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积砂似膏体机械化充填保水采煤技术与实践
【图文】:
统、工艺入手提高充填开采生产能力、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及其团队历经3a,研发出高流动性风积砂似膏体充填材料,建立了14.9大倍线自流输送系统,采用双制浆系统低能耗充填站模式,提出工作面充填空间整体密闭新方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效低成本风积砂似膏体充填采煤技术,在榆阳煤矿2307综采充填面进行了成功试采,满足保护上覆含水层要求,为促进充填保水采煤技术在西北矿区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1实验矿井及工作面概述榆阳煤矿井田面积13.0km2,地表为沙漠滩地及半固定沙丘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如图1所示。井田内新生界风积砂层平均厚约43m,,由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孔隙潜水和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所组成。矿井勘探期间抽水资料及邻近矿井生产实践表明:萨拉乌苏组孔隙含水层由中粗粒砂构成,含砂量较高,质地较纯,单位涌水量q=1.375~2.596L/(s·m),渗透系数k=14.234~27.463m/d,属中等—偏强含水层,是沙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该含水层之下,发育由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和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静乐组红土共同构成的隔水层。基岩含水层主要有基岩风化带含水层和煤系砂岩含水层,其中煤层上覆顶板砂岩、中砂岩含水层属弱含水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在传统高强度垮落法开采条件下,覆岩隔水层易遭到破坏,萨拉乌苏组孔隙潜水发生漏失,工作面涌水量曾达到790m3/h。图1榆阳煤矿地表风积砂风貌Fig.1AeoliansandlandscapeinYuyangCoalMine2307综采充填实验面位于矿井西南部,北邻2301连采工作面,南部为未采区,西为矿区边界煤柱,东邻南部回风大巷。工作面走向长1149m,宽150m(不含两巷),采厚平均3.5m,倾角0.28°。煤层底板标高+966~+971m,地面标高+1160~+1169m,埋深190~198
煤炭学报2017年第42卷图22307综采充填工作面及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点Fig.22307fullymechanizedbackfillminingfaceandsurfacemovementdeformationobservationpoint2风积砂似膏体充填材料特性2.1充填材料组成(1)风积砂在榆阳煤矿地表不同位置风积砂层采集28个砂样,通过显微镜观察(图3)[14],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X射线衍射仪分析得出化学成分为SiO2,Al2O3,CaO,Fe2O3和MgO等,主要成分SiO2和Al2O3分别占到65.75%和12.83%;筛分实验表明,风积砂粒径大部分集中于0.075~0.600mm,平均0.249mm,最大不超过1.0mm,属特细砂,不均匀系数Cu=2.49,曲率系数Cc=1.03;堆积密度1.503~1.543g/cm3,孔隙率40.2%~42.5%;表观密度2.571~2.599g/cm3[13-14]。图3风积砂显微镜照片[14]Fig.3Electronmicroscopeofeoliansand[14](2)胶结材料碱激发胶结材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胶凝材料,以具有火山灰性质或潜在水硬活性物料(如矿渣、粉煤灰等)为主料,加入碱性激发剂对其进行活性激发产生水硬性胶结性能。该材料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成本较低,而强度、抗酸碱性、抗碳化性等均优于硅酸盐水泥[16]。本充填材料选用以粉煤灰为主料,石灰、石膏、水泥为碱性激发剂的胶结材料。粉煤灰采用锦界国华电厂的Ⅲ级粉煤灰,其主要成分为SiO2,Al2O3,Fe2O3,FeO,CaO,TiO2等,平均表观密度2.179g/cm3;生石灰采用钙质生石灰,参考建筑生石灰的标准(JC/T479—1992);石膏参照建筑材料的要求应达到GB9776—2008规定1.6级;水泥为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3)水充填材料的制备可利用矿井水。2.2充填材料配比实验充填料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玉成;杜荣军;孙学阳;杜少华;;陕北煤田生态潜水保护与矿井水害预防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8期
2 邱梅;施龙青;于小鸽;高卫富;石永奎;;似膏体充填开采防止高承压底板水突出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年03期
3 王晓东;;风积砂质高浓度胶凝充填材料性能与粉煤灰掺量关系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1期
4 孙爱国;杨耀文;;五沟煤矿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5年06期
5 范立民;马雄德;冀瑞君;;西部生态脆弱矿区保水采煤研究与实践进展[J];煤炭学报;2015年08期
6 田明华;王新民;张国庆;张钦礼;李帅;;超大能力超细全尾砂超长距离管道自流输送技术[J];科技导报;2015年12期
7 刘建功;赵利涛;;基于充填采煤的保水开采理论与实践应用[J];煤炭学报;2014年08期
8 毛明发;赫宝龙;张文科;游家梁;赵云轩;;充填倍线对浆体管道自流输送的影响[J];矿冶;2014年02期
9 张吉雄;李猛;邓雪杰;李剑;;含水层下矸石充填提高开采上限方法与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10 胡炳南;;我国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央泽;基于煤矸石似膏体胶结充填法控制下的覆岩移动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元非;王磊;查剑锋;;矿山开采沉陷预计与分析[J];煤矿安全;2017年01期
2 刘忠;;论煤矿保水开采技术现状及其发展[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年06期
3 王文;李化敏;熊祖强;苏勇松;张鹏;;粒径级配对矸石压实变形特性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4 陶虹;李辉;孙晓东;李文莉;;陕西煤矿区地下水监测工程构想[J];陕西地质;2016年02期
5 王若愚;;试论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作业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33期
6 杨炳瑞;;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探析[J];煤;2016年11期
7 范立民;向茂西;彭捷;李成;李永红;仵拨云;卞惠瑛;高帅;乔晓英;;西部生态脆弱矿区地下水对高强度采煤的响应[J];煤炭学报;2016年11期
8 柳小胜;;矿山充填倍线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6年10期
9 邱先慧;魏修亭;石建新;魏振先;李凯;;浆体膨胀复合材料混料器结构优化[J];中国粉体技术;2016年05期
10 虎维岳;;浅埋煤层回采中顶板含水层涌水量的时空动态预测技术[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乾;基于多灾害耦合的贴近突出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2 王广;基于旺采充填采煤法的覆岩导水裂隙发育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王丽红;基于C料尾砂试验的充填工艺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高瑞文;超细全尾砂似膏体胶结充填工艺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5 代进洲;采空区条带充填开采技术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卫;顾北矿11-2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并行电法探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7 武少鹏;黄土充填采煤直接顶运动规律及充填黄土压实强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周华林;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充填体合理强度分布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赵建文;锡矿山似膏体泵送充填工艺方案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曹小刚;新型骨料似膏体胶结充填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华;姚光华;唐清敏;;岩溶山区倾斜煤层开采条件含水层再造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2016年04期
2 贾林刚;刘卓然;;充填开采充填率与地表移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9期
3 范立民;马雄德;冀瑞君;;西部生态脆弱矿区保水采煤研究与实践进展[J];煤炭学报;2015年08期
4 马雄德;范立民;张晓团;张红强;张云峰;申涛;;榆神府矿区水体湿地演化驱动力分析[J];煤炭学报;2015年05期
5 叶义成;施耀斌;王其虎;刘艳章;姚囝;鲁方;;缓倾斜多层矿床充填法开采围岩变形及回采顺序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6 冀瑞君;彭苏萍;范立民;赵雅楠;李成;;神府矿区采煤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以窟野河中下游流域为例[J];煤炭学报;2015年04期
7 顾大钊;;煤矿地下水库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J];煤炭学报;2015年02期
8 张东升;刘洪林;范钢伟;王旭锋;;新疆大型煤炭基地科学采矿的内涵与展望[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9 范立民;;保水开采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基础[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年01期
10 徐海红;乔皎;王铮;;小庄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的影响及保水采煤措施[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振洲;谭冬杰;;引嫩入白输水总干风积砂筑渠控制指标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05期
2 鲍茂新;使用风积砂作路基填料施工工艺[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2期
3 张向东;李殿维;张林;;风积砂地区路面基层材料的试验研究及仿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毛雪松;侯仲杰;孔令坤;;冻结条件下开放体系风积砂水分迁移的动态观测及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5 孙凯华;;风积砂似膏体煤矿充填材料特性试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4年05期
6 邓亚虹;李喜安;王治军;宋彦勋;彭建兵;;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12期
7 赵晓霞;;沙漠风积砂压实性能试验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年05期
8 陈豪雄,朱永全;风积砂地层隧道加固技术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长秀;刘玺章;陈朝霞;;风积砂的路用性能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2 段庆祥;;和田地区公路风积砂路基施工技术[A];2013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周兴国;;用风积砂填筑路基施工工艺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于成龙;王清;;风积砂特性及其路用性能的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孟庆营;韩森;华锋;陈忠明;王新明;彭帝;;风积砂路基回弹模量研究[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6 苏新民;杨青;;风积砂地层隧道设计与施工实例[A];甘肃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第四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C];1996年
7 李江;袁高军;杭苏成;;沙漠明渠风积砂筑堤填筑标准及施工特性研究[A];第三届新疆水利青年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李江;袁高军;杭苏成;;沙漠明渠风积砂筑堤填筑标准及施工特性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晓岩;北京金隅集团建材科研院综合利用脱硫石膏和风积砂取得成果[N];中国建材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矫阳;见识“特殊隧道”[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浩川;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静、动力学特性及数值模拟分析[D];华侨大学;2016年
2 程浩;柔模风积砂流体充填材料及输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德媛;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工程物理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李志勇;风积砂的压实机理及路用承载力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5 李邦旭;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地基力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徐峥嵘;风积砂土路面基层固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7 王亚磊;风积砂包裹式加筋挡土墙的工程特性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殿维;风积砂地区通村油路路面基层材料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9 邢渊浩;准兴重载高速公路风积砂高填方路基压实施工技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10 许健;加筋风积砂强度和变形特性的有限元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7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67461.html