization, the petrology,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mass have been studied,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rock mass have been revealed. The Rb-Sr dating results of the whole rock show that the emplacement time of Laoliwan is 149 卤11 Ma.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mass a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silicon, high aluminum, alkali rich, low magnesium kalanite, quasialuminum-peraluminous granites, light REE enrichment, heavy REE depletion, light REE, The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are strongly differentiated, 未 -EU 0.62 ~ 0.66, with moderate negative EU anomalies, enriched in Rbn, Th, U, K and other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such as the depletion of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such as NbPU, Ti, etc. The rock mass has moderate content of Sr and low YbCY, which reveals that plagioclase remains in the source area besides pomegranate. The rock mass is form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 thickened crust is thinned to the normal crust. The ore-forming age of the ore-forming age belongs to the late Jurassic. The ore-forming of Laoliwan is the geological response of the late Jurassic metallogenic even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Xiaoshan. The Laoliwan rock ma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metallogeny and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 is good.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rock mass should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ore-prospecting targets in XiaoShandong.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招标项目《河南省崤山地区1:5万区域矿产调查(2012)》(编号:豫国土资发[2009]93号)
【分类号】:P588.12;P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德文,张培震,万景林,李大明;碎屑颗粒热年代学——一种揭示盆山耦合过程的年代学方法[J];地震地质;2000年S1期

2 张虎男,赵红梅,,常郁;~(14)C年代学研究的现状与应变对策[J];华南地震;1996年01期

3 钟巍,熊黑钢,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大林成行;策勒达木沟剖面年代学研究及意义[J];干旱区研究;1998年01期

4 韩以贵;蔡晓荻;赵坤玲;王蕊;;构造-热年代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J];地质找矿论丛;2008年02期

5 孙芹;牛鹏飞;;成矿年代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6 Julie Brigham-Grette;杜远生;;第四纪地质年代学研究的现行趋势[J];地质科学译丛;1988年01期

7 宋彪,赵敦敏,万渝生;辽宁弓长岭含铁建造年代学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2年04期

8 陈文寄;T.M.Harrison;O.M.Lovera;M.T.Heizler;;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发展与展望(Ⅱ)——构造-热年代学研究的最新成果[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3年04期

9 毛伟;李晓峰;;广东大宝山地区成岩年代学研究[J];矿物学报;2013年S2期

10 丁平;沈承德;易维熙;刘克新;丁杏芳;付东坡;;广东四会古森林地下生态系统~(14)C地层年代学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明;谭凯旋;;地质热年代学及其应用[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小明;谭凯旋;;地质热年代学及其应用[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3 张照伟;李文渊;高永宝;赵东宏;彭素霞;;莲花沟岩体年代学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郑德文;万景林;张培震;袁道阳;李大明;;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郑德文;万景林;张培震;袁道阳;李大明;;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6 沈传波;梅廉夫;吴敏;汤济广;;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孟宪梁;;活断层年代学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8 赵志中;;青藏高原第四纪冰碛物的年代学及环境变迁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9 王洪作;吴俊奇;陈培荣;汤江伟;任海涛;;671矿床赋矿围岩锆石U-Pb年代学与形态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吴林;杨列坤;师文贝;王非;;~(40)Ar/~(39)Ar热年代学现状与问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田雪莲 特约记者 曹菲;北京离子探针中心铸就世界年代学科技平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静娴;Ⅰ、硅酸盐高精度B同位素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Ⅱ、南海海山玄武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2 王苏珊;黑龙江省三道湾子地区岩浆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王清利;天山及邻区古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4 龚俊峰;喜马拉雅中东段~(40)Ar/~(39)Ar年代学及热史演化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5 张吉衡;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丁聪;福建东南沿海泉州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向必伟;北大别造山后伸展过程构造热年代学与变形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杨静;表生含钾矿物~(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探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9 徐先兵;武夷山地区显生宙构造变形与年代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孙巍;兴安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下古生界锆石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U_辉;赤峰下马架—刘家营子流纹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森;赤峰地区基性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杨赫鸣;皖南逍遥地区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王阳;内蒙古塔尔气地区佳疙瘩组地质特征及锆石年代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邓俊峰;攀西地区太和铁矿长英质岩脉年代学特征及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闫晶晶;西藏中拉萨地块许如错岩体年代学和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7 师晓林;北祁连构造带东北缘志留系和泥盆系砂岩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年代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6年

8 黄明达;新疆帕米尔构造结公格尔山第四纪热年代学的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9 师文贝;韧性剪切带中变质变形矿物~(40)Ar/~(39)Ar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孔旭;冀北赤城红旗营子杂岩年代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25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25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