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泥岩复合顶板煤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图文】:
同,针对具体条件下厚层软弱顶板的破坏特征,分析围岩控制机制,确定支护方案,给出锚固参数的确定方法,对于进一步保证工程现场煤巷围岩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厚泥岩顶板变形破坏特征2.1工程概况首山一矿主采己15 17煤层,11061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约3.6m,倾角7°~12°,埋深约700m。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及薄煤层复合顶板,均厚约10m;复合岩层之上是中粒砂岩,平均厚度2.2m;直接底板为砂岩。回风平巷与运输平巷断面宽度3.8m,两帮高度分别为3.6,3.0m,顶板与岩层倾斜角度一致,巷道围岩状况见图1。原支护方案采用锚杆、垂直单体锚索、钢带、金属网以及混凝土喷层联合支护。图1巷道围岩分布情况Fig.1Distributionof11016roadway′ssurroundingrock2.2围岩变形破坏情况巷道掘进后60d内,围岩变形严重,金属网撕裂,混凝土开裂。巷道顶板中心最大下沉速率为34mm/d,掘进后60d内最大累计顶底板移近量将近800mm。根据现场统计调查,围岩破坏形式主要有拉剪破坏、膨胀破坏和松动破坏,如表1所示。根据钻孔窥视结果(见图2),顶板离层主要集中在顶板上方0~4m内,4m以上顶板较为完整,离层发育逐渐减少。3厚泥岩顶板破坏特征力学分析首山一矿厚泥岩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和薄煤层形成的复合顶板,从下至上各层依次编号1,2,3,,6。各层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建立如图3所示的复合顶板力学模型,分析顶板发生离层的原因。如图3所示,将厚泥岩复合顶板简化为组合梁结构。巷道开挖后,煤壁和顶板破碎裂隙发育,梁支座的自由度增加,假设梁支座为简支结构,位置处于围岩塑性区与破碎区边界处。对于第i(i=1,2,3,,,6)层,x处横截面的弯矩值为
sofrocks序号岩性厚度/m自然视密度/(kg·m-3)弹性模量/GPa抗拉强度/MPa1泥岩2.721603.310.272砂质泥岩4.322504.020.673煤0.514802.440.174砂质泥岩1.522204.150.705煤0.714802.580.176中粒砂岩2.2233016.701.952()cos2ixiixlxMρhdgβ=(1)式中:()ixM为第i层在x处的弯矩值,iρ为第i层的自然视密度;ih为第i层的厚度;d为梁沿巷道长轴方向宽度,取单位长度1m;g为重力加速度;l为简支梁长度;x为截面位置;β为岩层倾角,取10°。巷道开挖后,顶板各层因重力而弯曲,曲率为图3厚泥岩复合顶板的简支梁示意图Fig.3Sketchoffreelysupportedbeammodelofthickmudstoneroof1()ixiiiiMkrEI=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41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助(2016YFC06009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551290)~~
【分类号】:TD3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赞成,初俊卿;回采工作面复合顶板及其控制[J];河北煤炭;1991年01期
2 宁方泗,陈士桐,贺兴源;复合顶板推跨型冒顶的控制[J];山东煤炭科技;2000年S1期
3 吴长云;;浅谈复合顶板的治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8期
4 李红涛,万武亮,李化敏;复杂条件下复合顶板不等强支护[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年01期
5 高树山;康岱昌;田家友;;复合顶板冒顶原因和控制[J];煤炭技术;2007年06期
6 赵光全;;浅谈煤矿复合顶板的支护管理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0期
7 李耀光;;浅谈复合顶板冒顶机理及管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6期
8 邵力胜;;集贤煤矿十六煤层托复合顶板开采[J];煤炭技术;2010年09期
9 黄万胜;;煤矿复合顶板的支护技术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10 孙久政;李树刚;王红胜;胡阳升;孙浩;;薄层复合顶板爆破损伤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明月;何东升;陈旺明;;车集煤矿二_2煤层复合顶板的成因类型与分析[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C];2003年
2 王少华;王玉杰;张海生;胡许强;;破碎复合顶板固化技术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戴耀辉;;复合顶板条件下巷道合理层位模拟与应用[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4 王东;;深井复合顶板综放开采回采巷道支护技术[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韩昌良;张农;姚亚虎;张念超;季明;;沿空留巷厚层复合顶板传递承载机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6 武华太;;西山屯兰煤矿复合顶板巷道锚杆支护试验研究[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7 章人波;;深井采空区上层煤厚层复合顶板高地压煤巷锚杆支护技术[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8 张存乾;田俊峰;;锚网索支护在复合顶板矿井的应用分析[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杨春华;;厚层状复合顶板下综采工艺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煤矿电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雷贵生;;王村斜井复合顶板锚网索支护优化技术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白龙煤矿 樊启文;复合顶板综采切巷全断面一次掘进锚网支护技术与实践[N];山西科技报;2005年
2 尚庆军 盛文坛;科技攻关 破解发展“瓶颈”[N];经理日报;2009年
3 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矿总公司 董强;煤矿复合顶板条件下支护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应用[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付强 马福俊;曹庄矿为节支增效装上“科技引擎”[N];经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德传;深部厚层复合顶板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2 苏学贵;特厚复合顶板巷道支护结构与围岩稳定的耦合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超;城郊矿深部软岩复合顶板煤巷“帮顶同治”支护原理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张有乾;考虑层间剪切特性复合顶板失稳机理及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黄铃;口孜东矿11-2煤复合顶板合理支护的选择与优化[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4 曾赤;煤矿复合顶板巷道冒顶机理及防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蒲源源;金辛达煤矿含煤复合顶板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王庆龙;大安山矿+400m水平轴10煤层复合顶板煤巷支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7 王松阳;薄层复合顶板离层冒落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8 胡阳升;薄层复合顶板爆破损伤失稳机理及控制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苏锋;煤巷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规律分析及合理支护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10 屈延嗣;曲江矿厚层复合顶板煤巷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25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2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