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多元统计的竖井井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8 15:11
【摘要】:竖井井壁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非采动破坏严重威胁着矿井的生产安全,如何准确、快捷评价其安全性一直是相关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通过建立考虑应力-渗流-温度三场耦合的竖井井壁计算模型,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和多元统计法,研究了大直径竖井井壁在非采动情况下的主要破坏形式,找到了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一种安全性评价模型用于快速简捷地对工程对象进行预测和评估,可对井壁监测方案提供参考。最后利用文中方法对温家庄铁矿竖井工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安全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Abstract]:The non-mining failure of shaft wall under complex stress conditions i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mine production. How to accurately and quickly evaluate the safety of shaft lining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ers. By establishing a shaft wall calculation model considering the coupling of stress, seepage and temperature,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orthogonal test design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 the main failure modes of large diameter shaft wall under non-mining condition are studi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found. A safety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and evaluate the engineering object quickly and simply,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wellbore monitoring scheme. Finally, the shaft engineering of Wenjiazhuang Iron Mine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in this paper,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afety evaluation model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省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o.2015CB057800)~~
【分类号】:TD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春;袁维;白冰;石露;;基于局部强度折减法的边坡多滑面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3期

2 黄晖;贾海宾;韩必武;朱昌淮;刘可胜;;井筒非采动变形破坏附加应力影响因素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年01期

3 胡巍;隋旺华;;地层失水沉降诱发井筒破裂治理效果的三维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4 梁恒昌;周国庆;刘志强;;地层沉降和井壁附加应变实测耦合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5 经来旺,刘飞,高全臣,杨仁树;表土沉降阶段煤矿立井井壁破裂应力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9期

6 王建军,骆念海,白振明;开采引起的层间滑动与黄淮地区煤矿井筒破裂关系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7 经来盛;表土沉降对井壁破裂的影响及防破裂措施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1年01期

8 苏骏,程桦;疏水沉降地层中井筒附加力理论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9 毕思文;徐淮地区竖井变形破坏机理三维系统数值模拟分析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04期

10 毕思文;徐淮地区竖井变形破坏机理三维系统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鑫;立井井壁温度应力三维数值模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济忠;王领桂;郭亮;;副井井筒非采动破坏的数值渗流模拟实验[J];陕西煤炭;2016年05期

2 魏大勇;;恒源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机理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6年04期

3 尚雄波;钱闪光;姚激;;基于有限单元法的工程边坡稳定研究[J];价值工程;2016年24期

4 薛海斌;党发宁;尹小涛;雷曼;杨超;;基于动力学和材料软化特性的边坡渐进破坏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8期

5 李雨;胡修文;;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体折减范围研究[J];人民黄河;2016年06期

6 杨海朋;白冰;聂庆科;;基于多元统计的竖井井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S1期

7 邓洋洋;陈从新;夏开宗;付华;张海娜;;程潮铁矿东主井区地表变形特征和机制分析[J];岩土力学;2016年S1期

8 闫超;刘松玉;籍晓蕾;;一种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次级滑动面分析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4期

9 王大雁;马巍;王永涛;温智;;高压力作用下深部黏土冷却过程及其特征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10期

10 王正洋;陈涛;郑文华;;矿井立井井筒变形检测方法探究[J];矿山测量;201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涛;冻结内层井壁早期温度应力数值计算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2 王艳梅;温度对花岗岩力学性能影响实验研究及井壁稳定性的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侯俊友;深厚表土中复合井壁受力及结构形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磊;弱胶结地层冻结壁变形研究与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晓燕;弱胶结地层冻结立井施工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恒昌;周国庆;赵光思;廖波;;井壁破裂过程的应变实测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0年02期

2 夏红春;汤美安;;表土层注浆加固法防治井壁破裂的机理及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王档良;鞠远江;胡文武;;杨庄煤矿副井破裂井壁多次治理效果对比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1期

4 梁亚平;王惠珍;任兴民;;两端均布、轴向线性分布压力作用下厚壁圆筒空间轴对称问题的解析解[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7年05期

5 刘环宇;陈卫忠;王争鸣;;兖州矿区立井井筒破坏机制的理论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6 黄家会;杨维好;李峰;王宗胜;;立井井壁温度变化规律实测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刘明维;郑颖人;;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确定滑坡多滑动面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8 刘志强,周国庆,赵光思,梁恒昌,周金生;立井井筒表土层注浆加固过程的控制方法及应用[J];煤炭学报;2005年04期

9 周国庆,刘雨忠,冯学武,赵光思;围土注浆缓释和抑制井壁附加力效应及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7期

10 周国庆,梁恒昌,赵光思;桩侧土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颖平;井壁中温度应力的初步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陈红;吴晓武;;高速公路收费站安全评价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10期

2 梁缙,李志宪,王海燕;加油站模糊数学安全评价模型及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8期

3 乔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井掘进工作面安全评价模型[J];安全;2010年04期

4 万玺;雍岐东;;基于实证的企业安全评价模型研究——以重庆煤炭企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3期

5 伍爱霞;阮若林;;基于优化BP网络的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模型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6 吴凤东;胡乃联;王长龙;;基于未确知测度的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安全评价模型[J];中国煤炭;2011年11期

7 万玺;雍岐东;;基于TSC理念的企业安全评价模型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年02期

8 王志;郭勇;;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煤地下矿山安全评价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9 臧蕾;李祚泳;;基于RBF的指标规范化的水安全评价模型[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王成泰;;化工储罐区安全评价模型研究[J];安徽化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范啸;沈烨;;关于道路安全评价模型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徐志祥;李江龙;胡毅亭;;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民爆器材储存仓库安全评价模型及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江;煤矿动态安全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澄波;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柳毅;基于车路耦合安全评价模型的山区公路纵向设计理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3 吴学彬;HAZOP/事故树综合安全评价模型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72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72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2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