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综放面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8 19:37

  本文关键词: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理工大学》 2011年

综放面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应用研究

李焕  

【摘要】:瓦斯是危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瓦斯事故也是我国煤矿最严重的事故之一。伴随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强,矿井瓦斯涌出量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矿井瓦斯灾害的治理必将成为煤矿灾害事故的防治重点。研究高瓦斯综放工作面矿井的瓦斯运移规律,有利于指导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与瓦斯防治工作,有显著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系统总结评述了近些年来矿井瓦斯防治与抽放理论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和诸多成果,指出上覆岩采动裂隙的分布状态及裂隙带内的瓦斯运移规律是当前和今后的研究重点,也将是实现煤与瓦斯安全共采的基础理论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进一步分析了煤层开采后上覆岩体采动裂隙产生发展的分布状态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充分卸压区域范围与形态特征,又一次验证了采动覆岩中的层面离层裂隙和穿层破断裂隙贯通后,知其空间分布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采动裂隙椭抛带,简称椭抛带(EPZ),并进一步研究运用了其这一基本特征。 结合煤岩体的瓦斯耦合理论、传质学原理以及采动岩体力学等推导了瓦斯在采动裂隙带内运移的数学模型,依据该数学模型初步总结得到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的基本运移规律,得知采动裂隙椭抛带为卸压瓦斯运移和储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及其是瓦斯的运移和聚集空间分布区域,为合理的布置矿井瓦斯抽放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鑫龙煤业集团主焦矿的现场应用,分析了抽放来自邻近煤岩层、本煤层及采空区中瓦斯抽放系统的布置,得出将钻孔终点置于上覆岩体采动裂隙带内,可提高矿井瓦斯抽放浓度及瓦斯抽放效率,必将获得良好的抽放效果。最后以主焦矿的瓦斯抽放利用情况为例,验证煤与瓦斯的有效安全共采,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大气环境保护及新能源供应三重效应的保障,并可为社会和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和人文效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D71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1章 绪论10-23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2
  • 1.2 煤矿瓦斯抽放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20
  • 1.3 目前瓦斯抽放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20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20-21
  •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21-23
  • 第2章 采动裂隙椭抛带的概念及其介质特征23-37
  • 2.1 采动裂隙椭抛带的概念23-26
  • 2.2 采动裂隙椭抛带的特征和类型26-28
  • 2.3 采动裂隙椭抛带煤岩破坏特征28-30
  • 2.4 采动裂隙椭抛带气体介质特征30-33
  • 2.5 采动裂隙椭抛带的多孔介质性质33-35
  • 2.6 本章小结35-37
  • 第3章 采动裂隙椭抛带分布的相似模拟实验37-57
  • 3.1 相似模拟实验采用的相似条件37-38
  • 3.2 模型的设计38-42
  • 3.3 模型的创建42-44
  • 3.4 实验过程及现象44-47
  • 3.5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47-54
  • 3.6 本章小结54-57
  • 第4章 采动裂隙带中瓦斯的运移特征57-72
  • 4.1 采动裂隙带抽放瓦斯多场耦合分析57-59
  • 4.2 采动裂隙等效岩体的概念59-60
  • 4.3 基本假设60-62
  • 4.4 采动裂隙带煤岩体变形场方程62-63
  • 4.5 采动裂隙带气体渗流-扩散场方程63-67
  • 4.6 定解条件67-69
  • 4.7 采动裂隙带固气耦合数学模型及其特点69-70
  • 4.8 瓦斯在采动裂隙带的运移聚集特征70-71
  • 4.9 本章小结71-72
  • 第5章 采动裂隙带中瓦斯运移规律的现场应用分析72-80
  • 5.1 抽放来自邻近煤岩层及采空区中瓦斯的应用分析72-78
  • 5.2 煤与瓦斯安全共采的社会经济效益78-79
  • 5.3 本章小结79-80
  • 结论与展望80-83
  • 参考文献83-91
  • 致谢91-92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9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家林,钱鸣高;岩层采动裂隙分布在绿色开采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许家林,孟广石;应用上覆岩层采动裂隙“O”形圈特征抽放采空区瓦斯[J];煤矿安全;1995年07期

    3 许家林;钱鸣高;;应用图像分析技术 研究采动裂隙分布特征[J];煤矿开采;1997年01期

    4 李树刚,石平五,钱鸣高;覆岩采动裂隙椭抛带动态分布特征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9年Z1期

    5 李明好;低透气性特厚煤层工作面高位抽放技术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S1期

    6 王岩;王路军;张兴华;胡晓吉;;保护层开采后周围煤岩体采动裂隙分布规律的研究[J];煤矿安全;2008年01期

    7 许家林,钱鸣高,高红新;采动裂隙实验结果的量化方法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8 尚权玺;曹佩昌;张红涛;;复杂地形和采动裂隙矿区的水井施工方法[J];中州煤炭;2008年03期

    9 王旭锋;张东升;马立强;刘玉德;封金权;;河下采煤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特征的数值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年05期

    10 张后全,杨天鸿,赵德深,李连崇,唐春安;采场工作面顶板突水的渗流场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基于采动裂隙椭抛带的煤与瓦斯共采机理[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2 杨科;谢广祥;;应力壳与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其动态效应[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3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鲁秀生;梁冰;刘蓟南;姜利国;陈天宇;;降雨条件下急倾斜煤层群采动裂隙渗流规律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瑞新;王宗胜;;鲍店煤矿5308厚煤层大跨度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涌水分析[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胡东祥;;兖州矿区侏罗系红层突水特征与防治方法探讨[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7 侯吉祥;;永定庄矿11号煤层下分层5803巷底板出水的形成机制[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涂敏;付宝杰;缪协兴;陈占清;;低渗透性富含瓦斯煤层卸压抽采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曹丁涛;;兖州矿区侏罗系红层水文地质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10 贾金峰;;松软岩层高位瓦斯抽采钻孔施工工艺研究[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静;[N];经理日报;2008年

    2 王胜 万力;[N];经理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明创森;[N];中国煤炭报;2011年

    4 周远征;[N];中国经营报;2004年

    5 通讯员 王建 吴长芝;[N];中国煤炭报;2008年

    6 康立勋;[N];中国矿业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N];中国煤炭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史丰蕾;[N];中国能源报;2009年

    9 记者高文静;[N];中国煤炭报;2011年

    10 荣家莹 印蕾;[N];中国煤炭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覆岩采动裂隙及其含水性的氡气地表探测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王志国;深部开采上覆岩层中采动裂隙网络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杨科;围岩宏观应力壳和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其动态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4 翟成;近距离煤层群采动裂隙场与瓦斯流动场耦合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5 张壮路;工作面顶板涌水量预测的渗流与应力耦合方法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6 魏刚;红菱煤矿上保护层开采防突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7 车强;采空区气体三维多场耦合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8 李庆军;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层自燃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罗立平;矿井老空水形成机制与防水煤柱留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焕;综放面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冯瑞;采动裂隙场瓦斯流动模型及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3 张正林;覆岩采动裂隙带瓦斯运移规律及其抽取与利用研究[D];西安科技学院;2001年

    4 林海飞;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及其应用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胜;耿村矿综放面高抽巷抽采瓦斯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袁本庆;近距离厚煤层采场底板岩体应力分布及采动裂隙演化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7 迟恩波;玉舍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及抽放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毕业武;保护层开采对煤层渗透特性影响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9 孙全喜;集贤煤矿高瓦斯煤层瓦斯抽采方法研究与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10 秦玉金;邻近层卸压范围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4年


      本文关键词: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8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8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4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