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煤层柔模沿空留巷工艺在神东矿区的应用
【图文】:
参数12上307综采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的巷道为运输平巷,巷道留下来作为308工作面的回风平巷。12上307综采面回采前的运输平巷是宽6m、高3.6m的矩形巷道,设计留巷宽度4.7m,满足搬家倒面宽度及通风需要。12上307综采工作面运输平巷按以下标准进行支护:顶板使用Φ18mm×2100mm螺纹钢锚杆,每排布置6根锚杆,排距为1000mm;同时使用Φ22mm×8000mm锚索支护,每排布置4根,锚索排距为2000mm并加挂W型钢带。顶网网片采用Φ6.5mm焊接钢筋网,网格120mm×120mm。两帮支护均采用玻璃钢锚杆和塑料网片,排距1000mm,支护形式如图1所示。图1运输平巷留巷前支护图(mm)1.4工作制度工作生产组织采用“三八制”作业。综采二队共有两个生产班,一个检修班,每天生产班中、夜班生产,检修班早班检修。沿空留巷人员在早班为架设好的柔模泵注混凝土。2沿空留巷工艺工作面生产期间,为了保证顶板锚索的完好,在1#、2#、3#支架上方设置护锚索装置,防止因升支架挤坏锚索,降低顶板支护强度。护锚装置材料为高强度的废旧推拉杆,尺寸为长×宽×高=2000mm×150mm×250mm,平行布置,间隔1m,两端用角钢连接,置于支架顶梁之上,可左右移动,如图2所示。沿空留巷对煤机司机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机头段必须过渡良好,顶底板割平;同时,及时调整机头、机尾安全出口宽度,以保证沿空留巷的尺寸标准。图2护锚索装置尺寸和结构(mm)2.1生产期间的运输平巷顶板支护沿空留巷的成功关键在于保持顶板的稳定,防止留巷区域附近顶板冒落造成人员伤害和支护困难。为了保持顶板稳定,上湾煤矿综采二队采用多种措施加强顶板支护强度。运输平巷沿空留巷的整体支护形式如图3所示。图3运输平巷沿空留巷整体支护形式图(mm)2.1.1架前锚索支护在
示。图1运输平巷留巷前支护图(mm)1.4工作制度工作生产组织采用“三八制”作业。综采二队共有两个生产班,一个检修班,每天生产班中、夜班生产,检修班早班检修。沿空留巷人员在早班为架设好的柔模泵注混凝土。2沿空留巷工艺工作面生产期间,为了保证顶板锚索的完好,在1#、2#、3#支架上方设置护锚索装置,防止因升支架挤坏锚索,降低顶板支护强度。护锚装置材料为高强度的废旧推拉杆,尺寸为长×宽×高=2000mm×150mm×250mm,平行布置,间隔1m,,两端用角钢连接,置于支架顶梁之上,可左右移动,如图2所示。沿空留巷对煤机司机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机头段必须过渡良好,顶底板割平;同时,及时调整机头、机尾安全出口宽度,以保证沿空留巷的尺寸标准。图2护锚索装置尺寸和结构(mm)2.1生产期间的运输平巷顶板支护沿空留巷的成功关键在于保持顶板的稳定,防止留巷区域附近顶板冒落造成人员伤害和支护困难。为了保持顶板稳定,上湾煤矿综采二队采用多种措施加强顶板支护强度。运输平巷沿空留巷的整体支护形式如图3所示。图3运输平巷沿空留巷整体支护形式图(mm)2.1.1架前锚索支护在工作面3#~4#架间打设1根Φ17.8mm×6500mm的锚索,用于支护顶板和固定网片。综采队支架工及时将3#~4#架间隙调整好,并配合打锚索人员每隔1500mm(半个柔模长度)施工1根锚索。若锚索间距过大,不能有效控制伪顶段的顶板,若锚索间距过小,打锚索速度慢,需要停机等待打锚索,且造成材料的浪费。锚索打在离巷道正帮进入采空区侧300mm处,使用3卷树脂锚固,保证锚固长度在1500mm,同时使用300mm×300mm×12mm的钢托盘固定,打完锚索后及时张拉。当顶板破碎时锚索排距改为1000mm。2.1.2巷旁支护巷道高度为3.
【作者单位】: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
【分类号】:TD3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真洪;王炎冰;;新型支护技术在沿空留巷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7年08期
2 冯改果;秦文强;李志强;李昆;张宏军;;沿空留巷在裴沟14井的应用[J];煤;2011年02期
3 冯志祥;;对煤矿开采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的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19期
4 周加启;华兴斌;刘光照;;综采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技术[J];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02期
5 刘海春;王羲;;宁煤集团某矿井下沿空留巷工程[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5期
6 张贵山;;用小煤垛保护沿空留巷[J];煤炭科学技术;1990年10期
7 刘国辉;;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4年03期
8 张俊云,柴敬;沿空留巷研究中若干问题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1期
9 勾攀峰;厚煤层底分层沿空留巷支架载荷的确定[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2期
10 赵祉君,王茂军;应用穿峒法进行薄煤层沿空留巷[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缪协兴;张东升;段庆芳;赵英利;;综放沿空留巷充填巷帮变形机理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郑富洋;;探讨解决沿空留巷注浆施工的几个突出问题[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3 武书泉;;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方案设计[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4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研究[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5 高明涛;;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其稳定性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李学彬;曲广龙;黄万鹏;张国炎;陆侃;王军;;高支承压力区沿空留巷充填体强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8 李永浍;张鸿斌;李建卫;;凤凰山矿坚硬顶板条件下沿空留巷无煤柱回采的试验[A];全国煤矿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C];2012年
9 李群;刘树宏;李辰龙;李欣;;困难条件下锚网索支护沿空留巷Y形通风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常素莉邋通讯员 薛喜忠 梁军;充填式沿空留巷新技术在陶一矿获成功[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2 张延颖;河北金牛葛泉矿沿空留巷创效近千万元[N];科技日报;2008年
3 张庆良 贾世方;沿空留巷减少煤柱损失[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李仁堂 通讯员孔繁锋 曹琰;沿空留巷“留”出效益 煤柱回收“榨”尽资源[N];中国煤炭报;2012年
5 任润山 薛喜忠;给难题一个漂亮答案[N];中国煤炭报;2010年
6 首席记者 柳尧杰 通讯员 尹雪峰;鄂庄煤矿一项新技术创效千万元[N];莱芜日报;2009年
7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 朱国平;巷旁充填沿空留巷Y型通风无煤柱开采技术在屯兰矿试验成功[N];山西科技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耿梦济 赵静;绿色输送助力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N];中国煤炭报;2013年
9 常培亮 孙达佳;金信粉煤灰厂两年“吃”掉电厂废渣10万立方米[N];太原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郭永跃 通讯员 彭忠 路凤国;一个工作面生出两个“胖娃娃”[N];中国煤炭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苏海;高瓦斯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与瓦斯治理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李迎富;二次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勇;沿空留巷围岩结构运动稳定机理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杨绿刚;深部大采高充填开采沿空留巷矿压规律及协同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卢小雨;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新亚;煤矿新型沿空留巷模板支护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阚甲广;典型顶板条件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于宪阳;沿空留巷滞后段煤帮采动破坏机理及注浆重构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9 文志杰;无煤柱沿空留巷控制力学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小伟;赤峪矿高水材料沿空留巷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花锦波;近距重复采动无墙体沿空留巷围岩稳定与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杨帆;海石湾煤矿6113工作面深部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李钢;沁新煤矿遗留煤柱内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陈进;钢排桩法控制沿空留巷底鼓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冯平海;葛泉矿厚层直接顶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卢海超;三河尖矿千米深井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刘泽;沿空留巷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9 吴存良;花山煤矿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靳俊恒;沿空留巷弧形板结构分析及围岩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8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3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