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崩落法上覆厚大岩层崩落及破裂特性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2 08:37
【摘要】:大红山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采动区域,上覆岩层厚度达627~750 m。为了掌握上覆岩层中崩落、开裂与高应力集中区的范围及发展趋势,防止突发性的大规模动力地压灾害的发生,矿山采取多通道微震监测技术、巷道观测和钻孔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覆岩层进行全面监测和研究。通过多通道微震监测技术对上覆岩体中高应力集中区破裂源进行高精度定位,确定高应力集中区及其变化过程,并据此推断开裂带的外边界;同时基于双力偶点源理论,分析得到震源破裂类型为以体积增加的张拉型为主、压剪切破坏与混合破坏为辅。在专门的巷道中,通过人工直接观察,确定崩落边界、开裂带的内、外边界;地表深钻孔探测作为辅助性手段,用来确定(验证)开裂带的外边界。将这3种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对2011~2013年间上覆岩层不同时期的崩落带、开裂带与高应力集中区进行综合监测,得到不同时期高应力区、开裂带和崩落带的发展过程。研究表明,上覆岩层中崩落与开裂发展过程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不会产生大规模的突变型崩塌冲击地压灾害。本文研究成果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Abstract]:......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分类号】:TD87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秦玉金;;上覆岩层卸压高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2 丁燕斌;狄磊;;充填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及充填区域支护方式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宏建;王海亮;孙星亮;;高速推进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研究[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4 唐世斌;唐春安;梁正召;于庆磊;;采动诱发灵新煤矿上覆岩层垮落过程的数值试验[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帅;武俊平;王辰;李方枢;李蒙蒙;;PFC3D中上覆岩层自重荷载模拟方式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钱鸣高院士科教成果[N];中国煤炭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志国;深部开采上覆岩层中采动裂隙网络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翟英达;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面接触类型及稳定性力学机理[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康;小纪汗煤矿顶板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王瑞;孝义柱濮镇采空滑坡成因机制及防治[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3 郑贺斌;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支架选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杨同海;45°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上覆岩层移动破坏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5 郜国肖;房柱式开采条件下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及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6 任永康;千秋矿放顶煤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田维军;缓倾斜中厚磷矿床地下开采采场矿压显现及上覆岩层变形破坏规律[D];重庆大学;2010年

8 吕霁;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上覆岩层破坏规律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文静;大埋深煤层开采地表变形规律及工程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郭靖;武家塔露天矿采空区上覆岩层爆破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05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305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d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