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背景场的相对感应电动势研究
[Abstract]:In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observation, we can obtain the synthetic induction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of underground medium. However, due to its dynamic range across multiple orders of magnitude, effective anomalies will be submerged in the strong background response, so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effective anomalies. In this paper, the formulas of residual induction electromotive force and relative induction electromotive force are given with the aid of virtual background field, and the influence of selecting different virtual background resistivity on relative induction electromotive force is discussed. A number of example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feasible and can be used as a new method for quick processing of data in the fiel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the change of background resistivity does not affect the shape of the relative induction EMF curve, but only the numerical value and apparent depth estimation of the relative induction EMF; (2) the background resistivity can be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early induction electromotive force, (3)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idual induction electromotive force and the relative induction electromotive force in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expounded. (4) relative induction electromotive force (REMF) can be used to process two-dimensional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data in quasi-two-dimensional imaging, and the effect is better.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301,41174104)资助
【分类号】:P631.3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戚志鹏;李貅;郭建磊;孙怀凤;姚伟华;吴琼;;基于微分电导的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快速成像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4期
2 强建科;李永兴;龙剑波;;航空瞬变电磁数据一维Occam反演[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3年05期
3 蒋邦远;;剩余视纵向电导比定义——TEM新导出参数ΔS_τ~(rt)及一维直接反演特性[J];物探与化探;2012年01期
4 强建科;罗延钟;汤井田;李永兴;;航空瞬变电磁法的全时域视电阻率计算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5期
5 李永兴;强建科;汤井田;;航空瞬变电磁法一维正反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6 王华军;;时间域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的平移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7 白登海,Maxwell A Meju,卢健,王立凤,何兆海;时间域瞬变电磁法中心方式全程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8 李貅,全红娟,许阿祥,马宇;瞬变电磁测深的微分电导成像[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建刚;瞬变电磁勘察煤田采空区的可行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2 肖明顺;带地形的瞬变电磁2.5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长春;邱长凯;刘云鹤;蔡晶;;时间域航空电磁扩散特征和成像深度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8期
2 强建科;满开峰;鲁凯;毛先成;;基于虚拟背景场的相对感应电动势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4期
3 岳建华;薛国强;;中国煤炭电法勘探36年发展回顾[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4期
4 谭新平;徐志敏;辛会翠;李晋;;瞬变电磁法二维正演数值模拟及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工程勘察;2016年07期
5 朱希安;李飞龙;;大定源回线全区视电阻率平移算法与核函数算法的对比[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年03期
6 朱伟国;席振铢;韩雪;;复合电偶源瞬变电磁张量测量[J];物探与化探;2016年03期
7 赵越;李貅;;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成像算法关键技术研究[J];物探与化探;2016年03期
8 韩自强;袁宏亮;贺世明;冯兵;;基于拟大地电磁二维反演技术的磁源瞬变电磁实测资料处理[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2期
9 李锋平;杨海燕;邓居智;汤洪志;刘少光;谢石文;董萌萌;;地面瞬变电磁法一维烟圈反演技术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2期
10 张莹莹;李貅;李佳;赵越;姚伟华;;多辐射场源地空瞬变电磁法快速成像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震;长治经坊煤矿采空区综合物探方法有效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王宇航;吊舱式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2.5维正演及响应曲线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树威;小煤窑采空区综合探测技术的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俊唐;瞬变电磁单极性梯形脉冲电流源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张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二维正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赵云威;矩形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三维有限差分正演模拟[D];中南大学;2012年
7 周俊杰;航空瞬变电磁法2.5维正演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胡承林;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采空区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长春;齐彦福;刘云鹤;蔡晶;;频率域航空电磁数据变维数贝叶斯反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9期
2 殷长春;黄威;贲放;;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瞬变全时响应正演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9期
3 陈小红;段奶军;;时间域航空电磁快速成像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5期
4 毛立峰;王绪本;李文杰;;飞行高度同时反演的固定翼航空瞬变电磁一维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5 毛立峰;王绪本;陈斌;;直升机航空瞬变电磁自适应正则化一维反演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年01期
6 强建科;罗延钟;汤井田;李永兴;;航空瞬变电磁法的全时域视电阻率计算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5期
7 张杰;吕国印;郭布领;陈晓东;武军杰;王兴春;;高温超导TEM瞬变磁场拟二维反演及应用效果[J];物探与化探;2010年02期
8 李永兴;强建科;汤井田;;航空瞬变电磁法一维正反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9 朱凯光;林君;韩悦慧;李楠;;基于神经网络的时间域直升机电磁数据电导率深度成像[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10 朱凯光;林君;刘长胜;周逢道;;频率域航空电磁法一维正演与探测深度[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龚强;CSAMT二维正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2 肖怀宇;带地形的瞬变电磁法三维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周刚;人工源电磁法二维半问题等参有限元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卢健;瞬变电磁法矩形线框一维正演及电磁信号去噪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李创社,张彦鹏,张鹏飞,宋建平;工程勘探瞬变电磁仪关键技术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1期
2 谭国贞;付志红;周雒维;罗强;;瞬变电磁发射机控制系统设计[J];电测与仪表;2006年03期
3 张根良;;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7年04期
4 李亚南;张小路;;瞬变电磁信号的分形特征及其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孙吉益;;瞬变电磁技术在邢台矿井下应用效果[J];河北煤炭;2008年02期
6 高级;崔若飞;刘伍;;矿井瞬变电磁数据处理解释及显示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7期
7 王学振;;降低铁路对瞬变电磁探测干扰的试验[J];中州煤炭;2009年08期
8 赵立松;;瞬变电磁技术在含水地质体探测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11年04期
9 姚小帅;申青春;杨培;郝会安;伊晓子;;瞬变电磁技术在井下水文孔选址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2年06期
10 顾义东;;矿用瞬变电磁仪[J];工矿自动化;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戚志鹏;李貅;;瞬变电磁脉冲压缩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貅;戚志鹏;刘银爱;汝亮;吴琼;马炳镇;;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快速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文波;李貅;薛国强;刘银爱;;瞬变电磁相关合成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史渊;肖恒训;;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煤矿水患探测中的应用[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苏茂鑫;李术才;李貅;张庆松;薛翊国;邱道宏;;瞬变电磁三维成像技术在地质预报中的应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6 陈卫营;薛国强;李海;周楠楠;闫述;李梅芳;;电性源瞬变电磁近场区响应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怀凤;李术才;李貅;戚志鹏;苏茂鑫;薛翊国;;隧道瞬变电磁三维探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世荣;;地下阶跃磁偶极源激发下球形地质体的瞬变电磁响应[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林君;于生宝;嵇艳鞠;王忠;李慧;王艳;;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杜木民;李玉宝;;井下瞬变电磁探水技术初探[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洪涛邋牛秋福;瞬变电磁技术破解矿井透水难题[N];中国企业报;2007年
2 张宏新邋李志勇;白庄矿瞬变电磁勘探填补国内空白[N];经理日报;2007年
3 梁文君邋 王洪涛 牛秋福;瞬变电磁技术破解煤矿井下防探水难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总局物探院完成三个瞬变电磁勘探项目[N];中煤地质报;2010年
5 文物;保水采煤,鱼与熊掌兼得[N];中国煤炭报;2010年
6 张素琴;瞬变电磁仪助山西212队竞争市场项目[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冰;戮力同心 砥砺前行[N];中煤地质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琳琳;半航空瞬变电磁发射机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曙东;直升机瞬变电磁系统响应计算与地回线标定[D];吉林大学;2012年
3 梁庆华;矿井全空间小线圈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周逢道;海洋瞬变电磁探测发射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戚志鹏;瞬变电磁三维合成孔径延拓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万玲;地下水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反演方法及探测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谭代明;隧道超前探水全空间瞬变电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嵇艳鞠;浅层高分辨率全程瞬变电磁系统中全程二次场提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姜志海;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10 胡雄武;巷道前方含水体的瞬变电磁响应及探测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俊辰;套管完整性与套后介质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宋磊;考虑激电效应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刘二萌;瞬变电磁时域有限差分正演模拟[D];长安大学;2015年
4 姚伟华;瞬变电磁法矢量有限元三维正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韩自强;磁源瞬变电磁拟大地电磁二维反演方法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马玉龙;瞬变电磁合成孔径成像方法分辨率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范诚毅;瞬变电磁地质探测仪发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储韬玉;矿井孔中瞬变电磁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周嗣辉;煤矿典型致灾水源瞬变电磁三分量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朱宁军;地面巷道瞬变电磁探测一维正反演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54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45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