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高位硬厚岩层弹性基础边界下破断规律的演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9-09-13 05:57
【摘要】:以某矿首采工作面上覆高位岩浆岩条件为背景,根据高位硬厚岩层的空间结构及边界基础特征,建立了高位硬厚岩层弹性基础支承下的Winkler基础正交梁力学模型,推导出高位硬厚岩层走向和倾向的弯矩及挠度表达式,得到了特征弯矩及其位置的计算式,分析了特征弯矩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高位硬厚岩层在边界基础支承下,走向及倾向的最大弯矩和起始破断位置在采空区中部,具有边界基础变形效应.初次破断步距随工作面长度的增加呈现似"W"型变化趋势,并分为稳定、步距变化和步距稳定3个阶段;随弹性基础特征参数β的增大呈现单调递增的变化趋势.采用弹性基础正交梁理论可预测高位硬厚岩层的破断步距,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考虑边界弹性基础变形效应是合理的.
【图文】:

倾向剖面,基础板,岩层,沿走向


下方出现较大的离层空间,且上部岩层运移受其控制,其受力状态和变形特征呈现岩板的特性.由于高位硬厚岩层在采空区外围得到下部岩层及煤体的支承,且煤岩层支承体的强度及刚度相对较低,,具有明显的可变形性,在上覆岩层压力作用下,支承体随之发生弹性变形,组成了Winkler基础[10,15-16].因此,根据上覆硬厚岩层的结构特征和受载特点,在硬厚岩层破断前,其结构可以简化为覆岩压力作用下的Winkler基础板.硬厚岩层Winkler基础板沿走向和倾向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图1硬厚岩层Winkler基础板沿走向与倾向剖面结构Fig.1Hardthickstratawinklerprofilestructurealongstrikeandtendency491

弹性基础梁,弹性基础,梁模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45卷由于Winkler基础板的求解比较复杂,且煤岩体力学性质具有非均质性,力学参数具有较大的离散性,考虑到硬厚岩层周边的力学环境也是复杂的,因此将力学模型进一步简化.借鉴板的Marcus简算法,将板简化为分条的梁[17],在板中部沿走向和倾向截取1对单位宽度相互垂直的梁,组成正交梁,建立起Winkler基础正交梁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工作面上覆硬厚岩层弹性基础板简化为弹性基础正交梁模型.图2弹性基础正交梁模型Fig.2Orthogonalbeammodelunderelasticfoundation1.2硬厚岩层走向弹性基础梁分析硬厚岩层初次破断前,可视为四边弹性基础支承的悬板,在悬板中心取2条单位宽度(B=1m)且正交的弹性基础梁,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力R.在上覆线性载荷及集中力共同作用下,将引起弹性基础梁的弯曲变形.硬厚岩层破断前沿煤层走向的弹性基础梁模型如图3所示,由对称性原理,取硬厚岩层左半部分进行研究,工作面煤壁前方可视为均布载荷q′x、端部剪力Qx0及端部弯矩Mx0共同作用下的平面应变半无限长弹性基础梁,煤壁后方为均布荷载q″x、集中力R/2、中部弯矩Mxz共同作用下的悬臂梁.图3硬厚岩层走向弹性基础梁模型Fig.3Strikebeammodelunderelasticfoundationofhardthickstrata根据Winkler基础梁理论,弹性基础的垂直方向位移与压力线集度成正比[18],即p(x)=-ku1(x),(1)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4139,5157415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3EEM018)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
【分类号】:TD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尚华;;破断和伪缺陷二起特例的金相分析[J];钢管技术;1980年01期

2 J.G Kaufman;米亦农;;破断韧性试验[J];工程与试验;1973年05期

3 梁兴国;塑料挤出机螺轴破断分析[J];材料工程;1993年02期

4 周小宁;;计算大型转子锻件强度的新方法[J];汽轮机技术;1985年03期

5 王启庆;李文平;李小琴;孙如华;;采场上覆整体移动带坚硬岩层破断规律研究[J];金属矿山;2014年03期

6 高召宁,石平五;急斜煤层开采老顶破断力学模型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1期

7 黄庆享,祈万涛,杨春林;采场老顶初次破断机理与破断形态分析[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石平五;采场直接顶破断运动的控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0年04期

9 黄庆享,李树刚;浅埋薄基岩煤层顶板破断及控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年Z1期

10 蒋金泉;张培鹏;聂礼生;李洪;许丽娜;王伟东;;高位硬厚岩层破断规律及其动力响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可钧;刘保国;;煤矿采场顶板破断规律的三维有限元模拟[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2 欧阳辉;邹义怀;;软岩采场老顶破断的有限元模拟[A];工程地质勘察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1994年

3 张顶立;王庆康;;倾斜长壁工作面老顶岩层破断规律的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段昌晨;厚硬顶板直覆采场覆岩破断及支架工作阻力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2 谷恺;巷道锚索破断机理及弹射防护措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润兵;杨柳煤矿上覆双层厚硬火成岩破断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35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35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0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